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賽男
南京商業學校,江蘇 南京 210036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進步,人們越來越重視創新發展,越來越重視綜合素質。學習成為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高水平創新能力、綜合素質和精神面貌的標志之一。平面設計專業在教學中面臨著新問題與挑戰。如何讓學生通過學習而具備良好的創新意識與能力是當前值得我們深入研究與探討和解決問題。
平面設計專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1.課堂教學效果不好。在課堂教學時,教師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教師簡單教范式教,學生不能融會貫通。2.動手實踐能力不強。教師只是簡單地讓學生去完成老師布置好的任務。而課后練習環節過于單一、死板或重復現象嚴重且缺乏創新性與時效性等問題比較突出。3.設計專業課程體系不合理、內容不夠完整和完善,導致學生無法更好更快地進行設計實踐活動,學生無法對所學內容加以運用,無法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1]針對以上問題,本文試圖從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提升的角度,闡述了平面設計專業學生創新在培養中的重要作用。
平面設計專業學生學習能力是指教師根據課程標準,對所學內容進行系統分析和深入研究而形成。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學生在從事學科教育活動中必須掌握一定基礎理論、基本方法與技能;二是指通過實踐來獲得新知或解決新問題的過程及結果。因此,平面設計專業是一門具有較高技術要求的實用性較強,涉及計算機圖形學和美學等多個領域,并能進行藝術創作、設計等的學科。
經過理論的學習,平面設計專業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基礎知識。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人們對平面設計專業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還需要具有創新精神才能與現代生活相適應,才可以更好地去創造新產品,因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是不容忽視的一項任務。
在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平面設計專業學生學習能力不斷提升。一是創新意識。作為一名平面設計師不僅需要具備優秀素質,還應該具有一定創新精神;二是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實踐操作與交流溝通技巧以及藝術創作等綜合素養;三是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的轉變,也就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平面設計專業學生學習的目的應該是在掌握知識技能基礎上,通過實踐操作來進行學習。所以說只有不斷地提高自己綜合素質,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和時代特色對人才培養要求。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平面設計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將學生學習能力培養與素質教育相結合。作為一名合格的平面設計師,不僅要熟練掌握專業技能,具備扎實深厚的文化基礎,還要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具有較強創造性思維。這樣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學生學習,讓他們能夠主動地進行知識點、知識框架等方面的構建。教學內容方面,通過對平面設計專業課程特點及要求分析“創意”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主要包括三個要素,第一個是藝術性原則,第二個就是審美性原則,第三個則是從實踐中來實現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這也就體現出了學生學習能力在課堂上不斷進步與發展。
在平面設計專業的學生學習過程中,主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輔。老師通過授課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講解、示范和分析。引導并組織課堂活動,激發同學們自主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創新的教學實踐中,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設計案例等一系列實踐活動。從“教師教、學生學”,轉變為學生在案例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教學課程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等方法,激發學生們主動思考,將問題意識、實踐意識、創新思維貫穿于教學課程的始終。引導學生不斷思考“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引導學生思考是不是還有更好的解決方法與設計理念,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可以在課下、在平時、在實踐中結合學校特有的社團活動與實踐平臺,給學生更多學習鍛煉的空間與余地。[2]
在融媒體的發展下,對設計專業學生的教學與課外交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更好地使我們的課程服務于實踐,服務于時代發展。學生可以通過現在日益發展的微信、微博、購物平臺等網上應用,結合自己的設計作品,對商品進行推介與營銷。
對于學生而言,如何將所學內容運用到設計之中成為關鍵。從課堂教學方面來看,傳統的平面設計專業課程主要包括基礎理論與應用性學科兩大類,現代平面設計則更多涉及計算機軟件技術、多媒體課件制作及相關行業等領域,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上,則主要側重于應用型人才。“創新”的概念在平面設計專業中被廣泛運用,它是指以新知識、新觀點和新方法,采用新穎而有效的途徑與模式進行創造性活動。因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來進行一些探索。
1.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原則。在教學實踐過程當中,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學生具體情況而采取不同的授課方式。對于專業知識儲備和動手操作經驗較強具有創新精神類型學生來說,老師可以多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對其進行引導性訓練。針對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而言,夯實學科基礎,培養其自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是創新人才必備條件之一。加強對學生良好思維習慣的培養,養成課前預習、課中實踐、課后思考與探索等一系列的學習習慣。3.教師要不斷自我完善,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主動去研究解決問題。在學生遇到困難時,一起思考、一起創新,共同探求問題的解決方案。
