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梅
平邑縣人民醫院燒傷關節外科,山東臨沂 273300
關節外科即多以治療關節肌肉韌帶神經及骨質病變為主科室,此科室接診病患在疾病治療和康復過程中,易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而導致康復進程發生改變,所以在相關治療或護理過程中應更謹慎。臨床接診病種類型較多,為滿足不同患者的健康護理需求,更多新的護理模式在臨床中被廣泛使用,針對不同病癥予以最具針對性的幫助,而且隨著各種護理理念的執行,護理方法的落實跟隨病情發展的同時也在努力優化,實現了改善和創新[1-2]。但護理有效的前提在于,施以全面的管理保證所有工作的有效落實,才能獲得理想結果,只有將護理人員分不同層次,合理調配和安排關節外科的護理工作內容,各層之間做到互相督促和指導,能夠有效地規避一些關節外科護理差錯以及問題的產生,提高護理管理質量[3-4]。基于此,本研究統計分層次管理在關節外科作用效果,選取平邑縣人民醫院2021 年7 月——2022 年7 月期間24 名護理 人 員進行分析判斷,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關節外科護理工作人員,以管理模式分組:2021 年7——12 月內實施常規管理模式為常規組,2022 年1——7 月內實施分層次管理模式為觀察組,每組12 名。常規組男3 名,女9 名;年齡20~45歲,平均(31.22±4.55)歲。觀察組男4 名,女8 名;年齡20~47 歲,平均(32.03±4.48)歲。兩組護理工作人員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常規組開展常規管理。對患者實施護理服務根據院內護理質量和臨床護理工作質量評價手冊,為關節外科患者從健康教育質量、基礎護理質量、患者安全管理等方面嚴格遵照標準進行服務,進行質量檢查和監督。關節外科中每月需完成1~2 次質控,護士長則應每周進行一次護理工作質量檢查。
觀察組開展分層次管理。①建立科室工作小組。找尋關節疾病相關治療和護理文獻循證,回顧病歷,圍繞患者關節疾病的治療結局找尋護理關鍵點以及重點,并對現今護理工作常見問題進行整理,明確護理工作主要方向。②進行人員分層。將關節外科中的所有護理人員分成兩組,即為甲組、乙組。甲組、乙組護理人員各負責管理一半病床進行管理,工作模式為:1~2 名資深的護理人員帶領2~3 名工作年資低的護理人員進行指導性工作,甲組、乙組分別設立一名組長負責統調小組成員工作,全面了解每位患者的病況,對組內工作予以有效、符合規范的指導,按時查驗小組所有護理工作的完成狀況。③明晰不同層次護理人員工作職責。護士長主要工作責任為仔細查驗每項護理工作的完成度,明確每位就診患者的病況,指導所有護理工作確保有效落實,同樣負責質控工作,定期和組長進行護理管理工作查驗。醫院會定期組織專科培訓,讓關節外科護士可以不斷更新護理技能,護士長指導護理人員做好護理細節,擬定重點護理的服務計劃協同落實相關科研工作。高級責任護士則需要遵守護士長提出的專科指導、培訓教育,按時整理科室重點護理問題,報告給護士長。④定期總結護理經驗并上報。因初級責任護士在關節外科中的工作時間相對較短,所以需在上級護理人員的指導引領下完成基礎護理工作,保證護理要點不出差錯。隨著工作經驗的不斷累積,增強個人工作能力。積極參與醫院組織的定期培訓,便于及時發現護理不足和新的護理問題,在上級護理人員的指導下,確保問題影響消失并解決所有問題。
①護理質量評分標準:采用本院自擬的護理質量評分量表評價。觀察病房管理、護理文書書寫、基礎護理、醫院感染管理、管理維護五項,分值0~100 分,數值越高管理質量越好。
②不良管理事件評估標準:醫療器械或藥品缺失、醫患糾紛、工作秩序錯誤、檢驗單數據錯誤四項,總發生率=發生例數/組間數×100%,數值越低管理質量越高。
③護士工作倦怠感標準:應用中文版職業倦怠量表進行評定,工作倦怠感包含三個維度:情緒疲潰感、工作冷漠感、個人工作無成就感。采用七級評分法進行評定,0~6 分,分數越高則表示工作倦怠感越強烈。
④護士護理滿意評分評定標準:應用本院自擬的護士滿意度評分量表評價。觀察護理協調性、服務主動性、護理安全性、交班嚴謹性、護理工作密切五項。每項的分值0~20 分,分值越高則表示滿意度越高。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所有數據均符合正態分布,計數資料以頻數(n)和百分數(%)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護兩組護理人員理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1 護兩組護理人員理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常規組(n=12)觀察組(n=12)t 值P 值病房管理72.25±5.38 92.20±5.88 8.671<0.001護理文書書寫74.34±5.15 94.31±4.06 10.549<0.001基礎護理76.48±3.46 92.04±4.72 9.210<0.001醫院感染管理75.71±5.40 95.26±4.24 9.864<0.001管理維護73.49±4.55 90.38±6.28 7.545<0.001
