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甜藝 張莉娜
洛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河南 洛陽 471000)
隨著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加上生活方式改變,老年糖尿病發病率逐年上升,其中大多數患者為2型糖尿病。糖尿病病程長,多數患者不重視該病,往往出現并發癥后才去醫院就診;糖尿病并發癥累及全身多處器官組織,包括心腦血管、視網膜、神經等疾病,同時并發心肌梗死、腎功能衰竭等嚴重致殘并,甚至威脅生命,引起重視[1-2]。糖尿病并發癥是在糖尿病期間發生的臨床癥狀體征,主要為慢性發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且為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3-4]。為此,本研究分析了老年糖尿病患者慢性并發癥的發生率及高危因素,旨在于糖尿病前期預防慢性并發癥發生。
1.1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抽樣法選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齡為61~88歲,平均(72.13±8.64)歲;病程為3~25年,平均(10.74±4.15)年。納入標準:符合《2型糖尿病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9)》中糖尿病診斷標準[5];年齡≥60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妊娠糖尿病或原因不明的糖耐量異常患者;合并惡性腫瘤患者;急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急性感染患者;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患者。
1.2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形式對患者基本資料、病程、家族史、勞動強度、營養狀況、有無發生慢性并發癥情況進行調查。同時進行體格檢查:測量患者身體、體質量,BMI=體質量/身高2;生化指標檢測:清晨取患者空腹靜脈血,使用血糖儀(羅氏)測定空腹血糖,分離血清后于冰箱中保存,測定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漿總蛋白、肌酐、尿酸等指標。
1.3糖尿病慢性并發癥類型 糖尿病并發癥為確診為糖尿病后,經醫療機構明確診斷患有腦卒中、周圍神經病變、冠心病、視網膜病變、腎臟疾病等,慢性并發癥根據中國T2DM防治指南標準分為一下類型:①心血管并發癥:心電圖檢查顯示ST段改變、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及冠脈造影顯示有缺血性病灶。②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底檢查出現玻璃體積血、微血管瘤、出血癥狀、黃斑病變等。③糖尿病足: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顯示下肢血管缺血、狹窄,伴有動脈斑塊。④腦血管病變:參考《腦血管疾病診斷與治療臨床指南》標準[6],經影像學檢查顯示腔隙性腦血栓、腦出血等病變。⑤周圍神經病變:通過足部疼痛、麻木、感覺異常評估癥狀,肢體癱瘓、心動過速、多汗,經體格檢查并結合肌電圖確診。

2.1患者慢性并發癥發生情況 120例患者中發生慢性并發癥有82例(68.33%),其中心血管病變32例、視網膜病變11例、糖尿病足13例、腦血管病變19例、神經病變7例;未發生慢性并發癥有38例(31.67%)。見表1。

表1 慢性并發癥發生情況
2.2慢性并發癥發生的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結果顯示,兩組性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白蛋白及尿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年齡、BMI、病程、家族史、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總膽固醇、血漿總蛋白、肌酐及勞動強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慢性并發癥發生的單因素分析
2.3慢性并發癥發生的多因素分析 經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高齡,肥胖,病程長,有家族史,低濃度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高總膽固醇、血漿總蛋白、肌酐,勞動強度高是糖尿病患者發生慢性并發癥的高危因素(P<0.05)。見表3。

表3 慢性并發癥發生的多因素分析
糖尿病為廣泛流行的慢性代謝性障礙疾病,該病慢性并發癥發生是因機體內細胞、組織、器官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導致心腦血管、視網膜、腎臟、微小血管、周圍神經出現嚴重慢性病變。糖尿病慢性并發癥主要有大血管、微血管、神經病變,尤其是糖尿病大小血管病變,為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且多種慢性并發癥治療費用給患者帶來沉重經濟負擔,引起重視[7]。
研究顯示[8],糖尿病患者年齡超過15歲,其不同性別間發生微血管病變無顯著差異,但男性發生視網膜病變、終末期腎病風險高于女性。本研究中性別不是影響糖尿病患者發生慢性并發癥的影響因素。糖尿病患者易同時發生多種慢性并發癥,最先累及微小血管,研究發現,高血壓、血脂異常等會給患者增加潛在心血管疾病風險,且增加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風險;且早期合并慢性靜脈病變患者空腹血糖及總膽固醇水平較高,更易出現大血管并發癥[9-10]。隨著近年來人口老齡化及生活水平提高,肥胖人口越來越多,且糖尿病發病率也逐年上升。經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病程、BMI、家族病史為糖尿病合并心腦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勞動強度及病程為患者合并糖尿病足的危險因素。本研究年齡為患者合并心血管并發癥的危險因素,與上述結果一致[11]。慢性并發癥因病程較長,多數患者常在病情嚴重后才重視。糖尿病患者健康、生存質量及預后主要由糖尿病并發癥決定[12]。故需定期對老年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提高其對慢性并發癥了解程度,重視其危害性,定期進行相關體檢,檢查空腹及餐后2h血糖,及時診斷糖尿病[13-14]。對老年糖尿病并發癥患者需幫助其保持良好心態,為其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尤其是制定食譜、適量鍛煉方法[15]。糖尿病患者不僅需控制血糖,還要控制血脂、血壓、體重處于理想范圍,及時發現診斷并治療疾病,從而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延緩并發癥發生。
綜上所述,患者年齡大、BMI高、有家族史、病程長等發生慢性并發癥風險高,需盡早發現診斷高危因素,有助于預防并減少慢性并發癥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