從學習的角度來看,影響學生對平面設計專業知識理解和運用能力創新因素有三個方面。一是思維方式。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一直強調“教”字當頭。往往會忽視了動手實踐、動腦思考等環節。二是認知水平與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有關聯關系。三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相關因素。影響學生對平面設計專業知識理解和運用能力創新性進行分析研究。從教師自身因素來看,由于傳統教育觀念、教學方式等原因,影響著老師與學生之間存在一種“教師教”與“學生學”之間的矛盾。在這種師生互動交流過程中,老師的主導性作用會使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影響了平面設計專業學生創新思維與實踐技能應用能力。[3]
在平面設計專業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學會如何將自己所學知識進行有效地運用。一是培養思維能力,通過對圖形變化規律的分析與歸納來確定問題解決方法,通過對圖像信息變化規律,以及不同形式之間關系及聯系等方面內容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并能夠靈活運用于實踐當中。二是創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創造性設計,同時還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創新意識,從而完成教學任務。三是自主探究能力,教師鼓勵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通過對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等方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以及主動獲取知識信息的能力、進行創造性思維培養。
平面設計專業的學生學習能力是培養創新型人才所必備的素質之一,只有具備良好而扎實且較強的記憶、理解和應用相關知識,才能在實踐中真正掌握并運用理論基礎與實際技術。因此,要重視畢業生自身綜合實力水平。對教師來說,第一是加強對平面設計專業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以及課程體系建設的規劃。第二是建立健全教學大綱以及教材內容的更新機制。第三是加強對學生學習能力培養課程體系的建設,以適應社會需求。第四是提高教師自身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4]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有創新意識,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老師可以通過實踐教學讓同學們進行實際操作。教師可以組織一個小組討論交流等活動,激發同學們積極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利用網絡資源和學校圖書館,為班級提供一些資料供大家參考閱讀等。這些方法都能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理解與掌握,提高學習效率與質量。
平面設計專業學生側重于教學實踐與應用能力的提高。一是鍛煉動手能力。教師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讓同學們明白自己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者的角色。二是鍛煉創新應用能力。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重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他們大膽進行創意和探索。同時還應該關注到每一位同學對知識掌握程度、學習興趣等方面是否有差異。三是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學生對知識點理解、掌握和運用等方面,是否有一定程度的認知與思考,還要注重激發同學們自主探究活動積極性等,提高其應用意識水平。[5]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對學生學習能力產生了很大影響。首先,教師作為一名合格的設計師,作為平面設計課程的傳授者,一定有自己獨特見解并能很好地把握住時代脈搏。其次,教師不能滿足于一本教科書式的教學與研究,要多層次、多角度對課程理論與實踐進行思考和探索。最后,教師定期進行教學反思或者課后討論,讓學生了解學習中遇到什么問題,從而更好更快地完成課堂任務。
在平面設計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進行反思,并通過不斷總結、分析和實踐,提高自身知識水平。首先,是課堂上的自我反饋,學生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后能得到有效信息。其次,就是老師與同學間互動交流討論結果及問題解決方法等方面進行評價反饋。最后,就是從教學中發現不足之處,或困惑時向其他平面設計專業教師請教指導意見,能夠及時改正并改進存在的缺陷和錯誤。教師之間相互交流溝通,共同制定合理有效的學習計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及時地予以解答。[6]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等多種渠道來了解和掌握各層次知識點。在教學中,善于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對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進行反思,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學生是平面設計專業的主體,也是創新的源泉。在學習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運用能力,從而更好地完成畢業論文任務;同時,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將所學內容應用到生活實踐當中去。用社會調查問卷方式以及網絡平臺,獲取資料數據推進思維與改善教學。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學會自我反思,提高自己獨立思考能力。不斷思考如何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以及對專業素養提出更高層次上的要求。這樣,學生的思考能力、創新能力才能得到不斷培養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