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旭,張志乾,李福琴,王 楠
(1.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臨床醫學系,鄭州 450064;2.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脊柱外科,鄭州 457000;3.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管理科,鄭州 450052;4.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外科,鄭州 450052)
脛骨骨折是臨床常見的四肢骨折類型,多由高能量暴力引起,容易造成局部軟組織及血供的破壞,進而增加內固定手術后骨折不愈合或延遲愈合的發生風險[1-2]。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骨折愈合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骨折斷端趨化和浸潤的BMSCs 能夠發生成骨分化,進而促進骨質形成、加速骨折愈合[3];BMSCs 的浸潤及成骨分化受阻時,對骨折愈合產生不利影響[4]。 BMSCs 成骨分化的影響因素復雜,通過有效的干預手段促進BMSCs 的成骨分化有助于增強BMSCs 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
近些年,基因治療在干細胞成骨分化、骨折愈合中的應用備受關注,解整合素金屬蛋白酶10(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10,ADAM10)基因的編碼產物定位于細胞膜,在調控細胞黏附、運動、分化中均起到作用[5-7]。 一項口腔科相關的研究證實在牙周膜干細胞成骨分化過程中ADAM10 的表達逐步降低,通過慢病毒感染的方式進行ADAM10 過表達對牙周膜干細胞的成骨分化具有抑制作用且這一作用與抑制Notch1 信號通路有關[8],但該基因在BMSCs 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及其在骨折愈合中的潛在效應尚不清楚。 因此,本實驗通過穩定敲低ADAM10 表達的細胞實驗及脛骨骨折的動物實驗分析ADAM10 基因對BMSCs 成骨分化及脛骨骨折愈合的影響,同時也分析Notch1 信號通路在ADAM10基因調控BMSCs 成骨分化及脛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旨在深入認識BMSCs 成骨分化的調控機制,發現促進脛骨骨折愈合的新治療靶點。
1.1.1 實驗動物
SPF 級雄性SD 大鼠購自上海杰思捷實驗動物有限公司[SCXK(滬)2018-0004],共20 只,8 ~10周齡,體重180~200 g,實驗動物于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動物房飼養[SYXK(豫)2022-0004],溫度20~22℃,濕度50%~55%,12 h/12 h 光照/黑暗交替,自由飲食攝水。 實驗經鄭州市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021KYLL-Y-019),動物實驗遵循3R 原則。
1.1.2 細胞
SD 大鼠BMSCs(貨號:RASMX-01001)購自廣州賽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陰 性對 照(negative control,NC) shRNA 及ADAM10 shRNA 的pGFP-V-RS 載體、NC shRNA 及ADAM10 shRNA 的pCMV5.0 載體(北京傲銳東源生物公司);轉染試劑Lipo2000(美國Invitrogen 公司,批號:11668027);地塞米松(批號:D1756)、β-甘油磷酸鈉(批號:G6251)、維生素C(批號:A7506)、茜素紅(批 號: A5533)、 Notch1 激動 劑丙戊 酸(Valproic acid,VPA) (批號:P4543) (儲存液用DMSO 配置、濃度1.0 mol/L)(美國Sigma 公司);堿性磷酸酶(ALP)活力檢測試劑盒(北京索萊寶公司,批號:BC2145);HE 染色試劑盒(上海碧云天公司,批號:C0105);ADAM10(批號:ab124695)、骨鈣素(osteocalcin,OCN)(批號:ab133612)、Runt 相關轉錄因子2 (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批號:ab76956)、I 型膠原(Type I collagen,Col-I)(批號:ab34710)、Notch 受體胞內部分(Notch intracellular domain,NICD)(批號:ab52627)、發狀分裂相關增強子1(hairy and enhancer of split 1,Hes1)(批號:ab108937)的特異性一抗(美國Abcam 公司)。 HERAcell 150i 型細胞培養箱(美國Thermo 公司);Tanon4800 型凝膠成像系統(上海天能儀器公司);VISION90 型小動物科研X 光機檢測儀(丹東奧龍射線儀器集團有限公司)。
