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翠玲
“雙減”背景下,減負增效成為小學各學科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游戲,不僅可以改善教學環境,實現減負增效的目標,還可以開發學生智力,引發學生主動思考與探索,在保持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基礎上增強數學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要根據新課標要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合理、有目的地融入游戲,推動教與學的深層次發展。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游戲的意義
1.有助于改善教學環境
游戲融情感、娛樂與教育于一體,符合小學生愛玩、好動的特點,能夠改善數學教學環境,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新課標背景下,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實際需要,融入充滿娛樂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游戲,不僅可以創設更適合學生學習的環境,促使學生擺脫被動學習的狀態,在游戲中積極學習,還可以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理解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更加主動地學習。
2.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游戲之所以能吸引學生,是因為它在設計初就考慮到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心理需要,能夠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其中,在游戲中發揮自己的智慧和特長。例如“傳話”“對號入座”等游戲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計算大挑戰”“口算我最快”等游戲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斗志,為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和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
3.有助于貼合學生的個體差異
不同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學習習慣、興趣愛好等都有所不同,因此,最適合學生的游戲是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前提下設計的,尤其是按照難易程度、挑戰難度來劃分層次的游戲,更適合不同興趣、不同能力的學生參與,以滿足每一名學生的發展需求。例如開展“口算我最快”游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基礎能力和計算速度來設計不同的游戲形式,讓每名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水平的游戲,從游戲中獲得成長。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游戲的路徑
1.課前游戲,激發學習熱情
小學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教師可在課前融入游戲,讓學生進行課前熱身,從而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學習狀態。例如教學“簡易方程”之前,教師可以通過“猜你心中想的數”游戲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在心中想好一個數字,經過加減乘除運算,最后把自己的運算過程和結果告訴教師,讓教師猜出自己心中所想的那個數字。通過游戲引導學生快速進入“簡易方程”的學習,讓學生發現游戲的奧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課中游戲,創設教學情境
問題是探索一切知識的鑰匙,也是數學學習的靈魂。教師可以通過游戲來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改善教學環境,啟發學生的心智。此外,計算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而計算練習又是一個相對枯燥的過程,若只讓學生一味做題,會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對此,教師可以在各類計算練習中為學生設計游戲,在游戲時間、游戲難度、題目數量上逐漸提高要求,激起學生的挑戰欲,使學生對計算練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在一次次勇攀高峰中提高計算能力。
3.課后游戲,提高復習效率
課后復習是課堂教學的有力保障,也是教師檢驗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要想做到課后復習有效果,教師就要把握學生的心理,在課后復習中融入游戲,讓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鞏固知識。例如學完“認識人民幣”后,為幫助學生鞏固元角分的相關知識,教師可組織開展“我是收銀員”游戲,讓一部分學生扮演顧客,在“超市”里選擇自己需要的商品,并用道具人民幣付款,同時讓另一部分學生扮演收銀員,計算顧客選購物品的總價。
游戲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在平時要注意搜集游戲資源,將其適時運用在教學中,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