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產出導向法理論應用的行動研究》
作者:張文娟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21335903
出版時間:2022 年6 月
定價:52.9 元
大學英語課程是高等學校通識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學情的變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呼聲不斷,各種教學方法、理論層出不窮。北京外國語大學文秋芳教授及其團隊一直致力于產出導向法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從2013 年的“輸出驅動假設”到2015 年提出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簡稱POA)理論體系,再到今天POA 理論與實踐應用愈發成熟和完善,面對大學英語教學中出現的學生“學用分離”、教師 “重講輕練”等問題,文秋芳教授團隊研究出一整套針對外語教學現狀的教學理論。
由POA 研究團隊核心成員張文娟教授撰寫的《產出導向法理論應用的行動研究》一書以行動研究報告的形式展示了POA 理論在真實教學實踐中的應用以及教學案例背后的研究過程,對于大學英語教學中POA 理論的應用具有啟發作用。該書以幫助一線教師實踐操作為目的,弱化了研究傾向,是POA 理論在大學英語聽說課程、讀寫課程和學術英語課程中實踐應用的操作指南。
該書重點突出、內容詳實,對教學具有實際指導意義。一是作者從自己的教學經歷和遇到的困境入手,探討了研究背景并對POA 理論做了詳細介紹。POA 的雛形“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為作者在教學初期指明了方向。隨著研究的深入POA 理論體系的優勢凸顯。POA 理論體系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教學理念、教學假設和教學流程。其中教學理念包括“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和“全人教育說”三個原則,這三個原則是理論的指導思想;教學假設包括“輸出驅動假設”“輸入促成假設”和“選擇性學習假設”,三個教學假設構成了教學實踐的理論支撐;教學流程是實現POA 理論的具體方法,包括“驅動”“促成”和“評價”三個環節。在研究方法方面,作者采用主動型行動研究,從研究場所、行動三個階段和行動效果三個方面闡明了研究思路與計劃。二是該書在主體部分展示了POA 理論在大學英語聽說課堂、讀寫課堂和學術英語課堂中的應用,以研究報告的形式分析了教學行動和教學效果。這一部分也代表了行動過程中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利用大學英語聽說課程嘗試將POA 理論落地,將理論應用于實踐,把抽象的概念轉換為具體的操作。這一階段的行動研究展示了POA 理論下教學設計的可取之處。同時,這一階段的嘗試也存在不足之處,比如教師對任務的難度預估不到位,以及“促成”環節教師腳手架作用不足的情況。針對第一階段的問題,作者進行了進一步的實踐探索,總結第一階段的經驗,在讀寫課堂中利用POA 理論進行課堂設計。在這一階段,教學過程中“驅動”環節和輸入材料得到調整,“促成”環節加入了學生寫作困難的匯報,解決了上一階段的存在的問題。但讀寫課程大班教學也突出了學生基礎的差異給教學帶來影響這一問題,產出任務對于基礎較好學生挑戰性不夠的現象尤為突出。在第三階段作者繼續帶著前兩個階段中發現的問題對教學方法進行探索,利用遞進任務促進學生發揮其學習自主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最后,作者對三個階段的實踐研究進行總結與反思,分別從POA的教學效果和對教學實踐的挑戰和應對策略兩個方面作了論述。同時,作者分享了自己與POA 互動發展的三個階段,從教師發展的角度反思了理論應用與教師職業成長的關系。
POA 理論強調以產出為導向,提倡學以致用、以用促學,是對傳統的“以語言為中心”教學方法的改革。在教學過程中,一線教師對于教學方法的持續探索是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動力。作者作為一線教師,從自己的教學過程出發,詳細論述了自己在教學實踐中對POA 理論的應用,理論聯系實際的同時對教學和研究過程進行反思;而作為POA 研究團隊的核心成員,作者也對POA 理論的研究背景和理論依據作了詳細的闡述,對想要把POA 理論運用于課堂教學的讀者有很強的借鑒意義。首先,對于不熟悉POA 理論的讀者,該書可以讓讀者系統地了解POA 理論的指導思想、理論支撐與實現方法,從理論的層面重新認識教學過程。該書對POA 理論的闡述并非只局限于理論本身,而是結合教學的不同階段對理論的分析,能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二是對于將要使用POA 理論進行課堂教學的教師,作者用自己的教學案例深入剖析了POA 理論應用的三個階段,為讀者指明了實踐方向和研究道路。三份行動研究報告從不同的課堂著手,由淺入深,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反思問題最后解決問題,讓使用POA 理論進行教學的教師在實踐中能夠“按圖索驥”,進一步完善教學。三是通過回顧研究者與POA 理論互動發展,該書討論了教師職業發展如何以理論應用為抓手實現職業成長的歷程,對于年輕學者的學術發展有較強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