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娜 張金美
滄州師范學院美術學院,河北 滄州 061000
美術教育作為加強學生審美素養的重要方法,能夠完善大學生自身知識體系,保證審美能力的全面提高,加強大學生對審美教育的認識,幫助大學生全方位成長。與此同時,民間美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天然資源。高校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積極引入民間美術資源,深入挖掘民間美術資源的優點,在完善高校美育教學體系,實現民間美術資源傳承的同時,有效提升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
我國的民間美術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其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主要以實用層面發展為主,將文化內涵與文化底蘊融入各行各業中,為行業發展起到引領作用。與其他美術形式相比,民間美術具備更加濃郁的煙火氣息,是民間生活內容的真實寫照,可以將人們內心情感和思想內涵充分彰顯出來。中國地大物博、文化底蘊深厚,這就為民間美術發展提供出各種不同的土壤,也誕生了蘊含各種地域特色和地方文化底蘊的民間美術內容。由于民間美術與其他美術類型在外在表現形式上存在一定差異性,這就使得民間美術表達形式存在相當程度的夸張化和抽象化,通過各種大膽想象和寓意手法來表達傳統文化內涵,以此來帶動傳統優秀文化傳承與發揚。同時大部分民間美術在色彩應用上也與其他美術形式不盡相同,通常采用豐富色彩進行內容渲染,以冷暖色調對比、線條明暗變化來實現民間美術創作,最大限度凸顯民間美術創作的特征性與象征性。隨著社會發展和經濟結構轉型,民間美術藝術形式傳承發生改變,發展特點和文化內涵都出現被削弱現象,這就為民間美術發展帶來一定困難,導致民間美術傳承和發揚無法深入人們日常生活。基于此,秉持民間美術特點和藝術規律,將其充分融入高校美育教育體系中,為全方位培養大學生奠定基礎,以加強大學生審美素養來帶動其綜合素質提高,夯實其文化底蘊和文化內涵,提高學生思想境界和道德底線,是擺在各高校面前一項重要和迫切的任務。
由于各地民間美術具有獨特的地域特性,以不同藝術特色彰顯多元化藝術感染力,各高校可以有針對性地將民間美術融入大學生審美教育中,通過不同地域文化內涵豐富大學生知識體系,夯實其文化底蘊,保證大學生思想境界和道德素養提升。高校應深入挖掘民間美術內容,提高其校內傳播程度,以此激發高校教育體系的創新與優化,幫助大學生實現視野拓展,增強人生格局。將民間美術內容充分利用,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全方位發展,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民間文化之美,優化審美觀點;另一方面有利于現代教育體系發展,符合新課程改革內容。大學生在進行民間美術學習的過程中,還能夠全面加強民族歸屬感和社會責任感,成長為主動承擔傳承責任的綜合素質人才。
在傳統高校美育教育體系中,大多數高校都是利用國畫、油畫等課程進行大學生審美教育,這些美術教育資源能夠幫助學生構建正確審美能力,但隨著新課改內容推進,高校需要更多利用民間美術來拓展美育教學體系,加強大學生審美教育。在大學審美教育中應用民間美術,有利于加強人文教育底蘊,塑造整體文化氛圍,讓大學生從民間美術中充分學習優質知識。深入學習民間美術內容,不僅可以讓大學生更加深入地體會到民間文化的藝術魅力,豐富自身文化底蘊,還能夠加強高校人文教育資源,有效帶動高校開發全新教學途徑,既保證民間文化傳承有序,又保證教學資源豐富多元化,從而保持整體可持續發展路徑。
美術教育作為美育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教學內容,有效幫助學生加強審美能力,完善大學生審美教育。將民間美術融入大學生審美教育中,有利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拓展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路徑[1]。高校美育教育體系可以結合新課程改革內容,通過民間美術內容融合,深化民族精神和文化內涵,保證帶動大學生精神境界提高。基于此,高校應根據自身實際發展狀況進行民間美術應用,以獨特的文化內涵與藝術形式提高大學生民間美術學習興趣,保證民間藝術類別傳承的同時,豐富大學生精神內涵。民間美術融入高校美育教育體系,還能幫助學生陶冶情操,讓學生深入掌握民間美術發展規律,帶動大學生承擔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這樣既能夠維持民間美術發展勢頭,還能完善高校教育體系,可謂兩全其美。
部分高校以民間美術內容作為教學基礎進行設計時,沒有實現與核心教學內容的有效對接,導致相關課程教學安排較少,無法幫助學生形成系統學習,從而使得大學生對民間美術學習不夠重視。高校沒有積極尋找民間美術與大學生審美教育的融合點,使得教師進行民間美術融入時比較生疏和突兀,缺乏教學設計完整性和嚴謹性。同時教學設計不注重實踐操作,讓學生不能有效發展民間美術魅力,無法將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進行結合,影響整體學習效果和學習興趣。
受到傳統教學理念影響,部分高校對美育教學體系搭建不夠完善,教學理念不夠先進。在傳統教學思維影響下,部分教師無法適應現代化教學理念,使得大學生審美教育陷入瓶頸,無法充分利用民間美術內容優化教學體系,導致教學資源利用效率沒能達到預期效果。各高校對民間美術所蘊含的傳統文化知識挖掘不夠深入,無法最大程度發揮民間美術的閃光點和優勢,使得大學生審美教育內容趨于保守。在教學理念開展時,無法保證民間美術內容教學完整性,影響傳統文化傳承。
囿于傳統教學思維,教師在進行教學方法選擇上偏向于保守,未能對教學模式進行有針對性的創新,導致大學生審美教育缺乏新意,沒有達成預期效果。正是因為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的脫節,導致教師在使用教學方法時存在一定瑕疵,影響整體教學質量。教師無法很快適應新課程改革內容,不能將學生教學被動地位轉變為主動地位,影響師生互動。同時教學形式相對單一,缺乏全新教學方法,不能對流行教學模式進行應用,使得大學生審美教育進度緩慢,民間美術融入不暢[2]。