1.3.1 細胞實驗
BMSCs 在完全培養基中貼壁培養,消化傳代后接種在培養皿內進行分組轉染,轉染5 mg/L NC shRNA 的pGFP-V-RS 載體、5 mg/L ADAM10 shRNA的pGFP-V-RS 載體,48 h 后更換為含有1 g/L 嘌呤霉素的篩選培養基,篩選得到穩定轉染的BMSCs。
穩定轉染的BMSCs 分組:為驗證ADAM10 的調控作用,不進行轉染的BMSCs 作為對照組,穩定轉染NC shRNA 的BMSCs 作為sh-NC 組、穩定轉染ADAM10 shRNA 的BMSCs 作為sh-ADAM10 組;為驗證Notch1 在ADAM10 發揮調控作用中的生物學意義,穩定轉染NC shRNA 的BMSCs 加入體積分數0.1%的DMSO 作為sh-NC +DMSO 組,穩定轉染ADAM10 shRNA 的BMSCs 加入體積分數0.1%的DMSO 作 為 sh-ADAM10 +DMSO 組, 穩 定 轉 染ADAM10 shRNA 的BMSCs 加入終濃度1.0 mmol/L的VPA 作為sh-ADAM10+VPA 組。
各組BMSCs 按照1×105個/孔加入6 孔培養板,待細胞密度達到約80%后更換為含有0.1 μmol/L 地塞米松、10 mmol/L β-甘油磷酸鈉、50 mg/L 維生素C、10%胎牛血清的成骨誘導培養基,每2 d 更換1 次培養基,連續進行成骨誘導14 d。
1.3.2 動物分組、造模及給藥
SD 大鼠隨機分為sh-NC 組和sh-ADAM10 組,每組各10 只,均參照文獻[9]進行脛骨骨折造模,方法如下: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鈉、30 mg/kg 麻醉,在左下肢前外側、脛骨中上1/3 處做縱行切口,顯露脛骨骨干,手術刀來回橫截造成骨折,術中能夠明顯聽到骨頭斷裂的裂紋聲且術后進行脛骨X 線攝片檢查、出現骨折線判斷為造模成功。 用長度17 mm 的克氏針固定骨折的脛骨,完成造模后在骨折局部進行pCMV5.0 載體的注射。 sh-NC 組注射5 mg/kg NC shRNA 的pCMV5.0 載體、sh-ADAM10 組注射5 mg/kg ADAM10 shRNA 的pCMV5.0 載體,4周后評價骨折愈合情況。
1.3.3 細胞的茜素紅染色
成骨誘導14 d 時,收集細胞并在0.1%茜素紅中染色30 min,在顯微鏡下觀察茜素紅陽性染色的鈣結節,拍照記錄后每孔加入10%氯化十六烷基吡啶500 μL,充分震蕩使鈣結節溶解,將50 μL 液體移入96 孔培養板的培養孔內,在酶標儀上檢測405 nm 的波長值。
1.3.4 細胞ALP 活性的檢測
成骨誘導14 d 時,收集細胞并采用細胞ALP 活性檢測試劑盒進行實驗,裂解細胞后分別檢測ALP活性(以U/L 表示)及蛋白濃度(以mg/L 表示),計算每mg 蛋白對應的ALP 活性。
1.3.5 細胞及組織中蛋白表達的檢測
收集成骨誘導14 d 時的BMSCs 和脛骨骨折處骨組織,加入裂解液后進行細胞裂解或組織勻漿,提取得到蛋白后檢測濃度,將含有30 μg 蛋白樣本用于Western blot 檢測,電泳、電轉PVDF 膜、5%脫脂牛奶室溫封閉1 h 后4℃孵育1 ∶1000 稀釋的ADAM10、OCN、Runx2、Col-I、NICD、Hes1 一抗或1 ∶5000 稀釋的β-actin 一抗過夜。 次日,室溫孵育二抗1 h,最后在凝膠成像儀中顯影得到蛋白條帶,根據條帶的灰度值、以β-actin 為內參,計算ADAM10、OCN、Runx2、Col-I、NICD、Hes1 的表達水平。
1.3.6 骨折愈合的評價
首先采用VISION90 型小動物科研X 光機檢測儀進行X 線檢查,觀察骨折局部的影像學變化;而后收集脛骨骨折處的骨組織,4%多聚甲醛固定后制作組織蠟塊及病理切片,采用HE 染色試劑盒完成染色操作,封片后在顯微鏡下觀察骨折局部的骨痂及骨小梁特征。
采用SPSS 23.0 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均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BMSCs 成骨誘導后不同時間點ADAM10 表達水平的比較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隨著成骨誘導時間延長,BMSCs 中ADAM10 的表達水平呈逐步降低趨勢,提示在BMSCs 成骨分化的過程中ADAM10 的表達受到抑制。 見圖1。

