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紅娟,王學寶
日照市嵐山區人民醫院兒科,山東日照 276800
實習是通過教學培訓理論、實踐等相關知識,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與操作技能,使其盡快熟悉崗位,熟練開展各項工作,并為崗位創造價值[1]。兒科是一門實踐性、專業性較強的學科,疾病種類多,患者比較特殊,由于年齡小,較難準確描述病情與癥狀特點,臨床問診及治療難度大,需要醫生具備扎實的專業能力、靈活的臨床應變能力,因此對教學培訓提出較高的要求[2]。傳統教學主要為填鴨式單向知識灌輸,重視理論知識的理解及運用教學,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專業知識,但這種教學方法枯燥無味,難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求知欲及臨床思維能力,不利于綜合素質的培養,教學效果欠佳[3]。以問題為基礎(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討論式教學模式,案例為基礎(case-based learning, CBL)的教學則是以案例為先導、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主體等教學模式,兩者在內容與形式上均有契合之處[4-5]。本研究選取2020 年1 月——2022 年12 月于日照市嵐山區人民醫院兒科的實習生40 名,通過分組對照,探究PBL 聯合CBL 教學對兒科實習生專業知識及綜合素質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兒科實習生40 名,將2020 年1 月——2021 年6 月采取常規教學模式期間的20 名實習生設為對照組。2021 年7 月——2022 年12 月采取PBL聯合CBL 教學模式期間的20 名實習生設為觀察組。觀察組中男12 名,女8 名;年齡22~27 歲,平均(24.21±1.43)歲;學歷大專生。對照組中男11 名,女9 名;年齡21~26 歲,平均(23.89±1.27)歲;學歷大專生。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使用教材、帶教老師、教學課時等均相同。對照組采取傳統教學:老師以教學大綱為基礎,并合理安排所有課程;課堂上根據教學大綱講解教學知識,完成集體病例詢問,并帶領學生查房,進行床旁問診、體格檢查等練習,課堂上分析問診病例資料;在實踐方面,帶教老師先操作1 次,然后由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帶教老師在旁邊觀看,結束后指出操作不足之處,給出糾正意見,最后帶領學生總結討論。持續培訓3 個月。觀察組實施PBL 聯合CBL教學:(1)選取病例。20 名學生隨機分為5 個小組;帶教老師根據上課內容選取病例,如將高熱驚厥作為經典病例,將病例資料、病程記錄、檢查結果等均整理好后發給學生。(2)設計問題。遵循教學大綱要求,圍繞選取病例設計2~3 個難度層層遞進的問題,如高熱驚厥的發病機制,如何與癲癇、顱內感染、中毒性腦病、電解質紊亂進行鑒別診斷、進一步檢查項目、診斷后的急性期治療、一般治療、對癥治療等。(3)課前準備。帶教老師給出病例及問題后,小組自行到圖書館、登錄學術網站等方式查找相關資料,給出問題解決方法,并將內容整理制作成PPT 的形式。(4)課中互動。①上課時老師先拋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自由討論;討論結束后每組派1名代表匯報關于高熱驚厥的問題答案,待5 個小組均匯報完成時,由帶教老師指出不足,并延伸知識點,如通過腦脊液檢查鑒別顱內感染,以腦電圖鑒別癲癇、電解質檢測鑒別電解質紊亂等。②帶教老師根據教學內設置情景模擬場景,給出場景視頻與腳本,課堂上學生自行分配角色進行操作,最后進行分析與總結。(5)課后總結。帶教老師逐一進行歸納總結,講解每個步驟的操作注意事項、兒科診療要點、診斷思路等,并要求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點進行總體的總結與歸納;開展階段性小測驗,帶教老師根據學生成績明確后續的教學重點。持續培訓3 個月。(6)雙向評價。帶教結束后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開展師生雙向評價,帶教老師客觀點評學生,學生則評價教學情況。
①專業知識水平:教學結束后開展專業知識考核,包括基礎理論、專科知識、病例分析3 個方面,均為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專業知識水平越高。②綜合素質:培訓結束后使用自制兒科醫生綜合素質評價量表進行評價,包括臨床思維、醫患溝通、團隊合作、職業素養、自學能力、總結能力、文獻查閱能力、工作適應能力。每個維度100 分,評分越高表示教學評價越高。Cronbach's α 系數為0.849,重測效度為0.823。③教學滿意度評分:教學結束后以自制教學滿意度問卷調查,包括課程設計、教學態度、教學能力、教學責任心4 個方面。每個方面10分,評分越高表示教學滿意度越高。Cronbach's α系數為0.870,重測效度為0.824。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基礎理論、專科知識、病例分析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實習生專業知識水平比較[(±s),分]

表1 兩組實習生專業知識水平比較[(±s),分]
