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維
STEAM課程注重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和評價學生方式的多元化,以真實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促使學生多元化發展。教師設計STEAM課程時應注重融合多學科課程,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本文基于信息科技學科,談談如何有效開展STEAM學科融合教學。
一、有效開展STEAM課程的原則
鄉村小學在STEAM課程教學實踐中往往由于缺乏教育資源,在開展課程時遭遇困境,偏離教育主題和目的,有些學校甚至因此放棄開展STEAM課程。因此,學校在開展STEAM課程的時候,要尊重以下幾個原則。
1.課程設置的科學性
課程設置的科學性不僅體現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還體現在課程目標的設定上,二者都需遵循科學性原則。關于課程內容選擇,農村小學教學資源相對匱乏,因此教師應該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選定合適的課程內容,避免紙上談兵,最大限度地利用學校已有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另外,課程目標的設定應根據學情,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實際需求和認知水平進行選擇。
2.課程設置的融合性
STEAM課程旨在將科學、技術等學科進行融合,提升學生對各科知識的理解與感悟,進而跨學科解決實際問題,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教師應注重對各學科進行有效融合,使課程內容涉及的知識層面更廣。但是相對而言,鄉村小學學生的知識面較窄,教師在設計課程時應兼顧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靈活機動地選擇各學科內容,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機融合。
3.課程設置的創新性
新課標指出,信息科技學科核心素養包含數字化學習與創新,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這一點與STEAM教育的主要目的不謀而合。因此,教師應緊緊圍繞這一點開發和建設課程,注意體現課程的創新性原則。
一方面,創新性體現在課程內容的選擇和開發上,教師應該多選取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或者直接讓學生參與到課程內容的選擇和開發中來。這樣一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綜合素養也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創新性體現在課程形式上,教師可利用跨學科融合這一特點,結合各學科學習活動的特點,創新課堂教學形式,使課堂活動多樣化。
4.課程設置的實效性
據了解,雖然我國這幾年越來越重視STEAM教育,有很多學者和學校紛紛投身其中,但目前國內STEAM教育的實施效果并不太理想。我國STEAM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幾大誤區:重技能培養和科技手段,輕知識學習;重活動形式,輕科學思維;重活動結果,輕活動過程。鄉村小學在建設和開發STEAM課程中,要想取得較好效果,應避開這幾大誤區,謹遵實效性原則。
二、學校STEAM課程的開發與建設
江蘇省丹陽市埤城中心小學的特色校園文化為詩詞,校園里隨處可見詩詞文化布置。每學期初,每班的“詩潤童心”板塊都需結合班級特色重新布置。例如在教學完“WPS文字”后,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圖文編輯能力。利用這一知識點,教師借機開展“我的班級我做主——WPS文字應用”STEAM課程內容,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布置班級文化,在探究、實踐、創造中培養集體意識,提升審美能力。
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老師需要布置班級‘詩潤童心主題墻,并參加評比。你能利用信息科技課上所學知識幫班級做些什么?”學生對此產生興趣,積極主動運用信息科技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動手操作中,學生能整合所學知識去設計班級主題墻,在實踐過程中產生集體意識,并通過評比產生集體榮譽感,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首先,學生需要思考和討論:班級的特色文化是什么?我們可以為班級做些什么?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學生逐漸清晰和明確此次活動的主要任務,升華情感態度價值觀。
其次,學生需要完成內容的選擇與設計。學生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根據現有的資源和能力,以及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和想法進行設計,搜集素材,完成設計圖,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分享,然后再次修改。
學生在設計的過程中會產生思維的碰撞,這就要求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求同存異。學生在設想的時候,有些小組成員會異想天開,忽略實際情況,例如沒有考慮主題墻大小、選擇的內容和圖片色調不適應等。此時,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考慮實際情況,同時兼顧美觀性。
在設計制作的過程中,學生也會遇到各種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查閱資料,或者向其他小組的學生請教。如果都解決不了,再向教師尋求幫助,從而提升學生自學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小組匯報,學生鍛煉了表達能力,也發散了思維。
再次,學生需要打印成品,完成布置。在這次任務中,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得到考驗。學生如果發現設計的內容并不適用,需要再次修改返工。在反復的修改中,學生明白要學會調整自身心態,不斷努力,克服困難,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自豪。
最后,在項目學習成果與評價環節,學生帶著本組的作品進行展示,這既是讓學生對自己這一課程的學習進行總結,也是讓他們互相學習的過程。學生在匯報中學會分享,在欣賞中學會評價,大家都能有所收獲。
三、學校STEAM課程的總結與反思
教師要不斷地汲取相關知識,豐富自身的能力素養。本次課程充分利用了已有的資源,也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在設計、制作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教材以外的知識,培養了集體意識,體驗了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提高了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科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也得以提高。
此次課程在實施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跨學科綜合教育模式,不僅對學生是一種考驗,對教師也是。鄉村小學建設和開發STEAM課程仍需教師不斷學習,結合已有的經驗和他人的意見進一步改進。未來,教師要基于STEAM教育模式,提高信息科技教學實效,促進學生信息科技素養的發展,讓他們擁有創造美好未來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