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善田,楊尚衡,牛文杰
菏澤市定陶區人民醫院檢驗科,山東菏澤 274100
臨床檢驗可以給患者的診斷和治療工作的進行提供一個具有科學性的依據和指導[1]。但是,檢驗的品質會對是否能夠給醫師帶來精確的檢驗數據產生影響,所以,在臨床檢驗科中,對其進行質量控制非常必要,以確保臨床檢驗結果的準確性。伴隨著對醫學檢測技術和檢測內容的不斷完善和改進,以及各類先進的醫學檢測儀器的使用,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有了很大的提升[2-3]。但在實踐中發現,目前檢驗科的質控點還不夠健全,需要不斷地強化對各種因素的制約,才能不斷地提升檢驗科的工作質量。檢驗科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檢驗科臨檢組的質量管理[4-5]。加強檢驗科臨檢組的質量控制和管理,在全面質量管理的基礎上,強化對每一個環節質量的控制,從而獲得最佳的管理效果。醫務人員要遵守各項工作規程,并且要對年度有關標本采集和運送進行訓練,以防止由于采集方法不當、采集量不夠、標本保存不當、較長時間沒有送檢等原因而造成的標本品質下降,從而保證微生物標本的檢測精度。為探析檢驗科臨檢組應用質量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本研究選擇2022 年1 月——2023年1 月菏澤市定陶區人民醫院檢驗科臨檢組人員12 名開展調研。現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檢驗科臨檢組人員12 名為研究對象,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 名。對照組和觀察組隨機選擇1 200 份樣本。對照組中女4名、男2 名;年齡26~48 歲,平均(40.31±2.32)歲;工作年限2~20 年,平均(10.23±2.32)年。觀察組中女5 名、男1 名;年齡26~47 歲,平均(40.59±2.29)歲;工作年限2~21 年,平均(10.29±2.28)年。兩組工作人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傳統質量管理,按照檢驗科臨檢組的職責和工作規范,實行日常的質控。根據工作規范指導開展工作,定期對臨檢組工作人員的工作質量進行考核。
觀察組采用質量控制和管理,對檢驗科臨檢組的質量控制情況進行分析,并邀請專家對工作人員進行專業能力、職業素養培訓、業務能力考核等,以此來持續提升工作人員的檢驗能力及專業水平,并強化他們的學習管理,同時著重指出在檢驗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具體包括:在檢驗工作區,不允許用餐、化妝等一系列的行為。根據“七步清洗”原則,檢查前、檢查后和與細菌接觸后,要立即洗手,避免發生交叉感染;病毒檢驗之后,必須對操作臺進行嚴格的滅菌處理,每天都要對操作臺進行滅菌處理。在檢查時,應穿戴規范的檢驗科工作服,并戴好口罩、手套和帽子等防護用品。做完帶菌試驗后,應對工作場所進行全面的消毒和滅菌,以避免發生傳染。按照有關規定,對傳染病檢查產生的垃圾進行嚴格的處理,將傳染病和化學性垃圾進行分揀,并于指定期限內運往指定的醫學垃圾處置地點。在驗收過程中,要對各種儀表進行全面的檢查,以保證其正常工作,并對其進行科學校正、日常維護,如有問題,要立即進行修理或替換。合理控制校對時間、環境和機器,為校對的正確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檢查后嚴格檢查,發現有問題的檢查報告,應立即送去檢查,直到檢查報告符合規定為止,如有錯誤或遺漏,應立即報告有關部門,并認真審核項目;做好樣品的留樣工作,利于以后的核對。建立質控組,按質控組的表現給予加減分,并將成績與工作人員的工作業績聯系起來;建立異常情況報告制度,并安排實驗室工作人員進行常規檢查。加強檢驗科工作人員的自身業務水平,醫院應該意識到檢驗科的重要性,并強化對其工作人員的能力和技術的提高,將優秀的職員派往更高層次的醫療機構深造,向其他機構學習更多的先進技術,邀請業界的專家對工作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在日常工作中,還應該多組織部門之間的競賽活動,對表現優秀的工作人員進行嘉獎,對表現不好的工作人員進行教育和批評,從而調動每一名工作人員對自己工作的熱情,對醫院的長遠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統計兩組工作人員的工作質量評分,使用本院自擬的工作質量評分進行評價。其中包含工作臺消毒、洗手、基礎質量和環境管理評分,每項總分為100 分,分值越高則表示人員日常行為越佳,工作質量越佳。
