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杰
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 開封 475000)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變中最重要的表現,是一種具有特異性改變的眼底病變,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癥之一[1]。有研究表示,糖尿病是西方國家致盲率居于第一的疾病,在我國,糖尿病患者發生DR的幾率為25%[2];還有研究表示,病程較長的糖尿病患者DR的發生率就越高,<5年者患病率為38%~39%,5~10年者患病率為50%~57%,>10年者患病率高達69%~90%[3-4]。而隨著近年來生活及醫療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提高,故DR患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DR一旦發生,會導致患者視力功能減退,嚴重者可出現失明等,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一定影響。目前各醫院對于DR的護理著重點主要在于臨床,而對患者出院后鮮少進行干預,以致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從而加速微血管病變,導致疾病復發。有研究表示,遠程護理在DR中效果顯著,因此,本研究通過遠程護理干預DR患者,為臨床護理干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選取2017年6月至2020年3月收入醫院的患者79例。納入標準:(1)符合《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防治專家共識》[5]中DR的臨床診斷標準;(2)均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者;(3)患者家中有血糖儀,可自行檢測血糖且能具有使用智能手機的能力;(4)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精神類疾病或交流障礙;(2)合并惡性腫瘤或心肺等臟器嚴重功能不全;(3)其它類型DR。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齡30~65歲,平均年齡(46.21±4.38)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96±2.31)年。對照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齡31~66歲,平均年齡(46.34±4.28)歲;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88±2.36)年。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性別、年齡及病程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行常規出院指導,包括飲食護理、運動指導、用藥指導及護眼知識等,囑患者復查并發放疾病知識健康手冊。
觀察組給予遠程護理。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下述護理干預:(1)建立小組:由2名醫師及3名護士組成遠程護理干預小組,由護士長進行督促管理。(2)建立平臺:建立微信公眾號及微信群,微信公眾號可按時推送疾病相關知識,且能為患者提供預約,便于復診;而利用微信群可及時了解患者出院后相關情況,如飲食、運動及用藥等,若患者近感不適,可微信詢問醫護人員并給予針對性指導。(3)數據追蹤:護士應于患者出院后每隔1周微信聯系患者一次,提醒患者進行血糖監測,并將結果以短信形式發回。(4)電話隨訪:對血糖控制不佳或血糖異常患者進行電話指導,并給予相應個性化指導及建議,指導飲食運動、確保規律用藥及生活習慣良好。
1.3觀察指標 (1)血糖控制: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情況。(2)自我管理能力: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SDSCA)[6]從糖尿病患者飲食、運動、用藥、血糖監測等評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3)再住院率:比較兩組患者1年內再住院率情況。

2.1對比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 兩組患者干預前空腹及餐后2h血糖比較無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比較
2.2對比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再住院率 兩組患者干預前各項自我管理能力比較無差異(P>0.05);而干預后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均升高,觀察組上升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1年內再住院率(7.31%)低于對照組(31.5%)(P>0.05),見[1]表2。

表2 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再住院率比較
DR是因為血糖控制不佳引起的眼底微循環障礙性疾病,是一種影響視力甚至致盲的慢性疾病[7]。其發生機制是糖尿病引起全身微血管發生病變,從而導致血-視網膜屏障被破壞,血漿成分向視網膜組織滲漏,導致視網膜水腫,而當水腫發生于黃斑部時,則可引起中心視力損傷[8-9]。控制血糖是治療該病的關鍵,但多數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低下,且有研究表示,患者出院后服藥依從性低,生活習慣不規律是引起患者再入院的關鍵因素[10]。也有研究指出,遠程護理能提高DR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11]。遠程護理是護理人員利用遠程通信技術主導的遠程護理指導及咨詢,為提供患者電話或網絡提供醫學和信息服務,以實現慢性健康問題的實時監控[12]。
在醫療領域,遠程醫療并不是一個新的概念[2],主要由護士通過電話與患者進行溝通,探討各種醫療保健問題,包括檢查結果、藥物需求及疾病家庭管理建議等。遠程護理不僅僅是為患者提供電話及網絡咨詢,更體現在為患者及家屬提供資源[13]。遠程護理能減少患者來回奔波,增加稀缺資源利用率,幫助患者無需離開家就能接受基礎的醫療干預,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連續性護理理念。以手機為移動平臺,隨時為患者提供智能提醒服務,囑患者按時服藥、隨時監測血糖等,并將血糖值反饋給平臺,對出現異常患者醫護人員可及時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從而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14]。本研究結果示,兩組患者干預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提示遠程護理能有效監測并控制患者血糖,保證患者生存質量。既往研究結果顯示,遠程護理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15]。本研究發現,干預后兩組患者合理飲食、規律運動、科學用藥、血糖監測、足部護理等自我管理能力均升高,觀察組上升幅度大于對照組;觀察組1年內再住院率低于對照組,說明遠程護理能有效改善并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減輕疾病進展及并發癥,從而降低再住院率。推測與遠程護理能提高患者疾病知識水平,拓寬疾病知識面,使患者在院外也能獲得專業的相關知識,且通過微信移動平臺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保證患者生命安全,避免出現相關不良癥狀等有關。
綜上所述,遠程護理干預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能有效改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減少再入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