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穎娜,滿園春
(長春中醫藥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 吉林 長春 130117)
國際上的 “沙盤游戲” ,傳入國內之后被叫作 “箱庭療法” ,是由多拉·卡爾夫發展創立的心理治療方法。沙盤游戲是在心理治療師的陪伴下,來訪者從擺放各種沙具的架子上,自由挑選沙具,擺放在盛有細沙的、特制的容器(沙盤)里,創造出一些平面的或立體的場景,然后治療師運用榮格的 “心象” 理論去分析來訪者的作品。團體沙盤游戲的形式是在沙盤游戲的基礎上,來訪者個數由一個變為多個或一個群體。團體沙盤游戲逐漸從兒童心理治療的溝通工具,發展成為人與人之間非言語溝通的共情建立輔助工具,廣泛應用于親子關系、人際關系、夫妻關系等的發掘與治療。
沙盤游戲是20 世紀50 年代末由瑞士心理學家多拉·卡爾夫創立的一種心理輔助治療方法,從創立至今,在全世界范圍內迅速發展。20 世紀90 年代,北京師范大學的張日昇教授和華南師范大學的申荷永教授各自從日本和發源地瑞士將其引入國內,分別命名為 “箱庭療法” 和 “沙盤游戲” 。
團體沙盤游戲是基于沙盤游戲而產生與發展的,由迪·托美于20 世紀80 年代創立。團體沙盤游戲是由心理治療師與多人或某個團體共同組成作業,團體成員人數以4―8 人為宜,一般包括自然團體、分層抽簽團體,不同特征團體和具有相同人格特質團體四種。在團體沙盤游戲中,團體成員的操作順序由抽簽抓鬮決定,每人每輪擺放一次或進行一次位置的移動或進行一次沙灘與河流的挖掘。在每輪操作過程中,團體成員也可以選擇放棄在本輪中的擺放或其他操作。心理治療師在整個團體沙盤游戲過程中,要靈活運用自身的心理學知識與技巧,積極引導團體成員進行活動。
1.2.1 榮格分析心理學理論
多拉·卡爾夫整合了榮格分析心理學中的集體潛意識這一概念,以這一假設為基礎,將分析心理學中的原型、象征、心理能量等理論運用在團體沙盤游戲的研究中。榮格根據自己的研究,提出了 “阿尼瑪” “阿尼姆斯” “智慧老人” “內在兒童” “陰影” “自性化” 等許多具有意義的原型,這些 “原型意象” 在沙盤中的展現,使得無意識更容易被表達、被理解。
1.2.2 積極心理學理論
積極心理學創始人馬丁·賽里格曼認為人們應該對積極情緒給予更多的關注與挖掘,同時對消極情緒及時預警并排解,從而達到提升幸福感的目的。因此,在進行團體沙盤游戲最后的分享環節時,心理治療師應鼓勵來訪者進行積極的自我探索與情緒宣泄,同時引導其強化積極情緒的產生,最終達到提升自身幸福感的目的。
大學時期處于個體發展階段中的青年階段,是心理基本成熟、情緒基本穩定、個體完成身心變化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在這一階段,思維模式、情緒情感、人格品質等得到發展與完善。因此,運用團體沙盤游戲來促進大學生全方位的積極發展就變得尤為重要。
個體對于自我的認識、了解和接納程度直接影響個體心理健康水平,團體沙盤游戲治療為來訪者提供了從無意識到意識、從內心世界到外部世界的有效途徑。在大學生參與整個團體沙盤游戲的過程中,由于整體環境處于包容性與自由性較高的狀態,因此大學生可以以放松的、積極的、真實的心態去面對。大部分大學生是通過參與者與旁觀者這兩種角色參與其中,通過與團體中其他成員的 “互動” ,可以更加直觀地、有效地發現自己身上存在的心理困惑與他人身上存在的積極品質。因此,團體沙盤游戲有利于大學生發掘與探索自我內心,對自己有一些與以往不同的更深層次的了解,在心理治療師的積極引導與分析干預下,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大學生活中的人際交往關系覆蓋面比較廣,除了寢室關系、同學關系、師生關系以外,還涵蓋了社團關系、戀愛關系、實習關系等。因此,大學生在大學階段需要面對的人際交往關系較中小學時期變得復雜又多樣很多。團體沙盤游戲作為一種團體性心理咨詢輔助手段,對于促進該大學生團體中各成員之間的合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整個團體沙盤游戲相當于把一個社會大環境縮影成一個在沙盤中的小環境,大學生團體中各成員在沙盤中擺放沙具的過程相當于個體在社會環境中的個人行為。大學生在自由、開放與創新的思維模式下擺放沙具的同時,難免會受到團體中其他成員擺放的制約,或產生一些矛盾與沖突,或產生一些新的思維的碰撞。因此,團體沙盤游戲有利于大學生提升人際交往的能力,在心理治療師在最后討論環節中對大學生團體中每個成員進行心理分析時,解開彼此之間的困惑,消除彼此之間的誤會,可提升大學生自身人際交往能力。
步入大學的大學生普遍處于從初高中時期兩點一線的簡單生活狀態過渡到進入社會工作的中間階段,因此會產生較多的心理適應性問題,如學業壓力、考試焦慮、地緣差異、人際關系困惑、戀愛問題等。上述問題的出現會伴隨著相應的負性情緒的產生,同時也會導致生理性問題的出現,如緊張、焦慮、恐懼、失眠、食欲不佳、呼吸困難等。上述負面情緒的產生,大學生在進行團體沙盤游戲時可選擇自己認為具有代表性的沙具進行擺放。與團體中其他成員 “互動” 或與心理治療師交流時,大學生可一一陳述與發泄。因此,團體沙盤游戲有利于大學生抒發負面情緒,緩解緊張、焦慮、恐懼等狀態。
