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高校歷史學專業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
作者:呂紅梅
出版社:知識產權出版社
ISBN:978-7-5130-8592-2
出版時間:2023 年3 月
定價:79 元
歷史文化學習既要有開放包容的宏觀視野,把握世界歷史發展大勢,了解不同民族生存發展的基本文化特征,也要立足當地,關注區域歷史文化特征與演化路徑,加深學生對當地歷史文化的了解。區域歷史文化就發生在學生身邊,對學生來說更具親和力,對喚醒學生民族文化意識、改造思想文化理念、提升歷史文化學習興趣具有突出作用。地域歷史文化教學不應是單純的區域歷史分析,應當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闡釋區域歷史文化的基本特征與發展趨勢,使區域歷史文化發揮應有的立德樹人作用,讓學生在學習區域歷史文化時能夠做到反思、領悟、提升,以史為鑒,以史明志,厚植愛國主義情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由呂紅梅主編、知識產權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歷史學專業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一書以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為切入點,對高校歷史學專業課程思政理論與實踐作了系統性研究,作者從專業建設、課程設計、人才培養等多個角度闡釋了實施歷史文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價值意義,通過解析名校歷史學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經典案例,為地域歷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提供了經驗示范。
該書分為“教改論文”與“思政案例”兩篇,“教改論文”篇主要從歷史學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角度分析實施歷史文化課程思政教學的合理性與必要性,以及加強地域歷史文化教學對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促進作用。該書以北京聯合大學等高校的歷史學專業的教研探索為例,從應用史人才培養、世界近現代史、地域性歷史等多個角度探究實施歷史學專業課程思政的實踐邏輯,為高校地域歷史文化的思政教學提供了鮮活實踐經驗。“思政案例”篇著力于從思想政治素養培育的角度探究歷史專業課程創新教學策略,同樣涵蓋了古代與現代、世界史與區域史,作者注重從歷史文化演進中提煉思政育人文化內核,改變傳統歷史教學單純從史學文化角度灌輸理論知識的模式,更加突顯出歷史學專業課程教學的思政育人屬性。
推動地域歷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課堂,首先要對區域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優化,將零散、不成系統的歷史文化知識整合成分類清晰、層級嚴謹的系統性歷史文化資料。在此過程中,既要對現有的保留下來的歷史文獻資料進行搜集整理,也要深入民間,整合那些雖未記錄在冊,但為當地民眾所熟知且對當地社會歷史發展影響深遠的歷史文化內容,要綜合采用實地調研采訪、歷史推演分析、地方史志查閱等方式,有序推進區域歷史文化梳理整合。在此基礎上,要將整合處理好的區域歷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學課堂,如在開展“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時,引導學生搜集當地與近現代歷史大事件有關的歷史文化內容,在充分調動學生史料搜集、史學分析興趣的基礎上,教師再從“民族歷史文化自信”“中華文化共同體”等角度進行總結點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歷史觀,厚植愛國主義情感。最后,要不斷發掘區域歷史文化教育與思政教育新的融合點,從課堂教學到課外教學、從線下教學到線上教學、從第一課堂到第二課堂,要構建地域歷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由點到線再到面的實踐機制,充分兌現地域歷史文化內容的思政育人價值。
本書以“北京史課程”教學為例,從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角度切入,探討了北京歷史上各民族交往融合對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促進作用。透過該教學案例,我們可以總結出當下高校教育環境推進歷史文化思政教學的幾點策略:一是以地域歷史文化為突破口,推動高校思政教學創新。例如以區域紅色革命文化、紅色革命遺址為載體,推動思政實踐教學模式創新。通過開展紅色文化研學旅游、構建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開設思政教育戶外課堂等方式,推動區域紅色歷史文化與思政專業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學生從小受區域紅色歷史文化的耳濡目染,對區域紅色文化有著更具體形象的認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陷入宏觀歷史話語體系的抽象困境。二是開展聯合教學,提升課程融合協同水平。歷史學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理論課程本就存在較大的交叉重合區域,組織開展歷史文化與思政教育聯合教學,有利于進一步消除學科內容與教師認知和實踐層面上的差異,解決課程融合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構建協同并進的教學機制,推動歷史文化課程教學向思政育人方向轉向。三是推動地域歷史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思政教育文化氛圍。地域歷史文化中蘊含著豐富而優質的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和時代創新精神,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切入口,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文化資源與正確導向,提升校園文化建設水平,同樣是涵養學生思想政治素養、道德品質素養,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有效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