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旭 浙江眾信旅行社有限公司
自2017 年10 月30 開始,我國廢除營業稅,全力推廣“營改增”,使得我國的增值稅制度更為規范,提升了財稅體制的彈性,促進了我國產業結構的改革和優化。對此,旅游業從業者需深入理解“營改增”,并分析“營改增”與旅游產業之間的多重關系,更好地適應整體經濟發展趨勢。
“營改增”即將營業稅改成增值稅。“營改增”的特點是提高稅務部門的工作效率,降低重復征稅的次數,降低企業成本,增強企業的活力,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良性發展。“營改增”是黨中央、國務院以當前經濟形勢為依據,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決策,旨在促進現階段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尤其是促進供給側的改革[1]。“營改增”涉及的行業主要為部分交通運輸業及現代服務業。交通運輸業包括管道、航空、水路、陸路。現代服務業包括鑒證咨詢服務、有形動產租賃服務、物流輔助服務、文化創意服務、信息技術服務和技術研發服務等。國家通過實施“營改增”,來影響企業、產業結構及整體經濟的發展。對于企業而言,“營改增”的實施有利于降低企業的成本,擴大企業的盈利空間,促進企業的轉型。對于整個產業而言,“營改增”可以推動供給側改革,尤其是對于經濟結構、生產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可推動我國各個產業結構的優化,最終達到降耗增效的目的。對于經濟發展而言,“營改增”可以激發投資需求,以供給帶動需求,增強經濟的活力。
我國的旅游行業具有較強的綜合性,一方面涉及相應的單位場所、基礎設施,比如旅行社、旅游酒店、交通等,另一方面涉及相應的公共基礎部門,比如水電、通信等,以及其他的公共部門,比如美術、體育、健身、公益、文物及考古等,此外還涉及相關的服務部門,比如產品的生產、加工、零售等[2]。1986 年,我國旅游業迎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1992 年,旅游業成為我國第三產業中最重要的產業之一。2010 年,我國旅游業成為第三產業中經濟效益最高和發展速度最快的產業之一。我國旅游產業的發展可以反映旅游配套基礎設施的完善,即我國的交通配套設施,如汽車、鐵路、飛機和高鐵等交通工具的普及與發展。我國現階段旅游產業有以下特點。首先,國際友人來中國旅游的比重呈階梯式增長。這一方面說明國際友人對于中國的文化產生興趣,另一方面也推動了我國旅游服務質量的提高。其次,就國內旅游而言,華人是旅游人數最多的消費群體,且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最后,就出國旅游而言,我國國民出國旅游已經成為大眾消費的熱點。這體現出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綜上所述,旅游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整個經濟結構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3]。
營業稅對旅游業的限制性主要體現在管理、企業負擔及出口三個方面。在管理方面,營業稅和增值稅并行,導致企業需要向國稅部門和地稅部門分別繳納相應的稅款,并進行開票結賬,這也導致同一筆業務需要兩個部門進行核算的狀況,從而導致納稅人的操作不方便。在具體繳納兩種稅款的過程中,由于并未對稅法規定中的混合銷售行為做出相應的界定,經常性地按照混合業務應稅服務執行,即兩種稅分別按所占的比例進行相應的納稅報稅。這種方法也不利于實際經營的操作,不僅加重了納稅人的負擔,而且不利于國稅和地稅日常工作的開展,導致現階段“兩稅”難以進行有效管理的尷尬狀況。在企業負擔方面,國家會針對每一個生產環節征收營業稅,導致每一個環節的附加值得以增加,進而造成最后的原值和增加值存在一定的混淆,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重復征稅的現象,進而加重企業的負擔。在出口方面,由于營業稅是不能應用于出口退稅的相關政策,這導致部分服務型企業在出口旅游產品時出現成本增加的狀況,進而導致他們的產品無法在國際市場中占有競爭優勢,不利于我國的對外出口。
1.符合稅收中性原則
稅收中性原則是市場機制及納稅主體不會因為稅收的存在,而產生的稅收機制。
通過使用增值稅,相關市場主體可以針對增值的部分進行繳稅,而不需要進行重復的繳稅,進而促進市場商品的流通,發揮中性稅收的調節作用,使得旅游業在各個市場機制中更為融合,提升增值稅稅率鏈條的完整性,真正發揮稅收中性的作用。
2.增強旅游業稅負的公平性
我國的稅收制度具有公開公正公平的特性,增值稅符合這種原則。市場主體只承擔稅收的最后一個環節,即根據實際的獲利,進行相應的納稅。簡而言之,有增值即可納稅,無增值無須稅收,這展示出了稅收制度的公平性。由于旅游業涉及的范圍較廣,“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稅收“三公”原則的實現。尤其是旅游業涉及的內容相對較廣,通過實行“營改增”,國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旅游企業在各個環節中的成本,比如在交通運輸環節,降低旅游行業的納稅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可體現稅收的公平性。
3.有利于旅游業的發展
旅游企業可以用“營改增”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消進項稅額,減少所購進的機器設備以及日用商品方面的成本,并將這些資金運用在新設備的更新上,提高旅游業的服務水平,促進旅游業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推動整個旅游產業經濟發展方式的優化[4]。
1.促進稅法制度升級
通過實行“營改增”,國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兩稅”并行的難題,使旅游行業與其他行業具有相同的稅收環境,凸顯我國稅收制度的公平性,使我國的稅收制度具有統一性,促進了稅收制度的優化升級,為旅游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稅收土壤。
2.解決重復征稅問題
在實際的稅費繳納過程中,旅游產業的經營主體常常存在營業稅不能進行抵扣,且在下一個環節再一次征稅的尷尬狀況,這也就造成了旅游產業經濟主體重復繳納稅費的情境。通過“營改增”,旅游業企業主體可以根據實際的增值繳納相應的稅款,避免了重復征稅的現象。