在積極心理學理論中,往更深層面去挖掘大學生內在的積極品質,樹立個體積極陽光的價值觀念,喚醒個體潛在的自我效能意識,推動個體創新精神,激發個體在德智體美勞的全面成長是具有必要性的。大學生通過團體沙盤游戲可以發掘與探索自我內心,找到自身的適應性心理問題并積極干預;可以提升人際交往能力,找到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的方式方法;可以發現與發掘自身的負面情緒,找到排解與抒發的正確途徑,從而激發個體產生積極的人格品質,促進個體進行自我整合和實現個性化,有利于大學生建立健全的人格。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各高校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漸重視起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心理日常咨詢、心理團訓活動、心理沙盤游戲、心理下午茶等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活動都在持續推進中。近年來,高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是為了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達到身心同步健康水平。本文中活動是以多人或某一群體的形式來開展的,在高校體系中,這一群體可以是同一寢室的室友團體,可以是含有共同特質的社團團體,也可以是同一指導教師名下的學生團體等。因此,團體沙盤游戲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活動中的一項,可以滿足多種群體的共同心理咨詢輔導,對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團體沙盤游戲在高校中面向的大學生群體之一,就是大學寢室室友團體。在大學寢室室友團體中,有的成員由于缺少集體生活的經歷和共處一室的經驗,導致不習慣大學的集體宿舍生活;有的成員由于中小學時期父母的寵愛,導致缺乏獨自生活的能力,自主生活能力差;有的成員由于來自全國各地、五湖四海,家庭教養方式、地域特色、飲食文化等不同,導致在相處溝通交流時產生摩擦和矛盾。這些都會使得寢室室友間矛盾不斷增多、沖突程度不斷升級,甚至達到不可調和的狀態。因此,團體沙盤游戲通過大學生寢室團體中各成員在沙盤中擺放的沙具以及個體行為,來觀察個體在人際交往中呈現出來的多種人際互動的特性、行為模式、個性特征等,達到激發個體自我成長與探索、增強集體凝聚力的目的。
團體沙盤游戲在高校中面向的大學生群體之二,就是大學各種社團組織團體。高校大學生人際交往關系,較中小學時期多了社團組織關系、實習關系、導師關系等。這些在中小學時期較少接觸到的關系,會對剛步入大學的大學生造成一定的困擾。社團組織關系較寢室室友關系與班級同學關系不同的點在于,雖然同一社團組織中的大學生絕大部分有共同的愛好或者有共同的需求,但他們來自不同的年級、學院、專業。因此,團體沙盤游戲通過大學生社團組織團體中各成員在沙盤中擺放的沙具以及個體行為,來洞悉每個成員潛意識的內容,激發各成員之間進行靈感的碰撞并積極地分析分享,最終在達到求同存異、共同成長的目的的同時,促進社團組織成員之間相互和諧共處,推動社團組織發展。
在高校中大學生群體比較常見的心理問題是心理發展性問題與突發性事件帶來的沖擊,如適應性不良、學業壓力大,以及人際關系、戀愛問題、親人去世等帶來的心理影響。團體沙盤游戲面向大學生寢室團體與大學生社團組織團體以外,對有相同心理發展性問題與因突發事件而產生心理問題的大學生也同樣會產生積極作用。因此,團體沙盤游戲通過同一性質群體的團體成員在沙盤中擺放的沙具以及個體行為,來喚醒個體潛意識及軀體感覺,從更深的層面挖掘團體成員的早期人格結構,達到修復創傷、緩解壓力、宣泄情緒情感的目的。
通過團體沙盤游戲這種心理咨詢輔助手段,大學生可以班級同學為團體、寢室室友為團體、社團組織為團體、同一個指導老師名下的學生為團體等多種團體模式參加,可有效提升大學生自身心理健康水平。這對于其日后規劃人生目標、處理社會性適應問題、處理人際關系、宣泄自身壓力、釋放自身負面情緒等有著積極的、正向的作用。
因此,團體沙盤游戲這一心理咨詢輔助手段的運用與實施,在高校中實現了大學生的自我挖掘與探索,促進了大學生人際交往關系的和諧與發展,激發了大學生對自身潛意識的喚醒與感應,推動了大學生在大學學習的主動性與創新性,有著較好的推動、促進與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