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寶權
近年來,各地縣級融媒體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印,主流輿論引導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形成了一批優秀典型案例。但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的宏偉征程中,面對信息傳播技術、媒體用戶特征不斷迭代變化實際情況,縣級融媒體在堅持黨的領導,堅守社會責任的基礎上,應通過技術、內容、服務的改進,推動主流輿論引導力向2.0 邁進。
改進數智化平臺,突破“圈層化”信息傳播壁壘
數字化、智能化媒體時代,數據正躍升為第五大生產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也讓縣級融媒體面對的社會輿論環境、特別是網絡輿論環境更為復雜。因此,加快數字化平臺建設與改進,將數據要素作為主流輿論引導的關鍵支撐,利用先進技術,增強數據收集、分析和研判能力,始終是縣級融媒體輿論引導力增強的關鍵。
縱向看,縣級融媒體作為四級媒體架構中的末端,近年來,在資金、技術、人才等發展硬件上,依然相對短缺,與主流輿論引導硬件要求尚有差距。需要借力使力,積極向上對接,完善與中央、省、市(地)級媒體互動協作機制,擴大自身影響力。與此同時,要發揮自身“最后一公里”的在地優勢,加強線下對城鄉社區社情民意收集、結合鄉規民約共識性、共情性特點,精準研判輿情。橫向看,重構府際信息傳播關系,對接或建立政務服務平臺,打破縣域內同級政府部門間的數據壁壘是擴大自身影響力的關鍵。同時也需充分挖掘地方網絡名人,吸引他們入駐平臺,利用現代新鄉賢的線上線下影響作用,協同增強主流輿論影響。總的來說,通過各類“端、網、微、臺”等數字化、智能化終端,形成主流輿論引導的矩陣,這是邁向2.0 的技術基礎。
改進內容建設技能,講好“本土化”內容
縣級融媒體應主動適應本地傳統鄉村社會、城鄉社會變革,通過充分挖掘本地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故事、產業、人文等優質內容,講好新時代家鄉巨變。
一是做優做精新聞報道。圍繞鄉村振興、城鄉建設等戰略任務,摸清社情民意,通過典型呈現新時代。二是做好做亮地方特色。聚焦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鎮和歷史文化街區,挖掘地方名人軼事做好地方特色內容。三是敢于亮劍,善于發聲。通過客觀事實的呈現,在“大是大非”等重大問題上,彰顯基層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四是改進話語模式。輿論引導無外乎三個方面,即合法、合理、合情。依托技術,傳遞情感,從本地村居民的習慣切入。說好本地話,講好本地人的故事。通過圖文、長短視頻、可視化數據、直播等全媒體傳播手段為不同文本需求者提供全面、客觀、個性化、符合邏輯的信息。
改進服務措施,強化服務質量
輿論引導工作歸根結底是群眾工作。縱觀近年來發生的輿情,大部分是因為方針、政策實施、政務服務等存在“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因此,只有優質精準的服務才是防止負面輿情,增強主流輿論引導力的基本方案。具體來說,首先,要做好線上服務,找準“一站式”“一門式”政務服務的差異性、不足性問題,不斷提升縣級融媒體數字化、智能化的服務能力。其次,利用在地優勢,新聞信息供給專干等人員下沉社區,做好充滿溫情的面對面線下服務,尤其是數字能力較低的群體的線下服務工作。并通過各類政務、商務服務,為自身良性循環發展提供物質保障。
“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主流輿論引導是縣級融媒體立身之本,在地性始終是縣級融媒體發展的基本空間,通過數字化、智能化平臺的搭建與改進,縣域內基層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內容、服務需求最終是這類新型主流媒體實現自身使命并向更高級2.0 邁進的路徑所在。
(本文系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科教聯合項目(2020JJ701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