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林,黃衛國,盛家程,隋普升*
(1.青島鋼研納克檢測防護技術有限公司,青島 266071;2.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0)
在海洋工程、船舶工程和石油加工業等領域的蓬勃發展中,技術的創新和工程的拓展不僅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特殊環境下的挑戰。這些環境包括高溫、低溶氧、高鹽度等極端條件,這對金屬結構和設備的耐腐蝕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特別是在熱交換器、海底熱輸油管線、原油貯罐等工作場合,由于經常處于高溫、高鹽的環境下,常規陽極的電化學性能表現出明顯的惡化,這嚴重限制了犧牲陽極在特殊環境中的可靠應用[3,4]。
鋁合金陽極因其驅動電位適中、大電容量和高電流效率等特點,在海洋工程領域,尤其是海上油氣田建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5,6]。然而,某些高溫環境下,如生產水艙、原油儲罐底層等,鋁陽極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7,8]。在這些特殊環境中,陽極表面易發生鈍化現象,形成堅硬的腐蝕產物,從而不僅加劇了局部腐蝕的問題,還導致了電流效率的下降以及使用壽命的縮短[9,10]。這一現象不僅讓金屬設施的陰極保護設計變得更加復雜,也強調了對陽極材料性能優化的迫切需求。
相對于鋁合金陽極,鋅合金陽極密度大、電化學容量低、經濟性差,限制了其在海洋環境中的廣泛應用[11,12]。然而,在壓載艙、潮差區等某些特殊環境,依然能看到鋅陽極的身影。普遍認為,高溫條件下,鋅陽極的工作電位正移,甚至會出現陰陽極逆轉,從而加速金屬的腐蝕[13,14]。同時,隨著溫度的升高,鋅合金陽極易誘發晶間腐蝕,導致電流效率降低,減少陽極壽命[15]。
為了應對高溫環境下犧牲陽極所面臨的諸多問題,有必要深入研究不同類型的陽極材料在特殊環境下的電化學性能,以尋找最佳的陰極保護方案。本文通過比較分析鋁陽極(Al-Zn-In-Si)和鋅陽極(Zn-Al-Cd)在高溫高鹽低氧環境中的電化學性能,評估這兩種類型的陽極在極端環境中的適用性。
1)試樣制備
從每個待測陽極上切取25 × 25 × 25 mm立方體樣品。使用25號鉆頭在立方體一個面中心鉆一個13 mm深的孔,并用10-24號絲錐螺紋。攻絲后的樣品浸入除油清洗液中浸泡5 min,隨后用蒸餾水洗凈擦干。試樣在濃硝酸(HNO3)中短暫浸漬,去除表面的黑色殘留物,隨后用蒸餾水沖洗,用丙酮擦拭試樣表明,在(121 ± 11)℃下烘干15 min。烘干后的樣品放在干燥皿中冷卻至室溫,并在分析天平上稱重。在稱重樣品后,用涂層掩蓋多余的表面區域,涂層在試驗后可以很容易地除去。銅電量計的陰極銅片在干燥皿中冷卻,并在分析天平上稱重。試樣制備完成后進行拍照,記錄試樣的原始形貌。安裝導電棒,并在導電棒上標記陽極試樣編號,陽極試樣與導電桿連接的地方,用絕緣材料密封。
2)試驗裝置
儀器設各:恒流源、銅電量計、飽和甘汞參比電極、電流表、電子天平、電壓表、多參數水質分析儀、輔助陽極(不銹鋼圓筒,面積=400 cm2)、生化培養箱。
溶液:乙醇、清洗液(每升水含20 g鉻酐和30 ml磷酸的溶液)、人造溶液(成分如表1所示)。
表1 溶液配置參數(每升水含量)
3)試驗步驟