注:與誘導0 d 時比較, *P<0.05;與誘導7 d 時比較, &P<0.05。圖1 BMSCs 成骨誘導后不同時間點ADAM10表達水平的比較Note.Compared with 0 d of induction, *P<0.05.Compared with 7 days after induction, &P<0.05.Figure 1 Comparison of ADAM10 expression level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osteogenesis induction of BMSCs
對照組與sh-NC 組BMSCs 中ADAM10 表達水平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sh-ADAM10 組BMSCs 中ADAM10 表達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和sh-N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穩定轉染sh-ADAM10 使BMSCs 中ADAM10 表達降低。 見圖2。

注:與對照組比較, *P<0.05;與sh-NC 組比較, & P<0.05。圖2 不同轉染組BMSCs 中ADAM10 表達水平的比較Note.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mpared with sh0NC group, &P<0.05.Figure 2 Comparison of ADAM10 expression levels in BMSCs among different transfection groups
sh-ADAM10 組BMSCs 成骨誘導后茜素紅染色的405 nm 吸光值、ALP 的活性均高于對照組和sh-NC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敲低ADAM10 表達促進BMSCs 的成骨分化。 見圖3。

注:A:茜素紅染色;B:405 nm 吸光值的比較; C:LP 活性的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 *P<0.05;與sh-NC 組比較, &P<0.05。圖3 不同轉染組BMSCs 中ADAM10 表達水平的比較Note.A, Alizarin red staining.B, Comparison of absorbance at 405 nm.C, Comparison of ALP activity.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mpared with sh-NC group, &P<0.05.Figure 3 Comparison of ADAM10 expression levels in BMSCs among different transfection groups
sh-ADAM10 組BMSCs 成骨誘導后OCN、Runx2、Col-I 的表達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和sh-NC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敲低ADAM10表達促進BMSCs 中成骨標志基因的表達。 見圖4。

注:與對照組比較, *P<0.05;與sh-NC 組比較, &P<0.05。圖4 不同轉染組BMSCs 中OCN、Col-I 和Runx2 表達水平的比較Note.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mpared with sh-NC group, &P<0.05.Figure 4 Comparison of OCN, Col-I and Runx2 expression levels in BMSCs among different transfection groups
sh-ADAM10 組BMSCs 成骨誘導后NICD、Hes1的表達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和sh-NC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敲低ADAM10 表達抑制BMSCs 中Notch1 信號通路的激活。 見圖5。

注:與對照組比較, *P<0.05;與sh-NC 組比較, &P<0.05。圖5 不同轉染組BMSCs 中NICD、Hes1 表達水平的比較Note.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mpared with sh-NC group, &P<0.05.Figure 5 Comparison of NICD, Hes1 expression levels in BMSCs among different transfection groups
sh-ADAM10+DMSO 組BMSCs 成骨誘導后茜素紅染色的405 nm 吸光值、ALP 的活性均高于sh-NC+DMSO 組(P<0.05);sh-ADAM10 +VPA 組BMSCs成骨誘導后茜素紅染色的405 nm 吸光值、ALP 的活性均低于sh-ADAM10+DMSO 組(P<0.05),表明激活Notch1 通路使敲低ADAM10 表達促進BMSCs 成骨分化的作用減弱。 見圖6。

