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特約撰稿 曾靳

CFP
很多企業都重視案件管理,花費很多時間在案件處置方面。但僅聚焦案件處置,特別是一個個具體案件,就能做好企業案件管理嗎?
如何抓好案件管理工作,除了“滅火”之外,是不是應當“防火”?跳出案件本身審視案件管理,筆者嘗試探索預防風險的合規解決最佳方案。
當前存在一個現象,很多企業重視案件管理,在案件處置方面投入了2/3 甚至百分之八九十的精力,但忽視了風險預防工作。有的企業案件比較多,企業管理者尤其重視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希望能夠集中精力及時清理“膿包”。基于管理者的高度重視,法務人員往往主動或被動地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案件處置上。
基于巡視、審計等監督壓力,有的公司對歷史遺留疑難案件高度重視,定期聽取匯報,統計匯總最新進展。由于生產經營、融資貸款等受到制約,有的領導經常對案件作出指示,要求法務部組織討論案情,甚至把案件作為法務部的主要考核指標,導致法務人員沒有動力主動預防風險。
法務部門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如果百分之八九十的精力用于處置案件,只有10% 至20% 的時間用于預防風險,法務人員預防應對風險的能力必然降低。
有的法務人員認為,案件處置比較容易立顯成效,能夠讓公司看到法務人員的價值,愿意花更多時間精力在案件處置上。案件處置的成效比較容易量化,消了多少案件,挽回了多少損失,容易用數據體現。
風險預防是一項隱性工作,成效往往很難當期量化考核。至少在短期之內,很難看見或評價風險預防的工作成效。即使當前沒有有效防范風險,由于項目履約往往有一個時間周期,可能兩三年之后才會“演變”成案件。法務人員通常僥幸地認為,到時候自己已經不在這個崗位上了。因此,一些法務人員會主動或被動地把難以及時顯現成效的工作,往后擱置。此外,難免有少數公司領導或法務人員急于求成,喜歡追求顯性成績來體現工作成效。
很多法務人員認為,鍛煉工作能力必須在“戰場”上,這樣才能展示自己的技能,具有一種存在感。能力提升是靠案件“喂”出來的,就像律師依靠辦案實踐提升能力水平一樣。不過,一些法務人員認為,從事預防風險工作,短期內難以有效鍛煉能力。其實,這樣的想法是片面的。
如果一家公司把大量的時間精力放在當前案件處置階段的話,難免顧此失彼、虛于防守,很多風險就會乘虛而入。而公司可能不斷面臨風險、產生“火災”,“滅火”的速度遠遠趕不上產生“火災”的速度,導致不停“爆發”案件,案件的數量、金額規模越來越大。
“滅火”投入的精力,要比“防火”更多更大。其實,本來花一分的精力就可以預防遏制案件,但由于不重視風險預防,可能要花十分的精力處置案件。從單獨個案來看,投入比預防風險更多的精力“滅火”,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從整體案件來看,由于新增案件越來越多,處置案件占用的時間精力,也會成倍增加。
公司案件不僅僅影響法務工作,更對整個企業生產經營帶來巨大負面影響。比如,造成公司重要資產、銀行賬戶等被查封,破壞公司融資擔保能力,甚至丟失大客戶和重大項目。此外,股東之間的糾紛會造成公司股東會、董事會無法作出正常決策,日常生產經營難以正常進行。
除此之外,案件處置很可能造成公司權益受損,需要向對方支付大量違約金、賠償金。重案件處置輕風險預防,最大的受害者其實是股東,股東權益易遭受重大負面影響,資產縮水、權益減少甚至破產。
通過預防風險,能夠提高企業的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優化企業的公司治理水平。通過風險預防,推動公司的生產經營各項制度更規范,流程更科學,管理更精細,工作更高效。這些能夠有效增強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相對優勢,提升企業軟實力。
預防風險,能夠減少公司領導和業務人員、法務人員不必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更好地投入到經營管理工作中。預防案件,能夠避免公司銀行賬戶被查封、資產被凍結等。與此同時,公司還能夠維持擔保能力,降低融資利率,保持公司的“強健體魄”。此外,在公司不斷承攬項目獲取利潤的同時,能夠鎖住利潤確保不流失。

平時大家都喜歡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控制住小事,才能避免風險放大”。風險越小越好處理,風險越大越被動。通過風險預防,公司可以掐斷案件發生前的導火索,有效避免“小風險演化為大風險”“個別風險演化為綜合風險”“局部風險演化為系統性風險”,避免風險“爆發”成案件。
重大案件的處置相對困難,牽扯公司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如果企業不從源頭斬斷風險,全靠法律途徑事后補救,不僅花費大量精力和財力,也很難完全彌補企業遭受的損失和負面影響。
要想有效控制案件規模,除了積極化解現有存量案件之外,更有效的辦法是控制案件源頭。此外,全過程防控風險,有利于“重大風險變成小風險”“小風險變成無風險”,案件規模隨之有效下降。
想要做好案件管理工作,不能只盯著案件處置,而要跳出個案處置,往前端走,做好事前風險預防。假如一家公司當期案件比較多,可短期以治標為主,集中投入重兵力,迅速處置去化案件。但是緩過氣來之后,一定要以治本為主,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往前端走,有效預防風險。
風險預防的重點在于預防前端風險,預防風險越前移,工作就越游刃有余。不僅要重視爭議糾紛風險、合同履約風險、合同簽訂風險,還要重視合作客戶選擇風險。同時,考慮業務準入模式風險、戰略層面風險等。
打個比喻,如果業務是一條電纜的話,風險預防就應該是包在外面的絕緣皮。哪里有業務,哪里就應該有風險預防,把業務嚴嚴實實地包裹在里面。有破洞的地方,自然會產生觸電風險。預防就是全程緊貼業務、全面跟蹤業務。風險預防需要融入企業業務流程中,成為其必要一環,而不是游離于企業日常經營管理行為之外。預防風險的意識,必須滲透到企業運行的方方面面,貫穿企業生產全過程,構建常態化的風險預防工作機制。
孤兵難以作戰!可以說,風險預防工作,單純靠法務部是難以完成的。業務部門更靠近風險,第一時間就能捕捉到風險信息,利于方便及時作出風險預防決策。筆者認為,應當嚴格遵守風險防范理論,讓業務部門首先承擔起風險防范的主體責任,規范風險防范流程,切實夯實業務部門的第一道風險防范責任。
加強案件管理,功夫在案件之外。只有風險預防到位,才能有效管控案件源頭,有效控制案件規模,讓案件管理更加主動、企業管理更加優化、公司治理更加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