《法人》全媒體記者 李遼
8月31日,《法人》記者專訪高慶這天,恰逢他妻子從老家來北京探望他。高慶告訴記者,他打算把家人接到北京,“一家人在一起,心里才踏實”。
高慶1980年出生在豫、魯、蘇、皖四省接合處的河南商丘。他的職業生涯分為兩段,前十幾年在商丘某三甲醫院腫瘤科擔任副主任醫師,現在是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的一名律師。
在醫院,高慶眼瞅著眾多患者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但除了常規治療方法,他能做的卻不多。“白大褂”似乎已經不能讓他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一定要改變”,高慶的想法愈發清晰。
在高考和考研時,酷愛法律的他總是陰差陽錯與這個專業失之交臂。2016年年初,一則“非法學本科人士明年不能再參加法考”的小道消息傳來,高慶覺得自己必須抓住最后一次機會,“起碼應該拿個證”。
盡管這是一條假消息,卻在高慶的跨界人生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整整10 個月,他每天下班后就在家里的地下室復習備考,從晚上8點直到凌晨。最終,他考取420分,位列商丘市第三名。“人一旦有了選擇,就開始躍躍欲試,我開始坐不住了,琢磨著怎么進入律師行業。”
當時,正值一個公務員朋友順利通過司法考試,并選擇離開體制內成為一名律師。這將高慶不安分的心徹底點燃,做律師的愿望變得更加強烈。
“去醫院辦理離職手續時,同事們都覺得我瘋了——醫生職業穩定、高薪、受人尊敬,況且我在醫院已經有了一定職位,為什么偏要去律師行業從頭做起?”高慶回憶,“院領導建議我請個長假,出去試一試,實在不行再回來。”但此時的高慶對律師職業有著無限憧憬,于是他果斷辭職。
因為熟悉醫療領域,高慶選擇做一名醫療律師。但最初,一切并沒有那么順利。無論是在商丘還是鄭州,醫療糾紛數量很少,高慶幾乎沒有什么客戶。2019年,他向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投了一份簡歷,獲得邀請后只身來到北京。
如果對自己沒有強大的信心,這一步很難邁出去。但高慶也承認,當初自己把跨行想得太過簡單。“剛來北京的半年,我一個人也不認識,對整個北京都是陌生的。因為沒有名氣,陌生人不知道我,不會請我,而在熟人眼里,我只是個優秀的大夫,絕對不是優秀的律師。當時最好的朋友打官司也都偷偷背著我,還有朋友經常給我打電話聊自己公司的案子,讓我幫忙出主意,但打官司時卻另請高明。”
但高慶很快釋懷了:“我沒有經驗,沒有案例,誰敢用我?”這半年里,他每天三分之一的工作還是“看病”,“經常有以前的患者和患者家屬打電話給我,咨詢病情。”
這段時間,高慶沒有簽過一個合同,沒有任何收入,生活開銷全靠妻子的工資和家中積蓄,“相當于在北京的第一年賠了20 萬元。”他不敢回商丘,怕老家的朋友和前同事笑話,更害怕一回家就再也沒有勇氣走出來。

高慶受訪者供圖
當時,盡管與大律師的差距顯而易見,但高慶堅信自己能成為一名優秀律師,從未動搖,即便是在快要吃不上飯的日子。
當時,和潛在客戶談案子,談一個談不成,談兩個談不成,談十個還是談不成,高慶開始審視自己是不是存在一些問題。
“之前在醫院,我是腫瘤科大夫,病人都把我看作救命稻草,我在病人及其家屬面前很有話語權。成為律師后,身份轉變為提供服務的乙方,但說話的風格卻沒有改變,用客戶的話說就是‘不太客氣’。”高慶說。
在這種“不太客氣”的語氣下,高慶的舉手投足又透出一股不自信。每一位潛在客戶來咨詢他之前,其實都已經咨詢過很多人,他們往往會試探性地問一些已經知道答案的問題,但高慶的回答有時令人不夠滿意。“因為沒有經驗,我可能會給對方傳達一種不安全感,而大部分人請律師就是在尋找一份安全感。他們可能覺得請我代理案件看不到希望。”
當生存出現問題,人往往能放下“高傲”,選擇適應環境,高慶亦如此。他覺得,首先應該修正自己的態度。他開始做適度調整,從客戶角度出發思考問題,讓自己變得熱情和健談。
