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璽凡
2022 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小學教育教學質量在全省122 個縣(市、區)中排名第6;全區共16 項省級規劃課題立項,6 名教師獲“湖南省青年教師教學能手”稱號……近年來,衡陽市石鼓區教育科研沿著創新發展之路,堅持立德樹人、名師引領,落地核心素養,助推石鼓教育高質量均衡發展。
以賽課促研促學
2021 年10 月17 日,第二屆湖南省中小學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決賽中,石鼓區人民路小學教師胡文君以92.72 的高分奪得小學數學組全省第一名,榮獲“湖南省教學能手”稱號,同時被授予“湖南省五一勞動獎章”。
“在區級比賽時,我看到了這個好苗子,并極力支持和鼓勵他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石鼓區教研室主任周再紅告訴記者,從市賽到省賽,她一直擔任著胡文君的指導老師,三個月的連軸轉,沒休息過一天。
省賽摘得桂冠歸來,胡文君再度向這一賽事發起沖擊,只是這一次,他的身份從參賽選手變成了指導老師。
今年,江霞小學的年輕教師王成睿選送出征,獲得三等獎。備賽期間,胡文君和衡陽市教科院小數研究員陳湘萍、市小學數學學科帶頭人黃艷等專家配合協作,大到教學設計小到臺上站姿都事無巨細。
隨著青年教師群體在比賽中出新出彩,全區重研討、賽課的教研氛圍日益濃厚,不少教師已成長為教學骨干、教學能手和學科帶頭人。
以問題導向研究
“我校近5 年已有12 名一線教師的課題在省、市兩級立項,這些課題都是日常教學中以問題為導向形成的。”人民路小學黨支部書記李凌云說道。
去年春季學期,學校主管教學副校長、省特級教師汪曲姬在隨堂聽課中發現,教師在教學中華傳統文化閱讀單元時,采用常規的字詞識記和閱讀分析,學生學起來沒興趣,教學效果不佳。“是否可以融合其他學科的表現形式,豐富傳統文化單元的作業設計?”
隨即,她召集學校語文教研組的老師們一同討論,區級語文學科帶頭人劉瑜提出借用手繪繪本、創編課本劇等創意的表達形式在教學中展開實踐,并請來區語文教研員宋中蓮為老師們進行理論指引,向學校申請成立課題小組。今年上半年該課題已在市級立項。
“集團學校要想實現資源共享,可以借助教師流動的方式加以實現,但會面臨教師是否適應、資源是否平衡等問題。”為了解決以上問題,都司教育集團借助互聯網這一載體,通過學校名師錄制精品微課以及教研組收集、整理各學科名師精品微課的方式,創建了強大的“雙師”資源庫。
通過創建都司特色“雙師課堂”,都司教育集團探索出了一條推動課堂教學變革、推動新時代育人模式變革的有效途徑。
2021 年8 月,華耀小學脫離都司教育集團化管理,踏上獨立發展的新征程。在“接受輸血”向“自主造血”轉型的關鍵期,學校聚焦教師在統編教材解讀、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常態化落實和推進教研工作。
“今年省級集體備課,全校76名教師組建了10 支團隊,從備課、錄課、說課到磨課,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任務,人人都參與其中。”黨支部書記、校長楊翠湘說。
以服務燎原星火
石鼓區教研室現共有4 名教研員,其中2 名是正高級教師,這樣一支教研“鐵軍”團隊,是開展全區教研工作的重要保障。為了讓教研星火燎原,區教研室各學科每學期都有一個主題性教研活動,還經常結合教研最新動態舉辦專題講座,教師們的參與積極性非常高。秋季學期伊始,教研室便前往石鼓區第三中學進行調研視導。
一行人到學校后,立即奔赴教室,分別聽取老、中、青各年齡段教師的常規課,當堂查看了教案,詳細了解學生的接受情況,然后與授課教師從目標制定、教學設計、教師主導等多個方面進行專業評價反饋。
越來越多的老師也在“保姆式”的教研服務中,重拾信心再出發。
“我真的可以嗎?”來五一路小學任教前,英語專業畢業的楊容已有十余年未主攻該科目,但面對全區英語新課標示范課比賽的機會,想重拾專業的她主動向學校提出了申請。
盡管擔心自己是否能為校爭光,但英語教研組同事們的鼓勵與幫助還是讓楊容倍感貼心:區級英語學科帶頭人鄧庭莉為她打磨教學設計,并親自上了一堂高質量的示范課供她參考;組里另外兩位年輕教師則幫她精進課件,盡善盡美。
不負眾望,10 月31 日,楊容獲得比賽一等獎。
而今,在石鼓區教育部門的推動下,區教研室以高標準、高品質的教研推動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呈現出百花齊放、各美其美的絢爛景象,開創了石鼓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