部分高校對民間美術專業教師不夠重視,高質量人才引進不足,無法組建高質量教師團隊,使得大學生審美教育教師對民間美術內容不夠了解,缺乏專業性和系統性。同時,對民間美術藝人的挖掘也不夠深入,未能充分發揮當地文化資源優勢,使得民間美術藝人與高校對接不順利。再者,美育教師團隊雖然架構龐大,但類型較為單一,掌握相同知識教師過多,基本以國畫、油畫為主,民間美術人才所占比重較低,無法實現團隊內部人才平衡,導致民間美術內容融入大學生審美教育緩慢。
各高校應合理安排教學課程,能夠最大化實現教學資源利用,從而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了解,深入掌握所學知識。第一,完善教學設計。高校應以民間美術內容為基礎進行課程設置,保證民間美術內容與核心課程教學的緊密聯系。通過合理教學課程安排來幫助學生完成內容賞析,保證教學設計完整性和嚴謹性。同時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進行課堂內容設計,引導學生體驗創作的樂趣,讓學生利用實際操作來完成民間美術內容學習,保證審美教育體系持續發展。第二,注重實踐操作教學。在教學設計時,要提高大學生實踐操作比重,以此增加學生民間美術實操經驗。教師可以民間美術內容為基礎組織各種實操活動,比如:定期舉辦民間美術繪畫比賽、舉辦成品展覽會等。構建出完善的教學體系,推動學生創新能力提高,讓學生能夠熟練應用民間美術資源,以此帶動自身綜合素質提高。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實踐操作為出發點,保證民間美術和大學生審美教育的結合,確保教學方法創新符合高校教育體系優化發展需求。總之,通過運用各種手段和方式,深入挖掘大學生審美教育內涵,完善教學設計,更好地發揚民間美術內涵。
隨著現代教學理念的深入發展,高校對綜合素質人才培養越發重視,為了適應這一理念,因此高校應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多種舉措并舉,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第一,優化教學理念。受到傳統教學理念影響,教師在進行大學生審美教育時還在沿用傳統教學方法和知識內容,這使得教學過程乏味無趣,無法有效加強學生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注重全新教學理念開發,積極利用民間美術資源進行審美教育體系優化,以此帶動教學資源利用率,保證大學生審美教育有序進行。第二,加深大學生對民族傳統文化學習。教師應積極挖掘民間美術內容的優勢與閃光點,以全新教學知識來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對民間傳統文化進行全面了解[3]。同時,教師應改變自身對民間美術藝術的看法,努力挖掘民間傳統文化的意蘊之美,完善高校美術教學體系,豐富整體教育內容,確保民間美術底蘊能夠得到深刻的彰顯。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體會民間美術內容的親和力,利用現代教育理念來推動民間美術發展,既能夠保證民間美術內容完整性,又能夠實現對民間美術的有序傳承,可謂一舉兩得。
高校教育制度優化需要從教學模式改變上入手,以此來加強基礎教育改革效果,深化綜合素質培養內涵。第一,優化教學模式。受到傳統教學思維影響,教師在進行美育教學時難以突破教學思維桎梏,無法將學生放在主體教學地位,導致學生對審美教育內容有一定程度的抵觸,難以投入全部精力。因此要優化教學模式,將全新教學理念融入教學方法中,創新教育體系,豐富課程教學模式。教師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資源來塑造輕松課程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輕松環境中完成審美教育內容,另一方面應積極轉變教學主體位置,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增加師生互動頻率,這樣才能有效拓展學生知識體系邊界,在加強學生學習能力同時提高審美能力。第二,豐富教學形式。教師可以根據民間美術內容建立興趣小組,以微視頻教學、慕課教學模式等方法加強集體活動,引導學生積極投身學習中。同時高校應邀請民間美術藝人來學校開展教學講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了解民間美術知識,充分發揮民間美術優勢,引導學生實現傳統文化傳承。教師應充分挖掘當地文化資源,以此融入教學模式中,保證教學模式多元化發展。
教師作為教學體系中的關鍵因素,能夠有效實現對學生學習引導。因此高校在進行大學生審美教育時要注重專業師資團隊構建。第一,加強師資建設,積極加強教師專業能力培訓,通過定期開展民間美術知識培訓來提高教師對民間美術的掌握程度[4]。基于教學專業能力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高校應積極引入高質量人才,從民間美術藝人中挖掘具備教學能力的人才,以此來擴充專業教師團隊。高校還可以積極利用教學資源,與其他高校進行教學資源對接,引導教師之間的交流溝通,讓專業教學對自身知識體系和教學理念進行優化創新。這樣既能夠加強教師專業素養,還能夠提高教學能力。第二,優化師資團隊架構。應對美育教師團隊進行優化,提高民間美術教師在教師團隊中的比重,以此為基點帶動美育教師加強傳統文化學習,充分提高其文化素養和文化底蘊,保證民間美術在大學生審美教育中的作用和效果。同時要深入挖掘民間美術價值,以專業師資團隊為引領,幫助學生完成審美教育,完善其審美體系,加深學生文化底蘊,最大化發揮出民間美術在審美教育中的價值內涵。
綜上所述,民間美術對大學生審美教育有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高校應積極挖掘民間美術價值與文化內涵,以此豐富高校教學資源,完善整體教學系統,保證學生審美能力正向提高。同時對民間美術的應用,也是實現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能夠讓社會看到民間美術傳承的意義,這樣既豐富教學資源,還能夠維持傳統文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