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璐
新時代的人才應具備較強的綜合素養,能夠準確理解獲取的信息,并巧妙結合所學知識參與各項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項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要意識到機械“灌輸”知識、提升學生應試能力的教學模式難以使其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并積極探索有助于其綜合素質發展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基于深度學習理念組織語篇教學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下面,系統總結基于深度學習理念的初中英語語篇教學策略,以期給一線教師提供一定的借鑒。
在教育領域,深度學習是一種拒絕被動學習、機械記憶學科知識的淺層學習模式的教育理念,強調教師應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深度分析獲取的信息,并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從而遷移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在英語學科深度學習過程中,深度思考和積極運用所學知識能不斷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孫明新2020)。同時,在深度學習過程中,學生思維的批判性、深刻性和創新性都可以得到提升,并細致分析他人的價值理念和行為舉止,有助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師須不斷地理解并挖掘教材文本,豐富和深化教學內容,聯結學生的生活經驗,促進其深度學習和核心素養的培養(王學鵬2020)。
根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語篇分為不同類型,既包括對話、訪談、韻文、應用文等連續性文本,又包括圖表、網頁、廣告等非連續性文本,語篇類型可分為口語與書面語等形式,還可以分為文字、音頻、數碼等模態。下文所述語篇教學指教師引導學生在理解整個語篇的基礎上,探究語篇邏輯及其詞、句、段等,從而使其進一步解析語篇內容和主旨,擴充知識儲備,發展語言技能,強化思維品質,提升綜合素養。
深度學習理念有助于提升初中英語語篇教學的質量,推動學生的發展。下面,結合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九年級(全一冊)的語篇教學,探究基于深度學習理念的初中英語語篇教學策略。
深度學習的首要特征是學生要投入自己的情感,對語篇主題產生好奇心(蔣燕2020)。教師要高效設計導入活動,讓學生在語篇學習前便投入情感,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打好基礎。教師可以先通過分享與語篇相關的視頻、故事或新聞等導入資源,迅速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然后通過提出問題、議題等方式使其深入思考,加強對導入資源的理解,并初步接觸語篇主題,從而自然引導其投入情感。
以Unit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Section A 3a 語篇How I Learned to Learn English?教學為例,課文介紹了韋芬(Wei Fen)在英語課上學習遇到的困難(不能理解教師所說的內容,且英語口語水平較低),在此基礎上,分享了其突破英語學習困難的方式——觀看英語電影。為使學生在語篇學習之初便投入情感,教師設計以下導入活動:
1.導入視頻分享
教師借助動畫軟件開發導入視頻。在視頻中,主人公正在上英語課,但跟不上教師的思路,在教師提出問題“Who can tell me why?”后,主人公低下了頭。在視頻結尾,主人公有一段獨白:“My English teacher speaks so quickly.I can’t understand what she says most of the time.And I can’t express my ideas in English freely.What can I do?”
【設計說明】難以理解教師描述的信息、口語表達能力不強是很多學生在學習英語期間會遇到的難題。雖然已經升入九年級,但是部分學生尚未克服這一困難,他們與視頻主人公產生共鳴,希望了解主人公的后續學習經歷。
2.師生討論視頻
在完成視頻分享后,教師與學生展開討論,請他們分析自己觀看視頻后的想法,分享學習英語的經驗。在此期間,學生提出自己的建議,如“He should ask the teacher for help.”“He should try to listen to the listening materials in the text book.”“He should communicate with his classmates in English.”等。
【設計說明】通過師生討論環節,部分未能與視頻主人公產生情感共鳴的學生也能夠參與視頻分析活動,探索高效提升英語聽說水平的方法。
3.提出思考問題
教師在與學生完成討論,記錄其提出的提升聽說水平的建議后,進一步提問:“Learning should be an activity that full of happiness.How to help him practice happily?”
【設計說明】在問題的輔助下,學生能意識到,在討論環節提出的很多建議可能會使主人公進一步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求知欲可以得到強化,從而產生探索趣味性英語學習方式的積極性。
以上,教師通過巧妙設計課堂導入活動,提出與語篇內容相關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語篇分析情感。
在激發學生的語篇分析情感后,教師可引導其參與自主分析活動,從而突出深度學習強調學習自主性的特點,使其能夠主動、深入地分析語篇,并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或難以理解的詞句等,為語篇深度探究作好準備,從而在后續學習活動中有的放矢。教師要鼓勵學生充分研究教材語篇的標題、圖片、正文甚至字體等要素,提升其自主分析語篇的效果。
以Unit 10 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Section A 3a 語篇教學為例,教師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角度展開自主分析活動。
1.語篇特殊文字和圖片
學生需要分析部分文字和圖片的特別之處,判斷相關文字和圖片傳遞的信息。
【設計說明】因為語篇中部分文字信息采取特殊標注的方式,所以學生需要判斷與語篇整體不同的文字傳遞的信息,如斜體文字Teresa Lopez Cali,Colombia 雖然與正文缺乏銜接,但是介紹了正文中I 的背景信息,其中,加粗部分Teresa Lopez傳遞了姓名信息,而未加粗部分說明其生活的國家和城市,即Cali,Colombia。同時,與這部分背景信息相對應的兩幅圖片分別展示了Teresa Lopez 的外貌及Colombia 的國旗。上述特殊文字和圖片可以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加深對背景信息的印象。這樣,學生在分析語篇正文的“we don’t mind if people are a little late sometimes”等信息的過程中,就可以借助特殊文字和圖片了解本段與時間觀念文化相關的文字描述的是哪個國家的人。
2.語篇結構邏輯
學生需要分析作者的行文方式,了解文章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