注:A:茜素紅染色;B:405 nm 吸光值的比較;C:ALP 活性的比較。 與sh-NC+DMSO 組比較, *P<0.05;與sh-ADAM10+DMSO 組比較, &P<0.05。圖6 Notch1 通路激動劑VPA 對抑制ADAM10 表達促進BMSCs 成骨分化的影響Note.A, Alizarin red staining.B, Comparison of absorbance at 405 nm.C, Comparison of ALP activity.Compared with the sh-NC+DMSO group, *P<0.05.Compared with sh-ADAM10+DMSO group, &P<0.05.Figure 6 Effect of Notch1 pathway agonist VPA on the inhibition of ADAM10 expression promoting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BMSCs
sh-ADAM10+DMSO組BMSCs成骨誘導后OCN、Runx2、Col-I 的表達水平均高于sh-NC+DMSO 組(P<0.05);sh-ADAM10 +VPA 組BMSCs 成骨誘導后OCN、Runx2、Col-I 的表達水平均低于sh-ADAM10+DMSO 組(P<0.05),表明激活Notch1 通路使敲低ADAM10 表達促進BMSCs 中成骨標志基因表達的作用減弱。 見圖7。

注:與sh-NC+DMSO 組比較, *P<0.05;與sh-ADAM10+DMSO 組比較, &P<0.05。圖7 Notch1 通路激動劑VPA 對抑制ADAM10 表達促進BMSCs 中成骨標志基因表達的影響Note.Compared with the sh-NC+DMSO group, *P<0.05.Compared with sh-ADAM10+DMSO group, &P<0.05.Figure 7 Effect of Notch1 pathway agonist VPA on the inhibition of ADAM10 expression promoting osteogenic marker genes expression of BMSCs
經X 射線檢查,sh-NC 組脛骨骨折大鼠的骨折線清晰,sh-ADAM10 組脛骨骨折大鼠的骨折線幾乎消失;經HE 染色,sh-NC 組大鼠的骨痂纖維較多、成熟的小梁骨較少,sh-ADAM10 組大鼠的骨痂明顯增多、且形成成熟的小梁骨,表明敲低ADAM10 表達促進脛骨骨折愈合。 見圖8。

注:A:脛骨骨折的X 射線檢查,箭頭所指為骨折線;B:脛骨骨折的HE 染色。圖8 抑制ADAM10 表達對大鼠脛骨骨折愈合的影響Note.A, X-ray examination of tibial fracture.B, HE staining of tibial fracture.Figure 8 Effect of the inhibition of ADAM10 expression on tibial fracture healing in rats
sh-ADAM10 組脛骨骨折大鼠骨折部位中OCN、Runx2、Col-I 的表達水平均高于sh-NC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表明敲低ADAM10 表達促進脛骨骨折愈合過程中的成骨標志基因表達。見圖9。

注:與sh-NC 組比較, *P<0.05。圖9 抑制ADAM10 表達對大鼠脛骨骨折中成骨標志基因表達的影響Note.Compared with the sh-NC group, *P<0.05.Figure 9 Effect of the inhibition of ADAM10 expression on osteogenic marker genes expression in rat tibia fracture
如圖10所示,sh-ADAM10組脛骨骨折大鼠骨折部位中NICD、Hes1 的表達水平均低于sh-NC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敲低ADAM10表達促進脛骨骨折愈合過程中Notch1 信號通路的激活。