同時,他為自己增加了“功課”。“涉及同類罪行的案件,除了細節不同,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和偵查起訴流程幾乎一樣。”因此,每一次與潛在客戶交流后,他都會針對涉及的罪名寫一篇綜述。“例如常見的詐騙罪,我會查閱大量資料,從詐騙罪的前世今生、古今中外查起,包含所有可能的犯罪情節、詐騙技法以及針對詐騙罪的偵查起訴、法院量刑和申訴減刑等。”
他隨手翻開一本寫滿綜述的筆記本,幾乎每個罪名的綜述都有30 多頁,有的甚至長達60 頁。“當時,做好這個功課后,我再回答同類問題就會不假思索給出答案。”這時,終于有客戶表示,高慶比他們咨詢過的律師更專業。
每一段職業經歷都會在人生中留下痕跡,而高慶更是保留了一些“與眾不同”的習慣。“如今,在律師圈,大家都喜歡聊微信、發語音、打電話,但我和委托人溝通還保持著函件來往,因為其他形式容易出現偏差,我更愿意把所有問題放在一張紙上來解決,這可能與我在行醫時的謹慎態度有關。”
來北京一年后,高慶的客戶越來越多,收入終于夠給助理開工資,他也逐漸組建了自己的團隊。如今,他是盈科律所刑民行交叉法律事務部副主任和刑民司法鑒定案件研究會主任,不僅被客戶交口稱贊,更是很多人難以輕易約到的大律師。“自己終于忙得不可開交,終于對案子有了選擇權,也終于獲得了我律師職業生涯的階段性勝利。下一步,我更多的是想承接一些難度大、社會影響力大的案件。”
成為醫療合規律師后,高慶從接手的多個案例中不斷總結經驗,對醫藥醫療行業的各個環節進行了深入研究,他認為,醫療合規,醫院、藥企、藥店“一個都不能少”。
有一家高慶為其提供法律服務的醫院,其檢驗科主任按照工作需求,向醫院提出檢驗設備、試劑采購申請。多年來,利用職務便利,悄悄幫助兩家醫療器械公司在其所在的醫院中標,并收受中標公司股東所送現金。最后法院判該主任犯受賄罪。
“這個案件體現了醫療行業采購合規的重要性。”高慶稱,一般大家會認為,企業的采購部門屬于肥缺,“雁過拔毛”不可避免。“但實際上,醫療采購合規是保障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和醫療服務質量的重要環節,采購部門一定要做好反商業賄賂的合規措施。”
近年來,移動互聯網發展迅猛,各種APP、公眾號層出不窮,越來越多醫藥企業為了推廣自己的產品,選擇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藥品介紹的文章。
某醫企曾是高慶的顧問單位,在微信公眾號多次發布某處方藥信息,經高慶多次提醒未改。當地工商行政管理局調查認定,該微信公眾號在宣傳有關醫藥知識時配有其所經營的處方藥生產者名稱和藥品名稱等圖片信息,具有為該藥進行廣告推介的性質,屬于發布違法廣告行為。“這個案件說明了藥品營銷方在廣告宣傳中合規的重要性。”高慶解釋,“醫藥領域專業性強,對大眾健康影響大。憑一般消費者認知難以判斷醫藥廣告信息的真實性,有可能存在因廣告誤導用錯藥而使病情加重的情形。”因此,醫療藥品的宣傳合規至關重要。
再看藥企合規。高慶曾經的顧問單位某藥企在生產的保健品外包裝上未標注有效期,同時外包裝生產日期噴碼下方位置有明顯擦拭痕跡。高慶嚴肅提醒后,該單位仍拒絕更改,直到被當地監管部門開出巨額罰單。根據藥品管理法,未注明或者更改產品批號、有效期的藥品均為劣藥。該單位涉嫌售賣劣藥,涉案藥品被行政扣押。
高慶說:“不要小看市面上大大小小的藥店,那是老百姓購買藥品的主要渠道,而藥店陳列的藥品即使在研發、生產階段符合各項規定,也不代表在銷售時安全有效。但老百姓在藥店購買藥品時,往往只能通過標簽、包裝等識別藥品,所以,藥店的合規管理至關重要。”
從醫生到醫療合規律師,高慶的內心也有過矛盾和煎熬。醫生的職業經歷讓他看到了醫療行業的各種亂象。因為身在其中,他無法客觀、全面地看待醫療行業的不合規現象。但這更讓他堅定了成為一名醫療合規律師的信念。
真正成為一名醫療合規律師,高慶真切意識到行業亂象荼毒了醫療行業的發展,畢竟產業的扭曲,會嚴重傷害到醫務技術人員的成長。
隨著時間的沉淀與經驗的積累,高慶更意識到,醫療行業能長期穩定健康發展與醫務人員的利益并不沖突,只有通過規范醫療醫藥行業,溯本清源,才能在此基礎上建立真正惠及醫務人員的制度,去除“毒瘤”才能長出新葉。
“我始終認為它最終會走向全面的正規化,這是行業初衷,也是我作為合規律師的機會。”高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