觀察組不良管理事件發生率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護理人員不良管理事件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護士情緒疲潰感、工作冷漠感、個人工作無成就感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士工作倦怠感比較[(±s),分]

表3 兩組護士工作倦怠感比較[(±s),分]
組別常規組(n=12)觀察組(n=12)t 值P 值情緒疲潰感4.24±1.21 2.11±0.21 6.008 0.001工作冷漠感4.34±1.05 2.00±0.31 7.404 0.001個人工作無成就感4.61±1.03 2.02±0.31 8.341 0.001
觀察組護理人員護理滿意評分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人員護理滿意評分比較[(±s),分]

表4 兩組護理人員護理滿意評分比較[(±s),分]
組別常規組(n=12)觀察組(n=12)t 值P 值護理協調性15.00±0.92 18.67±0.20 13.503<0.001服務主動性14.04±0.70 18.66±0.90 14.036<0.001護理安全性14.13±0.44 18.67±0.88 15.984<0.001交班嚴謹性15.00±0.71 18.58±0.80 11.594<0.001護理工作密切15.23±0.67 18.42±0.50 13.218<0.001
醫療機構中關節外科屬于重要科室,手術操作是部分關節疾病患者的必要治療辦法,但手術治療關節疾病難免會造成機體創傷,而且不同患者之間因體質差異,恢復效果不一,因此在手術治療的過程中對患者展開綜合、精心的照護非常重要[5]。從關節外科實際護理工作表現來看,臨床護理人員向患者所提供的護理服務多數情況下易受到多因素影響,例如醫患關系、工作環境、護患溝通等造成成效偏差。護理問題、風險也會隨之而來,引起患者、家屬的醫療不滿,容易導致護理不良事件的出現而影響科室護理質量[6-7]。
隨著我國醫療事業的迅速發展,醫療服務和護理工作理念也在不斷進步,尤其臨床護理服務在整體醫療服務中工作比重和地位也持續升高,在實際的護理服務過程中,崗位、職稱的差異決定了護士長、護士等具體職位區別,由護士長進行護理指導,督查人員服務秩序和檢驗工作質量,護士以崗位完成責任護理,但需考慮護理新老員工、護理能力、工作類型之間的差異,因此開展分層次管理旨在協調人員管理是有必要的。基于此,科室實施分層次管理重點對護理人員進行管理,間接提高患者的康復生活質量以及對護理服務的評價[8-9]。分層次管理是一種護理管理方法,它能使衛生人員的配置更加合理,使護士的工作安排更加合理,工作效率大幅提升,避免人才浪費和人員冗余,從而大幅提升護理工作的品質。關節外科應用分層次管理可以在降低年資護士工作壓力的同時,讓其可以更有效地、更高質量地完成對應的護理工作,并可以在某種程度上促進自身的護理能力。對關節外傷手術的護理部實行分級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護理部的人力資源,提高護理部的護理質量。
分層次管理為著重于人員的一類管理模式,護士分組后按照關節外科患者康復需求和疾病管理需求,分組落實不同護理內容,專職工作任務落實到個人,保證每項護理不落空的同時努力提升工作環節銜接良好,能夠維持整體護理管理系統穩定運轉,患者和醫護人員之間能夠互相配合、互相監督,高效執行護理操作[10-11]。組織人員培訓總結護理問題和重點,確保護理管理指導迅速、精準,能最大程度的規避護理不良事件發生。進一步強化了護理人員的業務水平,組建更強大,技術水平更高的團隊,在分層次制度管理中能促使醫院服務水準提高[12]。結果可見,管理后觀察組護理人員護理質量評分、護理滿意評分均高于常規組(P<0.05);管理后觀察組護理人員不良管理事件發生率、護理人員工作倦怠感低于常規組(P<0.05)。
綜上所述,關節外科應用分層次管理可顯著提高護理質量,整體加強關節外科管理,建議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