依照NACE-TM0190中犧牲陽極的電化學測試方法[16]。將犧牲陽極試樣及測試設備如圖1進行安裝,同一成份的1個試樣串聯連接。輔助陰極采用不銹鋼圓筒,內外均為工作面,輔助陰極固定在離底面10 mm以上的位置,陽極試樣懸吊在陰極環的中心部位。安裝銅電量計陰極,使陰極在兩個陽極中間,不接觸兩個陽極。用多參數水質測量儀測量溶液的鹽度并記錄,將溶液倒入容器,放入生化培養箱。當溶液溫度達到55 ℃后,向溶液中通入氮氣,至溶解氧低于0.1 mg/L后關閉氮氣,將陽極試樣放入溶液中,密封容器上蓋,生化培養箱放置低亞硫酸鈉用于除去箱內的氧。陽極試樣浸入介質環境中3 h后測量陽極的開路電位。將試驗裝置用導線連接,電流方向為犧牲陽極進,陰極出。檢查整個回路的電流方向是否正確。調整電流為(22.3±0.2)mA,用毫安表測量,換算成試樣表面的電流密度為0.62 mA/cm2,確認無誤后接通電源。試驗過程中保持電流恒定,每天使用飽和甘汞參比電極測量陽極工作電位。該試驗法試驗周期為336 h。試驗結束后,去除試樣表面的密封膠,將銅電量計的陰極銅片取下,用蒸餾水清洗干凈。將陽極樣品浸入(82±6)℃的清洗液中10 min,去除腐蝕產物。將處理后的陽極試樣和銅電量計的陰極銅片按要求烘烤、稱重。拍照、記錄陽極試樣清洗腐蝕產物后的照片。
圖1 犧牲陽極電化學測試連接方式
1)鋁陽極測試結果
如表2所示,鋁陽極樣品由電感耦合等離子光譜測定其成份,活性物及雜質含量符合要求。通過實測成份計算陽極的實際理論電容量,結果如表3所示。
表2 鋁陽極成份
表3 鋁陽極實際理論電容量
經過14天的強制電流電解,各溶液環境下的陽極失重結果如表4所示,根據銅電量計的重量變化,計算出陽極的實際電容量。陽極試樣的實際電容量按下式計算:
表4 鋁陽極實際電容量
式中:
Q—犧牲陽極試樣的實際電容量,A·h/kg;
k—系數,1 mol銅的電容量K=843.3 A·h/kg
M1、M2—試驗前、后銅電量計陰極銅片重量,g;
m1、m2—試驗前、后陽極試樣重量,g。
電化學效率由實際電容量除以上表中的理論電容量算得。
測試過程中依據標準要求,測試陽極試樣在22.3 mA恒流電解下的電極電位,結果如圖2所示。其中,橫坐標0處代表陽極的開路電位。
圖2 鋁陽極在55 ℃下不同鹽度的海水中工作電位-時間曲線
測試結束后,按照標準程序對樣品進行清洗、烘干,去除表面腐蝕產物后的形貌如圖3所示。
圖3 鋁陽極在55 ℃下不同鹽度海水腐蝕后的形貌
2)鋅陽極測試結果
同樣,鋅陽極樣品由電感耦合等離子光譜測定其成份(表5),活性物及雜質含量符合要求,通過實測成份計算陽極的實際理論電容量(表6)。
表5 鋅陽極成份
表6 鋅陽極實際理論電容量
同鋁陽極計算過程一樣,由陽極失重及電量計增重計算的陽極實際電容量和電化學效率如表7所示。
表7 鋅陽極實際電容量
陽極試樣在22.3 mA恒流電解過程中的電極電位以及開路電位結果如圖4所示。
圖4 鋅陽極在55 ℃下不同鹽度海水中工作電位-時間曲線
測試結束后,按照標準程序對樣品進行清洗、烘干,去除表面腐蝕產物后的形貌如圖5所示。
圖5 鋅陽極在55 ℃下不同鹽度海水腐蝕后的形貌
3)討論
鋅是最早用來做陰極保護的犧牲陽極材料,但由于鋅陽極密度大、電化學容量較低、驅動電壓較低,經濟性上不如鋁陽極。因此,現在海洋工程上多用鋁陽極。此外,鋅陽極為低合金化,改造空間不多。而且普遍認為,55 ℃以上,鋅陽極的電位會正移并超過碳鋼的電位,造成極性逆轉,因此鋅陽極一般用于50 ℃以下的環境[17]。這就導致工程應用上對鋅陽極的研究非常少。
目前工程應用的鋅陽極,絕大多數為Zn-Al基,在此基礎上添加Mg、Cd等元素。本文中的鋅陽極為工程上常見的Zn-Al-Cd陽極,鋁陽極也是普遍使用的Al-Zn-In-Si陽極。常溫海水中,兩種陽極的開路電位和工作電位有(0.05~0.1)V的差值,鋁陽極較負。在55 ℃低氧條件下的三種鹽度溶液中,鋅陽極與鋁陽極的開路電位均比較接近,工作電位依然是鋁陽極較負,但最大差值未超過0.1 V。測試中并未發現鋅陽極極性逆轉的現象,而且鋅陽極與鋁陽極的電位差異不大。
