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華
11 月4 日,有網友報料稱,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角尾鄉中心小學要求所有學生戴頭盔上下學,“連走路、坐小車的也要戴”。當天,徐聞縣教育局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戴頭盔進校園”是市里的統一要求,要求對象是乘坐摩托車或者電動車往返學校的學生以及接送的家長。該校在推廣過程中要求過于嚴格,教育局已通知學校進行整改。
(11 月6 日《河南日報》)
“ 一盔一帶,安全常在”。不少城市都在開展類似的“戴頭盔進校園”活動,效果不錯。徐聞縣角尾鄉中心小學在執行中鬧出笑話,個中原因耐人尋味。
好的政策需要執行好才能落地生效。從部分人群需要“戴頭盔進校園”到所有學生“戴頭盔進校園”,看似嚴格執行,實際上是層層加碼,變相逃避自身的責任。這樣層層加碼的例子在基層并不少見。不少地方和個人喜歡在落實上級要求時搞所謂的嚴上加嚴,結果適得其反,不但曲解了上級意圖,還讓政策走了樣。
除了基層落實的層層加碼,導致“戴頭盔進校園”活動變味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非教學活動過多過濫。“有關部門為什么老把各種雜活往學校里塞?這樣老師們還能專注教學工作嗎”“學校和老師平常已經有了繁忙的教學任務,現在又充斥著種類繁多的小手拉大手、創建示范區、安全生產、創文等,無不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精力時間去做大量的準備和臺賬工作”……近年來,各種“進校園活動”屢見不鮮,不少中小學校長和教師抱怨,名目眾多的評比檢查和紛繁復雜的非教學任務干擾了學校正常教學,加重了老師和學生的負擔。
無論是層層加碼,還是非教學活動過多過濫,根子是形式主義。以變味的“戴頭盔進校園”一事為戒,鐵腕整治形式主義進校園現象,才能切實給學校和老師松綁減壓,讓他們專心致志教書育人,讓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