3.合理優化收入配比
通過實行“營改增”稅收模式,旅游業企業可以降低稅收,提高利潤率,尤其是降低所得稅在利潤率中的比例,使得稅收在整個企業利潤率中的比例更加合理,激發企業的生命力。更為重要的是,企業利潤、居民收入及國家稅收三者是相互聯系的,在實行“營改增”后,企業會獲得更多的利潤,一方面可以將更多的資金用于企業的再生產,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員工的薪資待遇,真正優化企業、國家及居民三者的收入格局。
1.優化我國旅游產業在第三產業的結構配比
通過“營改增”,旅游企業可以加大對于旅游基礎設施的投入,優化旅游產業在第三產業中的比例,并在適應國家相關政策的基礎上,采用更為先進的旅游生產模式,提高旅游業在第三產業中的盈利比重及在國民經濟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達到優化產業結構配比的目的。
2.優化旅游產業結構
“營改增”政策的施行,可使旅游企業運用增值稅進行相關稅目的抵扣,在減少其稅負的同時,可使其將更多的資金運用于設備的購進、產業結構的升級上,提高各個旅游企業在我國市場中的占比。與此同時,旅游企業在減輕負擔的同時可以將精力、物力及人力集中在更加精細的旅游領域,促進旅游業自身的升級和發展,使我國第三產業鏈更加完整。除此之外,“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雙重征稅的狀況,理順服務業增值抵扣鏈條與工商業增值抵扣鏈條之間的關系,真正讓旅游企業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旅游產業內部的重組和升級上,即幫助一些有實力的大中型旅游企業進行旅游資源的整合和優化,比如,進行旅游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訓、企業管理方式的調整,最終達到促進旅游產業結構優化的目的。
1.為企業減負
“營改增”可以為企業減輕多重征稅的生產成本負擔。通過對“營改增”稅收制度的分析可以發現:“營改增”增加了兩項低稅項目,其中應用于商貿企業及制造企業的比例為17%;從相關政策解讀上發現:應用于旅游行業的稅率有6%。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輕企業的成本壓力,增強旅游企業自身的經濟發展活力。
2.有利于旅游業結構性減稅
在傳統的征稅過程中,旅游企業需要支付重復性的稅收。在“營改增”后,旅游企業只需要針對增值項目繳納稅收,并根據相應的稅款進行針對性的抵扣,從而提升旅游企業增值稅項目的完整性,減少賦稅。企業的結構性減稅主要體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旅游企業可以優化原有的核算方式,調整原有的業務經營范圍,充分利用“營改增”的相關稅收條款,優化稅收繳納結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承擔的成本。
旅游企業可以通過取得增值稅進項發票,降低成本,有利于企業與更多的市場主體進行往來,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
旅游企業可擴大減稅、退稅、免稅的范圍,促進企業生產成本的降低。通過“營改增”政策的實施,企業可以享受出口退稅的服務,降低企業在各項服務中的成本,增強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的優勢,使我國的旅游企業走向世界,促進我國企業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真正享受稅收帶來的降低企業生產負擔的福利。
旅游企業可實現稅負轉嫁。通過實行“營改增”,企業可以通過調整個人企業旅游產品價格的方式來合理地調整自身的稅收比例,將稅收負擔轉移給購買方,實現轉移稅收的目的。
3.優化旅游業產業鏈
旅游企業可以通過給下游客戶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方式,降低下游客戶的生產成本,使增值稅滲透到整個產業鏈中,使得承擔旅游產業鏈的各個主體減少賦稅,并讓這些企業在一定程度上運用稅負轉嫁功能,真正優化原有的稅收結構,促進旅游產業鏈的優化升級。
4.大小企業減稅幅度對比
“營改增”稅收制度的執行,有利于打破應稅服務業不能進行增值稅進項抵扣的壁壘,使增值稅促進旅游企業經營主體之間的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建設良好的經營環境,讓旅游企業主體受益。
1.提升議價能力
因為已經打通了增值稅鏈條各環節,旅游企業可以獲得較強的議價能力,即在經營業務的過程中,可以向購買方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并通過開票總價增加或減少的方式進行相應的賦稅轉移,提升企業之間的價格博弈能力,使其充分發揮議價方面的優勢。
2.促進旅游企業固定資產的更新
“營改增”政策實施后,旅游企業可以根據增值稅的抵扣功能,積極引進固定資產,并運用增值稅專用發票獲得相應的稅收抵扣,適時地淘汰及引進大型的設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旅游企業固定資產的更新和優化。
3.提升中小型旅游企業的生產生存能力
“營改增”政策的實行,可幫助中小型旅游企業減輕自身的稅負成本和財務成本,使其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設備的更新、服務的升級及優秀旅游人才的引進方面,增強中小型旅游企業的生存能力。
4.拓展國際業務
“營改增”政策實施以后,旅游企業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相應的稅收服務,比如減稅、免稅、退稅服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身的經營成本,在國際市場上擁有更強的價格優勢,拓展我國旅游企業的國際業務。
在推行“營改增”稅收制度的過程中,旅游企業需要真正認識到我國旅游業的特征,以及現階段“營改增”對于旅游業的影響,比如在結構效應、稅負效應及經濟效應等方面的作用,結合我國整體的旅游業發展狀況,適時地制定發展策略,開展旅游業務,增強旅游綜合業務能力,促進我國旅游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為整體經濟的發展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