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君
【摘要】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如何通過優化作業設計,實現“減負提質”,實現健心育人的目的,成為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的熱點課題。
【關鍵詞】雙減 創意作業 健心育人
“雙減”背景下,要求學校實現“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作業布置更加科學合理”。因此,從中小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入手,通過優化作業設計,實現“減負提質”,成為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的熱點課題。筆者從小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出發,結合小學生學習心理、生理和學校實際情況,對“雙減”背景下如何通過創意作業來實現健心育人的目的,進行了一些研究和實踐探索。
一、作業管理模式創新,促進師生心理融合
學校按照“增效不增量,減負不減質”原則,促進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建立健全“年級統籌+彈性分層+作業公示+優化批改+精準反饋+常規檢查”的作業管理模式,壓實作業管理主體責任,同時結合本校實際、辦學特色、學生學習心理狀況等制定“一校一策”。讓教師在創意作業設計、批改和反饋中得到提升,加強作業設計與作業評價研究,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二、基礎作業分層激趣,增強成功自信修養
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我們尊重學生能力和個性的差異,采取“作業彈性分層”的策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設計學科分層作業,激發學生自信
我校在課堂作業中分三個星級彈性布置作業:一顆星的是容易的題目,兩顆星的是較難的題目,三顆星的是最難的題目。
(二)互設趣味作業,增強合作意識
教師在設計基礎作業時要注重對學生創新、溝通、合作交往能力的培養。如每周讓同桌之間互相出題目,互相當小老師進行評價,同學們在相互設計作業時就會對文本進行思考、鞏固,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了團隊合作的智慧和快樂,提高了學生做作業的興趣。
(三)多樣表述作業,增強實踐興趣
學生可以根據分層作業自主選擇:“說”出語言表達能力,復述故事給家長聽;“演”出文本內容,樂于與人交流;“畫”中感受文本情境,結合生活實踐,動手畫一畫,加深理解文本;“查”中豐富生活經驗,在教說明文時,老師們可設計調查作業,讓孩子們從語文走向生活,學習興趣自然更加濃厚。
三、實踐作業知情意行,喚醒心理情感體驗
學校的綜合實踐體驗式作業讓學生走進社會、社區等,在“周末布置+學生實踐+情景反饋+搜集素材+獎勵評價”這一過程循環開展,用親身經歷感受學習內容的趣味與價值,讓學生的知情意行同步協調發展。
四、課后服務多樣作業,激情展示多元自我
學校的課后服務社團課程模式為:“學校排課+自主選課+期末展示+師生考核+優選案例+藝術節展示”,我校從課后服務課程作業入手,減負提質,多學科融合,開放作業拓展學習空間,設計多樣有趣的課后服務作業,讓學生在體驗中激發潛能,滿足多樣化成長需求。
(一)有“熱情”的社團課作業
學校將課后服務納入學校課程體系,實行“走班制”“滾動式”多彩社團——武術、舞龍、器樂、棋類、書法等。人人有社團,個個有愛好。
(二)有“溫情”的拓展性作業
為了落實“雙減”政策,切實做到“減負提質”,我校多樣舉措進行課后服務花樣測評作業,打破了傳統的考試模式,讓學生在“學”與“玩”中鞏固基礎知識,激發了學生學習動力和興趣。
“雙減”背景下創意作業與健心育人相結合,既體現了教師的教育思想與教育智慧,又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和心理健康發展,同時促進學生想學、會學、樂學學習狀態的形成。因此,我們要繼續引導學生在符合自身興趣和智力優勢的基礎上得到最佳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參考文獻】
[1]王月蓉. 淺談小學語文作業與生活的連接[J]. 湖南教育,2014(13)
[2]李武全. 優化作業布置,提高學習能力[J]. 華夏教師,2015(9)
本文為2022 年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工作者協會基礎教育重點課題《雙減背景下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及應對策略》(課題編號:XJKX22168)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