對比圖2和圖4可以看出,高溫低氧環境下,隨著溶液鹽度增加,鋁陽極和鋅陽極的開路電位和工作電位均逐漸降低。由于兩種金屬表面均自然形成氧化物的鈍化膜,氯離子濃度越大,誘發點蝕的機率越大,表面鈍化膜的破損點也就越多。相應的電極電位下降,表現出來金屬的活性增加。相比較,鋅陽極的開路電位與工作電位相差較大,在相同的陽極電流密度下,鋅陽極的去極化能力不如鋁陽極,這與鋅失電子的能力和數量有關。
從電容量和電化學效率的測試結果來看,鋁陽極隨著環境鹽度增加,電容量和電化學效率急劇下降,這也與圖3的表面形貌相契合。眾所周知,高溫環境下,鋁陽極會加劇晶間腐蝕,電容量和效率較常溫環境有所降低。而溶液鹽度對鋁陽極的電化學性能的影響同樣明顯。晶間腐蝕是由于晶界與晶內的在環境中的活性不同,形成了微觀原電池,晶界溶解后造成晶粒脫落[18]。一般氯離子濃度較高的溶液會首先誘發鋁合金的孔蝕,從而促使晶間腐蝕的發生。對比鋅陽極在三種鹽度下的測量結果,電容量和效率的差別不大,隨著鹽度增加,僅有輕微的下降趨勢,對應圖5的表面形貌,也是只能看出有輕微的不均勻腐蝕傾向。在高溫低氧的高鹽度海水中,鋅陽極的電化學性能表現穩定,與標準中常溫環境中的電容量差別不大。這說明環境因素,并未誘發鋅陽極的晶間腐蝕,即晶界與晶內的活性相近。造成這種明顯差異的原因較多,可能與鋅陽極的低合金化、雜質對晶體影響較小、鋅的陽極反應活性較低等均有或多或少的關系。
從工程應用的角度出發,首先我們關心的鋅陽極不適宜55 ℃以上的海水環境的觀點,在測試中卻并未發現鋅陽極極性逆轉的現象。高溫環境下,鋁陽極與鋅陽極的工作電位都會正移,并且電位正移的幅度相近。從測試結果來看,鋅陽極也可用于55 ℃以上的海水環境,但驅動電壓會進一步降低,且略低于鋁陽極。從電容量和腐蝕形貌來看,高溫低氧高鹽環境(如油田生產水、海水冷卻水、海水淡化余液等)中,使用鋅陽極進行陰極保護更加安全。雖然從經濟性考慮,即使鋅陽極的電化學效率超過90 %,其電容量也不及同環境下的鋁陽極,但鋁陽極的晶間腐蝕嚴重,實際應用中,其電容量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可能同批次的產品,兩兩之間的電容量會有較大差別,陰極保護設計階段難以準確計算陽極用量,必須適當增加陽極的富余量。而鋅陽極由于腐蝕較均勻,電容量變化小,設計階段可以準確估算陽極用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55 ℃、3.5 %鹽度溶液中,鋅陽極的驅動電位約0.2 V(以陰極保護電位-0.8 V計算),如保護裸鋼,驅動電位稍顯不足,特別是裸鋼表面不易形成鈣鎂沉積層,變相增加陽極消耗。在高流速溶液中,驅動電位可能進一步降低。此外,其他研究中發現,隨海水溫度升高,碳鋼的自腐蝕電位隨之負移。某些環境中,可能存在鋅陽極欠保護的風險,這種風險也可能發生在鋁陽極身上。因此,在高溫、低氧等特殊環境中,需要單獨測試陰極、陽極的電化學參數,選用適合的陽極。或者采用涂層聯合陰極保護的方法,減少欠保護的風險。
1)本文中的鋁陽極(Al-Zn-In-Si)在高溫低氧環境中,隨著鹽度升高,電化學容量和電化學效率顯著降低,這可歸因于高鹽(高氯離子)環境,更易誘發和加劇鋁陽極的晶間腐蝕。
2)相較于鋁陽極,鋅陽極(Zn-Al-Cd)在不同鹽度的高溫低氧海水中,電容量和電化學效率變化較小,未出現極性逆轉現象,表現出更穩定的性能,使其成為在特殊條件下的可行選擇。
3)盡管鋅陽極在測試中未出現極性逆轉,但在某些特定條件下,如高流速溶液或溫度變化,仍需關注其驅動電位是否足夠。在工程應用中,需要考慮涂層聯合陰極保護等策略,以減少欠保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