統計兩組工作人員的檢驗結果差錯率。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展開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n)和百分數(%)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工作臺消毒、洗手、基礎質量和環境管理評分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工作人員的工作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工作人員的工作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觀察組(n=6)對照組(n=6)t 值P 值工作臺消毒評分93.73±2.17 85.65±5.67 3.260 0.008洗手評分94.94±2.17 84.84±5.75 4.025 0.002基礎質量評分94.38±1.27 86.78±5.78 3.145 0.010環境管理評分93.88±3.23 84.84±4.88 3.783 0.003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檢驗結果差錯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工作人員的檢驗結果差錯率比較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群眾越來越關注自身的身體狀況,對醫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檢驗科室是醫院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崗位,為臨床診斷、為以后的治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對其進行質量的檢查與管理非常重要[6]。
臨床檢查作為診斷和治療的一個關鍵環節,對于患者的病情診斷、療效評價和預后判斷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可以為患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有力的依據。臨檢組檢查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患者疾病的正確判斷,故在臨床上必須重視進行臨床檢驗檢查的質量監控[7-8]。經過對檢驗科臨檢組在質量控制方面所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剖析,具體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檢驗人員專業性不足、儀器設備落后、管理疏漏等。其中,人員是對檢驗結果精度產生影響的最大原因。因此,檢驗科應該強化管理,利用對檢驗人員進行業務培訓等方式,來提升檢驗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職業素質,提高檢驗準確率[9-10]。在對檢驗科臨檢組的質量控制情況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從組織人員培訓、環境管理、洗手、工作臺處理等方面著手,對每一個環節進行強化管理,推動人員的檢驗操作和日常行為變得更加規范、科學,讓人員能夠按照檢驗的程序及規范來進行操作,與此同時,還可以提升檢驗人員的業務水平,盡量減少錯誤,提升檢驗結果的精確度。質量控制和管理是品質管理的一種方法,其是為了達成所設定的品質水準所采用的一種戰略和方法。其中,檢測儀器的操作、使用和維護尤為關鍵,因為其工作質量將決定著檢測工作的成功與否[11]。在進行管理之前,科室的設備使用系統并不健全,工作人員的責任心不強,沒有進行定期的培訓,工作人員的操作能力參差不齊[12]。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通過建立儀器檔案、開展性能驗證、舉行科室業務培訓,制作簡單的操作過程和應急的故障處理計劃等,由科室主任和職能部門定期對設備的管理進行檢查。這些針對環境、儀器、設備各類發生差錯的環境,展開了對管理制度的改進,并著重強調實名責任,從而提升檢驗科員的工作責任感,有效防止錯誤的發生。與此同時,也促進了科室每一名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都有明顯的提高,并增強儀器使用和管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快速地發現問題,并將問題加以解決,從而讓管理質量可以繼續提高[13]。
如何確保檢驗科檢測的質量,是檢驗科檢測工作中最重要的環節,而檢驗科檢測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及整體素質是其必要條件。檢驗科的人員技術水平,將會對科室的發展水平起到決定性的作用[14]。在推行之前,在檢驗人員管理制度中,缺乏一套標準化的培訓、考核、評估流程,考核沒有任何的記載,或者是流于形式,對檢驗報告的解釋與發放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格式與標準。醫療檢測報告是醫師進行臨床診療的一個重要的理論基礎,其檢測質量對臨床的診療具有很大的借鑒和指導意義。所以,檢驗科要構建科室人員的培訓、考核、授權機制,對每個崗位人員的職責和工作范圍進行詳細的規定,要求每個人員都要經過崗前的培訓和考核,在考核結果符合要求之后,經過授權才能將檢查結果發送出去[15-18]。鼓勵工作人員參加職稱晉升考試、繼續教育和醫院培訓,并對晉級的會員給予一定的激勵。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工作臺消毒、洗手、基礎質量和環境管理評分更高,觀察組的檢驗結果差錯率更低(P<0.05)。
綜上所述,檢驗科的檢驗質量與疾病診治效果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必須對檢驗科臨檢組應用質量控制和管理進行強化,才能有效地確保檢測的精度,為患者提供更加科學、規范的治療,從而確保治療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