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芬
很長一段時間內,“流失的生源”“出走的師資”“被抽空的農村高中”等困境制約縣域普通高中發展,多地出現縣中“塌陷”現象。
日前,記者前往衡陽縣了解到,該縣連續5年被評為衡陽市高中教育質量先進縣,2023年高考,6所普通高中均分布有600分以上的考生。
看衡陽縣如何實現區域內普通高中“百花齊放、優質發展、整體均衡”——
頂層設計,早謀劃先行動
衡陽縣現有6 所普通高中,其中省示范性高中1 所、市示范性高中2 所,有3所坐落于縣城、3 所在鄉鎮,受交通區位、歷史沿革等因素影響,辦學實力、發展水平以及社會聲譽也曾出現過參差不齊。為了避免“虹吸效應”和同行內卷導致縣中“塌陷”現象,衡陽縣早謀劃先行動,緊盯“打造全域優質高中”工作目標,聚焦促進更加公平、實現更高質量、優化治理體系三大重點工程,從學校管理、教育資源分配、師資隊伍配置、教師專業發展、辦學條件改善等方面入手,著力推進縣域高中優質均衡普惠,著力提升教育教學效能,著力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以保障縣域城鄉6所普高齊頭并進、整體提升。
翻開衡陽縣教育局副局長陳英明的工作記錄本,密密麻麻記滿了行程和主題。“高三第一輪復習專題培訓”“高中教師考試命題培訓”“高中班主任工作專題培訓”……僅10 月下旬,專門針對高中的調研及培訓就達3 次。
“我們的局長、副局長經常到學校來調研,關心學校的發展、教師的困惑、學生的困難……”采訪中,記者聽到最多的便是局領導對學校及師生的關心、關注。
優秀教師引不進、留不住,也一度成為農村高中發展的“攔路虎”。今年,衡陽縣公開選調了18 名優秀教師充實到3所農村普通高中學校。
同時,該縣把普高教育高質量發展作為教育強縣建設的重中之重,加大教育投入,每所普高學校年投入資金超2000萬元用于改善辦學條件和添置設備設施,縣三中成功申報并穩步推進“徐特立項目”建設,進一步提升辦學水平。
缺什么,就補什么;困難在哪里,就在哪里解決!這不僅是衡陽縣教育局推進區域內普通高中“百花齊放、優質發展、整體均衡”的決心,也是其勠力同心、踔厲奮發的生動實踐。
一體教研,有部署促高效
江山學校是衡陽縣唯一的民辦高中,總校長劉光華介紹,縣教研室每次組織教研活動、教師培訓、教學比武都將6所高中學校整體納入,統一部署。
不管是城區學校還是農村學校,不論是公辦學校還是民辦學校,該縣達成共識,不讓任何一所學校掉隊。訣竅就在于向課堂要質量,以教研促發展。
“打鐵還需自身硬。”衡陽縣一中校長朱順利說,作為全縣唯一的省示范高中,學校也在全縣起到示范引領的作用。每周的常規教研、每月的質量分析會常常是朱順利帶頭主導。“只有深刻剖析、反復研磨,才知道教學的難點在哪、學生的困點在哪,才能更好地打造高效課堂。”朱順利感慨道。從“青藍工程”到中青年教師比武,從常規教研到跨學科、跨年級組聽課、評課,衡陽縣一中教研模式已輻射至全縣各高中學校。
作為農村普通高中的衡陽縣二中,黨總支書記趙力生推崇“做有溫度的教育,辦師生留戀的學校”辦學理念,以“低起點、慢節奏、跟蹤練、回頭看”探究展評式教學模式。“以前有些老師上課總是一個人講到底,現在老師們都知道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趙力生說,“我推門聽課看的是學生狀態,這往往是檢驗課堂的最好方式。”
向課堂要質量,抓手在哪?
衡陽縣教育局主導的全縣教研一盤棋,為各高中學校打造有效課堂和高效課堂提供了堅強的后盾。以縣教研室為龍頭、以校教科室為依托、以各學科教研組為陣地建立的三級聯動、校際互動的教研網絡,注重以強帶弱、培優補短,促進全縣6 所高中教學水平整體提升。
一校一品,出特色顯內涵
如何“百花齊放”?衡陽縣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探索特色多樣的縣域高中教育改革發展,呈現出“校校開花,樹樹結果”的喜人景象。
衡陽縣三中校長歐陽碧用“體量非常大、質量非常好”十個字概括學校,2023 年高考,該校1726 名本科上線學生中,藝體特長生就達110 人。對于特長生培養,該校從教材出發,為專業生量身訂制教材,并篩選出專業的教師團隊施行雙導師制,保障“把學生通過不同途徑送出去”。
走進衡陽縣四中校園,一股濃厚的讀書氛圍撲面而來,學校以閱讀教育為抓手,打開農村學生視野。以教師引領學生、學生帶動家庭、校園輻射社會營造“愛讀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校長歐陽忠余驕傲地說:“上學期期末考試,我們高二年級一個班考出了全縣語文第一名的好成績。”
衡陽縣五中依托夏明翰故里地域優勢打造“紅色高中”,并融入校園文化。紅色教育熏陶下,不僅涌現出一批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教師,學生劉曉姍還獲評2023 年度“新時代衡陽縣好少年”。
如今,衡陽縣6所高中學校走多樣化、特色化發展路子,縣一中打造“人文高中”、縣二中致力于“清廉學校”、江山學校破解農村學生英語基礎弱開辦了日語班……“一校一品”厚積薄發,各具特色。
“郡縣治,則天下安;縣中興,則縣域教育興。”衡陽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炳輝一語破的,也描繪出縣中發展的壯觀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