【設計說明】通過分析語篇結構邏輯,學生可以更深層次地理解語篇,找出語篇中的關鍵信息,明確作者想要傳遞哪些信息,并對信息進行歸類(朱玲玲2020)。在自主分析活動中,學生可以發現語篇正文部分分為兩大部分,呈對比關系,前半部分圍繞“We don’t mind if people are a little late sometimes”展開論述,后半部分圍繞“It’s very important to be on time.”展開論述,且各段都指出了時間觀念背后的思想文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更好地梳理語篇信息,并意識到不同國家的文化有所差異,需要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并學會使用英語介紹本國文化的方法。
3.標記語篇中需要關注的單詞、短語和句子等信息
精彩或陌生的單詞、短語和句子等都屬于學生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
【設計說明】在分析詞句的過程中,部分學生可能會意識到自己難以理解語篇中的rush around、drop by、after all 等短語,也有部分學生會發現一些精彩的句式不僅可以提升語篇中句子結構的豐富性,還可以使讀者加深對語篇重點信息的印象,從而體會語篇語言的妙處。
以上,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有序開展自主分析活動,使其系統分析語篇信息,培養學習的自主性,并為深度探究活動的開展作好準備。
為最大限度地發揮語篇對學生綜合素養發展的積極作用,教師要在其自主分析文本的基礎上展開互動,引領其進入深度探究環節。教師可以組織生生互動,讓學生共享自主分析成果,并在同學的影響下進一步提升語篇分析深度;也可以設計生生互動環節,使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解疑釋惑,提升語篇分析的深度和廣度,達成深度探究語篇的目標。
以Unit 8 It must belong to Carla Section B 2b 語篇教學為例,教師設計以下互動環節:
1.生生互動
教師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鼓勵他們互相幫助,如語篇分析效果較好的學生需要幫助組員解決部分問題,并為組員提供更多深度分析語篇的方向。在這個過程中,大多數學生能夠在互動環節深度理解at the same time、receive、prevent 等短語和單詞的含義,進一步提升語篇解析深度。
【設計說明】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部分“后進生”經常會出現難以及時理解教師分享的信息的問題。在生生互動環節,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在幫助組員理解語篇信息的同時提升語篇解析深度,鍛煉邏輯思維能力,而語篇分析效果不佳的學生可以在組員的幫助下理解語篇基本信息。
2.師生互動
教師設計以下任務:Draw a mind-map about Stoneheng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在學生完成這一任務后,教師借助多媒體展示部分學生的作品,分析不同作品中是否存在細節缺失或錯誤的問題,最后共同繪制思維導圖。
【設計說明】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可以體現自己對語篇的理解深度。若學生能夠恰到好處地省略課文中的次要信息,則說明對語篇理解程度較深;若學生機械地將課文中的長句子照搬到思維導圖中,且各部分之間邏輯性不強,則教師需要考慮該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語篇信息。同時,在與學生共同分析語篇思維導圖作品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判斷他們對語篇關鍵詞句的掌握程度,并由此為其制訂有針對性的后續語篇教學計劃。最后,在與學生共同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巧妙融入語篇中的關鍵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發展他們的綜合素養。
3.生生二次互動
為進一步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并提升其深度探究的效果,教師在師生互動環節結束后,組織生生二次活動,鼓勵其以對話的方式重現語篇信息。學生之間要展開分工,分別擔任朗讀旁白、采訪者和被采訪者的角色,在此期間,演繹對話的學生要適度展示Stonehenge 的特點。當有學生在對話中表述“We don’t really know who built Stonehenge,but we know they must have been hard-working.The stones are so big and heavy!”這一信息時,可以通過動作展示出巨石之大與重。
【設計說明】在這一環節,學生可以在朗讀旁白、結合旁白表演動作或評價動作的過程中加深對語篇中語言知識和語篇中Stonehenge 相關信息的印象,并產生利用課余時間進一步探究的動機,實現深度探究的目標。
以上,教師通過有序展開互動活動,使學生不斷提升語篇探究的深度,系統分析語篇,提升語篇學習效果。
深度學習理念強調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遷移運用所學知識,因此,教師要適度優化作業設計,強化語篇教學對他們的影響,使其能夠運用語篇中的精彩表達參與交際活動,踐行語篇傳遞的積極理念,巧妙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提升作業設計的有效性,教師要減少機械、重復的作業,引入更多新穎、實踐性強的課后作業(余芳2021)。
結合項目設計作業可以有效強化語篇教學對學生的影響。以Unit 4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 Section A 3a 語篇教學為例,為使學生真正受到語篇的影響,教師在作業設計環節引入以下項目:
Collect information about a star you like.You should think about:(1)Can he / she live a normal life?(2)Did he/she make great efforts to succeed?
Finally,Write an article by imitating the passage in the textbook to present your work.
Tips:(1)You can get the information by surfing the Internet.(2)You can set up groups freely,but the number of members in each group should be less than 6.
【設計說明】在上述項目中,學生可以展開信息收集活動,了解自己喜歡的演員,分析“變得有名”給其生活帶來的影響,并感受其為了成功付出的努力,從而更好地理解教材語篇傳遞的信息。同時,學生可以通過信息收集任務進一步體會為變得更好而付出努力的意義,尋找人生的榜樣,并在模仿教材語篇總結項目成果的過程中,進一步受到語篇的影響,提升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等。
以上,教師通過合理設計項目,在語篇教學中進一步踐行了深度學習理念,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了幫助。
基于深度學習理念進行語篇教學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在初中英語語篇教學中,教師要認真解析深度學習理念和語篇教學的意義,并從課堂導入、學生自主分析、語篇內容討論及課后作業設計等方面踐行深度學習理念,使學生不斷提升語篇分析深度,在學習過程中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