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鴿 侯佳男 金皚 杜小凱
(上海市金山區金山衛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預防保健科;2.口腔科,上海 201512)
齲病是兒童最常見的口腔疾病,除了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還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全國第四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兒童的齲患率仍處于高位,且呈上升趨勢[1]。本文在2020年對上海金山衛鎮4所小學開展學齡兒童齲齒患病現況調查,旨在了解上海金山衛鎮學齡兒童齲患情況,為科學防治學齡兒童齲齒提供依據。
于2020年采用普查的方法對上海金山衛鎮全部4所小學在校的3 320名學齡兒童進行口腔健康檢查,其中男生1 737名,女生1 583名,年齡6~11歲,每名兒童牙齒情況記錄均完整。金山衛鎮東南面部分鎮域毗鄰金山新城,周邊兩所小學學齡兒童多為常住,納入城區組;西北面鎮域周邊兩所學校學齡兒童外來務工子女的占比較多,納入農村組。城區組有兒童1 874名,農村組有兒童1 446名。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口腔健康調查基本方法》(第4版)的調查方法和標準,由1名經過培訓合格的口腔醫師于自然光線下,使用平面口鏡、5號探針,按象限順序逐牙檢查齲病的好發部位,如牙齒的點、隙、窩、溝等,經過探診后方可診斷,并將診斷結果依據象限圖進行記錄,凡乳牙和恒牙有牙齲、牙失、牙補的均作齲齒計算。主要分析指標為:(1)齲患率=牙齲、牙補、牙失的人數/監測人數×100%;(2)齲均=牙齲、牙補、牙失的牙數/監測人數。
調查員均為長期從事口腔預防保健工作的口腔醫生,經驗均在10年以上。調查前和調查中進行標準一致性試驗,Kappa值均大于0.80,可信度為優。
用Excle表進行數據匯總,采用SPSS 23.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計量資料用±s描述,比較采用方差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率(%)描述,比較采用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020年累計檢查學齡兒童3 320人,檢出患齲兒童1 550人,總齲患率46.69%。恒牙齲患率隨年齡增長呈上升趨勢,乳牙齲患率隨年齡增長呈下降趨勢,而混合牙列的齲患率先增長后下降,在7~8歲時達到高峰,此后隨著年齡增長和乳牙生理性脫落增多而逐漸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乳牙和混合牙列的齲患率分別為42.35%和46.69%,明顯高于恒牙齲患率8.64%。男生和女生的乳牙和混合牙列齲患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但恒牙齲患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城區兒童的乳牙和混合牙列的齲患率均高于農村兒童,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上海金山衛鎮學齡兒童齲病患病情況
本次共檢出齲牙6 291顆,齲均值為(1.89±2.79)顆。恒牙的齲均值隨年齡增長呈上升趨勢,乳牙的齲均值隨年齡增長呈下降趨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女性的齲均值高于男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城區兒童的齲均值高于農村兒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上海金山衛鎮學齡兒童齲牙和齲均情況
本次共檢出齲牙6 291顆,補牙率為10.89%,其中乳牙齲補率為8.75%,恒牙齲補率為35.24%,見表3。

表3 學齡兒童乳、恒牙的齲、失、補構成比
本次調查發現上海市金山衛鎮學齡兒童總齲患率為46.69%,低于所在金山區全區51.63%的調查結果[2],但高于長沙市小學生30.60%的齲患率[3],提示上海市金山衛鎮學齡兒童的齲患率仍處于較高水平。
隨年齡增長,混合牙列齲患率呈現先升高后下降的趨勢,可能是由于小學低年級學生口腔衛生習慣較高年級略差,牙齒清潔能力不足,加上進食含糖食品程度較高,導致乳牙很容易齲壞。隨著年齡的增長,乳齲逐漸被新萌出的恒牙替換,故齲患率有所下降。之后隨著恒牙的齲壞,齲患率又開始上升[4]。
本研究兒童乳磨牙患齲牙數超過恒牙患齲牙數,與文獻的研究結果一致[5]。乳牙易患齲與乳牙的解剖形態、組織結構、礦化程度以及所處環境等因素有關。此外,隨著頜骨發育,牙齒間生理間隙增寬,食物嵌塞概率增加;加上兒童維護口腔衛生能力不足,家長也往往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兒童患齲易感程度相應增加[6]。
女生恒牙的齲患率和齲均值均高于男生,與文獻的研究結果一致[7-8]。原因可能是女生生理發育早于男生,乳、恒牙萌出均早于男生,且比男生更喜歡甜食、偏食、零食所致[9]。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上海市金山衛鎮城區學齡兒童乳牙齲均值和混合牙列齲均值均高于農村學齡兒童,這與劉文[10]、楊紅珍[11]等報道的學齡兒童齲齒調查結果一致。齲病是一種由多因素誘發的疾病,引起發病的原因主要有細菌、食物、宿主和時間四大因素,城區學齡兒童患齲率明顯高于農村,這與人群的飲食結構和習慣有關。城區飲食較精細,且多高糖、高脂、高蛋白,更易滋生口腔致齲菌,而農村相對飲食粗糙,低糖且素食較多,富含纖維素,咀嚼時粗纖維對牙齒表面的機械性摩擦清洗更不利細菌生長。食物是齲病發生的重要條件,飲食習慣與齲病的發生密切相關[12],合理的飲食結構對預防齲病有很重要的意義。
2019年2月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2025年)》中,強調了“預防為主、關口前移”的口腔健康管理理念[13]。建議在學校有效開展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學齡兒童的口腔自我護理水平,改善口腔健康狀況,教育兒童從小養成不吃零食的好習慣,進食做到“有節制”和“多樣性”,平衡膳食,科學攝入糖類[14]。降低學生患齲率還需要衛生和教育部門密切配合,定期進校開展口腔檢查。在加強與家長的交流反饋,督促學生養成科學的口腔保健方法的同時,積極采取及早填充恒牙齲、涂氟、窩溝封閉等防齲措施,促使學生和家長對口腔健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只有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等綜合干預措施,才能更好降低學齡兒童齲齒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