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嘉楠 陶麗新 郭秀花▲ 陳 碩 康曉平
1.首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北京 100069;2.北京市體檢中心信息科,北京 100077;3.北京市小湯山醫院辦公室,北京 102211
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多種代謝組分異常聚集的病理狀態[1-2],中國營養與健康監測(2015—2017)數據表明,我國女性MS 患病率(32.3%)明顯高于男性(30.0%)[3]。圍絕經期為婦女絕經前后的一段時期,體內各種激素的變化易引起血糖、血脂、血壓等方面的波動,增加了女性患MS 的風險[4-5]。基于中國女性平均自然絕經年齡為48~52 歲,圍絕經期女性的年齡主要集中在40~60 歲[6],故本研究對40~60歲女性的體檢數據進行圍絕經期與MS 的關聯性及危險因素進行研究,以期為早期防治圍絕經期女性MS、心腦血管疾病并提高絕經前后女性的生活質量提供參考。
本研究為橫斷面研究。選取2014—2017 年北京小湯山醫院40~60 歲女性的體檢數據。以檔案號為唯一標識,將數據信息進行合并、整理,若檔案號重復取第一次體檢數據信息。本研究經北京市體檢中心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審批號:(2022)年科研倫審第(002)號。
參考《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7]中的MS 診斷標準。具備以下5 項中的3 項及以上定義為MS:①腹型肥胖(即中心型肥胖):女性腰圍≥85 cm;②空腹血糖≥6.1 mmol/L 或糖負荷后2 h 血糖≥7.8 mmol/L 和/或已確診為糖尿病并進行治療;③血壓≥130/85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已確認為高血壓并進行治療;④空腹甘油三酯≥1.70 mmol/L;⑤空腹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4 mmol/L。
納入標準:①年齡40~60 歲;②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③接受健康檢查和問卷調查。排除標準:①子宮或卵巢切除等非正常絕經;②處于妊娠期;③合并其他重大疾病(嚴重的肝病、腎病等);④患有精神類疾病。
1.4.1 數據收集 收集受試者的相關數據如體格檢查(身高、體重、收縮壓、舒張壓、腰圍、臀圍及心率等)、生化指標(血糖、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
1.4.2 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人口學特征(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工作壓力、飲食習慣(進食速度、早餐頻率、口味偏好)及絕經情況。問卷數據均按照統一制訂的質量控制方案由專業人員采集完成,所有數據采用雙錄入方法確保數據可靠性。調查問卷由北京市臨床流行病學重點實驗室設計完成。絕經定義標準參考相關專家共識[8]。運用r 語言對原始數據進行清洗。
采用R 4.1.3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或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圍絕經期女性MS 影響因素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共篩選40~60 歲體檢女性1 848 例,排除91 例非正常絕經者、2 例妊娠期女性、26 例患有重大疾病、1 例患有精神類疾病,共納入受試者1 728例。
不同年齡、學歷情況、工作壓力、飲食口味、吃飯速度、絕經情況MS 患病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40~60 歲女性MS 統計分析
未納入絕經情況的女性MS 患病危險因素分析顯示:年齡>46~53 歲女性MS 患病情況是40~46 歲的1.784 倍,年齡>53~60 歲女性MS 患病情況是40~46 歲的2.631 倍;最高學歷為大專/本科女性MS患病情況是初中及以下的0.539 倍,最高學歷是研究生及以上女性MS 患病情況是初中及以下的0.262倍;吃早飯次數為3~5 次/周女性MS 患病情況是<3次/周的0.322 倍;吃飯速度快的女性MS 患病情況是細嚼慢咽的2.701 倍。見表1。
未納入年齡因素的女性MS 患病危險因素分析顯示:最高學歷為研究生及以上女性MS 患病情況是初中及以下的0.141 倍;吃飯速度中等女性MS 患病情況是細嚼慢咽的2.483 倍,吃飯速度快的女性MS患病情況是細嚼慢咽的3.572 倍;已絕經女性MS 患病情況是未絕經的1.808 倍。見表1。
處于圍絕經期的女性隨著卵巢功能的衰退,雌二醇等激素水平發生變化,出現與絕經相關的癥狀、組織萎縮退化和代謝功能紊亂[9-10]。絕經為正常生理過程與年齡相關,但在既往MS 研究中對絕經和年齡的相關性探討并不充分,部分危險因素篩查研究忽略了年齡分層[11-12],或將絕經過程剝離出來進行探討比較[13-14];有研究直接從自然絕經年齡處分層和絕經情況一起納入模型分析弱化了年齡因素的影響[15-16]。因此,本研究借鑒同行經驗充分考慮絕經情況與年齡的相關性,參考中國女性自然絕經年齡對年齡因素進行劃分(40~46、>46~53、>53~60 歲),避免年齡因素在納入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中被弱化;同時將40~60歲女性絕經情況和年齡因素分別納入多因素分析,避免了絕經情況與年齡的相關性帶來的共線性問題。
本研究結果顯示,>46~53、>53~60 歲女性為MS 的高危人群,已絕經相對于未絕經是影響MS 患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與其他研究[17-18]所報道的圍絕經期及絕經后婦女是MS 患病的高危人群具有相似之處。研究顯示,全球絕經女性MS 的總體患病率為37.7%,間接表明處于圍絕經期的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失去雌激素的保護后將促進女性高脂血癥、高血壓的發生[19];且雌激素水平與兩者之間存在線性關系,可進一步發展為MS[20]。本研究結果顯示,吃飯速度和吃早餐次數影響MS 的發病,這與其他研究中提到健康的飲食習慣對MS 患病有預防作用有相似性[21]。一般認為圍絕經期女性應長期堅持攝入充足的優質蛋白和種類豐富的植物性食物[22-23]。學歷水平差異同樣也是影響圍絕經期女性MS 患病的重要因素,這可能與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等相關[24];文化程度較高者醫療保健意識較強,健康體檢次數較多,且更注重飲食健康對機體的影響,從而可以提前采取相應干預措施阻止或延緩MS 的發生與發展。
與既往圍絕經期MS 的流行病學研究比較,本研究具有一定的樣本量優勢且結合中國女性自然絕經進程充分考慮絕經情況與年齡的相關性。但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①受限于橫斷面研究數據僅能探討圍絕經期女性與MS 發病的關聯性;②本研究數據來源于北京小湯山醫院體檢人群存在一定人群選擇性偏倚;③由于問卷版本變更絕經情況因素收集的限制,本研究數據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但鑒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大,因此在女性人群研究中仍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在今后MS 的研究中可進一步完善收集近幾年縱向數據資料、開展多中心研究、擴大社會體檢數據量及運用先進的統計模型構建更加全面、精準的MS 疾病風險預測模型,為MS 的防治提供更精準、科學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