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濤
1.兩種基本思路
第一,在信息歸納和知識聯系中調用知識。
首先要對從試題背景材料和設問中獲取的有效信息進行分析、歸納、概括,提煉出其在教材理論(或政策性知識)中對應的知識點;其次要找出與這些知識點聯系密切的相關知識點,然后利用這些知識點回答具體問題(或描述闡釋,或論證探討),組織答案要點。
第二,在自主學習情景材料中推理、調用知識。
個別高考試題中,有些信息在教材和政策性知識里面并沒有與之對應的顯性理論支撐,這就需要同學們自主學習情景材料,直接作出選擇和調用。
2.四種知識儲備方式
(1)經濟生活——以“行為主體”為線索儲備知識
《經濟生活》的行為主體主要有國家、企業、個人(消費者、勞動者、投資者、納稅人)。下面就為同學們提供以“行為主體”為線索儲備知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國家主體]
①生產環節:
發展生產力——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實施積極就業政策——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保障民生——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實行科學的宏觀調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②分配環節:
堅持和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縮小收入差距,促進收入分配公平——完善財政分配制度——加強稅收征管——改革稅制。
③交換環節:
完善市場法律法規——健全社會信用制度——建立良好市場秩序。
[企業主體]
遵循價值規律——制定正確經營戰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強科學管理——誠信經營,提供優質產品或服務——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承擔社會責任——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實施“走出去”戰略。
[個人主體]
①勞動者:
堅持權利與義務的統一——增強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積極參加勞動技能培訓,提高職業技能和文化素質——遵守職業道德。
②消費者:
培養正確的消費心理——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做理智的消費者——依法維權,遵守社會公德。
③投資者:
了解儲蓄、股票、債券、商業保險等投資方式的特點——科學理性投資——拓寬投資渠道,實現投資方式多元化,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取之有道。
④納稅人:
樹立法律意識和義務意識——自覺履行依法誠信納稅義務——增強權利意識,加強對國家稅收征管、使用的監督。
(2)政治生活——以“行為主體”為線索儲備知識
《政治生活》可以以下列行為主體為線索儲備知識:
公民:政治權利和義務——參與政治生活的原則——參與政治生活的途徑和方式: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政府:政府的性質——政府的宗旨——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政府的職能——依法行政——自覺接受監督——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樹立權威。
中國共產黨:性質——地位——宗旨、作用——指導思想——執政方式和執政理念——加強黨的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水平。
人大及人大代表:
①人大:
性質——地位——職權——組織和活動原則——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
②人大代表:
法律地位——產生方式和任期——權利和義務。
人民政協:性質——職能——與黨、人大、政府的關系。
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構成要素——權利與義務——國際組織的類型及作用——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原則——聯合國的作用——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當今時代的主題——國際競爭的實質——我國的外交政策——走和平發展的道路。
民族與宗教: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宗教政策。
(3)文化生活——在宏觀與微觀、共性與個性、靜態與動態三個統一中儲備知識
①“宏觀+微觀”知識儲備方法:
宏觀:文化與生活——文化傳承與創新——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微觀:文化的社會作用、文化對人的影響——文化的傳播、繼承、發展創新——中華文化的力量與特征、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與弘揚培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說明:宏觀與微觀的劃分是相對的,均看不同的層次,在進行備考復習的時候要注意從二者的結合上對知識進行儲備。)
②“共性+個性”知識儲備方法:
共性: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傳播繼承——文化發展與創新。
個性:中華文化的作用、特征——中華文化的繼承與發展——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③“靜態與動態”知識儲備方法:
靜態:文化的作用——中華文化的力量、特征——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
動態:文化的傳播——文化的繼承——文化的發展創新——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樹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4)生活與哲學——以“原理+方法論”為線索儲備知識
唯物論部分:①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②規律的客觀性、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論;③規律的客觀性和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
認識論部分:①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②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原理及方法論;③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原理及方法論。
辯證法部分:①聯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論;②聯系的客觀性原理及方法論;③聯系的多樣性原理及方法論;④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⑤系統優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論;⑥發展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論;⑦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原理及方法論;⑧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⑨對立統一原理及其方法論;⑩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論;?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論;?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原理及方法論;?主次矛盾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辯證否定觀原理及方法論;?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及方法論。
唯物史觀部分:①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②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規律;③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原理及方法論;④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及方法論;⑤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⑥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⑦人生價值的創造與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