注:與sh-NC 組比較, *P<0.05。圖10 抑制ADAM10 表達對大鼠脛骨骨折中Notch1 通路的影響Note.Compared with the sh-NC group, *P<0.05.Figure 10 Effect of the inhibition of ADAM10 expression on Notch1 pathway in rat tibia fracture
脛骨骨折多由交通事故、高處墜落等高能量暴力引起,脛骨局部存在軟組織薄弱、穿支血管少的解剖特點,高能量暴力容易引起局部軟組織缺損及血供損害,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后的不愈合或延遲愈合發生風險較高。 國內葛向榮等[10]和趙國平等[2]的臨床研究分別報道脛骨骨折后延遲愈合的發生率為34.31%和27.16%。 骨折延遲愈合或不愈合不僅影響肢體功能、降低生活質量,還增加二次手術風險、加大經濟負擔,因此需要進行積極防治[11-12]。 本研究通過細胞實驗和動物實驗分析了ADAM10 基因對BMSCs 成骨分化及脛骨骨折愈合的影響。
ADAM10 的主要生物學功能是對各種細胞因子及受體、結構蛋白實現剪切,進而調控不同的生物學過程[5-7]。 本研究對BMSCs 進行成骨誘導分化,在分化過程中ADAM10 的表達水平也呈逐步降低趨勢,與朱永翠等[8]的研究結果一 致。 為了驗證ADAM10 基因在BMSCs 成骨分化中的調控作用,本研究在成骨誘導前先構建了穩定轉染pGFP-V-RS載體的BMSCs,而后進行成骨誘導分化并檢測,結果顯示,敲低ADAM10 表達使BMSCs 成骨誘導分化后的鈣結節數量及ALP 活性均明顯增加。 干細胞的成骨分化過程涉及多種標志基因的變化,Col-I 和OCN 分別是骨基質中主要的膠原成分和非膠原成分,Runx2 是調控成骨分化的關鍵基因[13-14],本研究在穩定敲低ADAM10 的BMSCs 進行成骨誘導后檢測到Col-I、OCN、Runx2 的表達水平增加,與成骨誘導后鈣結節數量及ALP 活性增加的結果吻合。以上結果表明敲低ADAM10 基因顯著抑制BMSCs的成骨分化。
根據朱永翠等[8]的研究,ADAM10 對牙周膜干細胞中Notch1 通路具有調控作用。 Notch1 通路在成骨分化及骨折愈合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報道抑制Notch1 通路對干細胞的成骨分化具有促進作用,在骨折愈合過程中Notch1 表達下調是骨形成的必備條件[15-16]。 Notch1 是一類膜受體,與配體結合后通過三次酶切反應將胞內結構域NICD 釋放進入胞漿,作用與Hes1 并調控細胞增殖及分化。 ADAM10具有水解細胞膜受體胞內或胞外結構域的功能,多項研究證實ADAM10 能夠水解Notch1 的胞內結構域并產生NICD[17-19]。 本研究在穩定敲低ADAM10的BMSCs 進行成骨誘導后檢測到NICD 及Hes1 的表達均明顯降低,在成骨誘導的過程中持續給予Notch1 激動劑VPA 干預后、穩定敲低ADAM10 促進成骨分化的作用被削弱,表明敲低ADAM10 促進成骨分化的作用與抑制Notch1 通路有關。
在脛骨骨折的愈合過程中,BMSCs 在骨折局部遷移、浸潤并發生成骨分化對新骨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更深入認識ADAM10 基因調控BMSCs 成骨分化在脛骨骨折愈合中的生物學意義,本研究建立了脛骨骨折大鼠模型,在骨折局部注射ADAM10 shRNA 的pCMV5.0 載體以敲低ADAM10,通過觀察骨折愈合情況可知:敲低ADAM10 后加速了脛骨骨折的愈合,骨折部位的骨折線幾乎消失且膠原形成、ALP 活性及OCN、Runx2、Col-I 的表達水平均明顯增加,同時還觀察到Notch1 通路中NICD、Hes1 的表達降低。 以上動物實驗結果與干細胞實驗的結果吻合,表明敲低ADAM10 顯著促進脛骨骨折的愈合。
綜上所述,本研究通過細胞實驗及動物實驗證實敲低ADAM10 促進BMSCs 的成骨分化及脛骨骨折的愈合,這一促進作用與抑制Notch1 通路有關,這為今后脛骨骨折后不愈合及延遲愈合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