組別觀察組(n=20)對照組(n=20)t 值P 值基礎理論96.25±1.34 87.64±2.56 13.326<0.001專科知識95.12±1.30 86.99±2.85 11.607<0.001病例分析96.78±1.01 89.30±2.45 12.623<0.001
觀察組臨床思維、醫患溝通、團隊合作、職業素養、自學能力、總結能力、文獻查閱能力、工作適應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實習生綜合素質比較[(±s),分]

表2 兩組實習生綜合素質比較[(±s),分]
組別觀察組(n=20)對照組(n=20)t 值P 值臨床思維92.01±2.56 84.34±3.08 8.565<0.001醫患溝通95.26±1.11 87.90±3.05 10.141<0.001團隊合作92.08±2.13 87.93±2.44 5.730<0.001職業素養95.62±1.10 90.35±2.47 8.717<0.001自學能力96.12±1.84 86.79±2.54 12.303<0.001總結能力94.221.30 85.472.79 12.713<0.001文獻查閱能力95.03±1.25 87.70±1.99 13.949<0.001工作適應能力95.01±0.69 92.11±1.72 13.005<0.001
觀察組課程設計、教學態度、教學能力、教學責任心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實習生教學滿意度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實習生教學滿意度評分比較[(±s),分]
組別觀察組(n=20)對照組(n=20)t 值P 值課程設計9.14±0.29 8.48±0.67 4.043<0.001教學態度9.20±0.14 8.77±0.45 4.081<0.001教學能力9.34±0.27 8.26±0.61 7.240<0.001教學責任心9.50±0.20 8.33±0.58 8.529<0.001
兒科相較于其他學科,其具有個體差異大、病情表述不準確、診斷方法特別、問診方式靈活性高等特點,臨床教學方面有很大的挑戰[6]。傳統教學多為應試教育,強調教學大綱與理論的傳授,帶教老師灌輸理論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一味地追求考試合格[7]。這種教育模式雖能在短時間內使學生獲得大量知識信息,但知識點較多、內容乏味、師生互動少,學生容易失去學習積極性、學習動力,甚至產生厭煩情緒,且缺乏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工作適應能力低下,難以適宜工作崗位需求,因此還需尋找一種能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綜合素質的教學方法[8]。
PBL 聯合CBL 教學法是將實際案例用于教學中,并通過提出問題,促使學生自主尋找問題答案,在這過程中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問題解決能力、獨立思考能力,還能鍛煉文獻查閱與總結能力,利于綜合素質的提升[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基礎理論、專科知識、病例分析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臨床思維、醫患溝通、團隊合作、職業素養、自學能力、總結能力、文獻查閱能力、工作適應能力、課程設計、教學態度、教學能力、教學責任心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PBL 聯合CBL 教學用于兒科實習生教學中,能增強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專業知識與綜合素質,提升教學滿意度。開展PBL聯合CBL 教學法,以問題為導向,以病例為教學開展的基礎,重視病例信息的收集、評價、利用,學生可在有限的時間針對性地學習某類知識點,加深知識印象[10]。課前鼓勵學生自主尋找問題答案,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積極性,從被動接受教學到主動學習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果[11]。課堂互動是該教學法的重點部分,學生為課堂學習主體,帶教老師為輔助,負責掌控總體教學方向,引導學生通過小組PPT 匯報、情景模擬的形式分析病例問題,能增強課堂趣味性,調動學生積極性;同時學生之間相互協作學習有關知識并解決問題,能彌補傳統教師驅動方式提供相關知識的不足,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專業知識水平,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完成問診、診斷等一系列操作[12]。這種教學模式對教師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帶教教師需要從課前案例選擇、問題設計、課中互動節奏把控、課后總結等多方面完成教學工作,因此能鍛煉自身的教學能力,獲得更高的教學滿意度。但實際工作中,PBL 聯合CBL 的實施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查詢資料時間長、病例分析難以抓住重點等,今后的工作中還需不斷總結經驗,發現并解決問題,通過因材施教,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為兒科培養更多的優秀醫學工作者。
綜上所述,PBL聯合CBL教學能有效提高兒科實習生的專業知識水平、綜合素質,提升教學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