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靜,國紀義,高明
聊城市人民醫院內科,山東聊城 252000
心內科主要職責即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優質治療,但是,大部分心血管病患者為中老年人,年齡升高可導致身體素質、各項機能降低,此外,多數中老年患者伴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為臨床治療護理工作帶來較大挑戰[1]。所以,心內科的護理管理工作尤為重要。常規護理管理是既往常用模式,有促進護理效率作用,但效果并不明顯,且風險事件發生率高,多數患者對該管理模式下的護理質量不滿意[2]。績效考核管理模式即根據工作人員于崗位上的表現,及取得的效果實施評價與鼓勵,以使工作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截至目前,績效考核管理模式在各行業中均有應用,且均取得了優質管理效果[3-4]。因而,本研究選取2021 年3 月——2022 年3 月聊城市人民醫院40 名心內科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討論評價績效考核管理模式的應用效果及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40 名心內科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參比組對象選自2021 年3——9 月,共20 名護理人員,均為女性;年齡22~35 歲,平均(27.02±2.27)歲;工齡1~8 年,平均(5.36±0.14)年;與此同時,在該階段抽選50 例心內科患者參與研究,包括男34 例、女16例,年齡49~78 歲,平均(59.63±2.48)歲。分析組對象選自2021 年10 月——2022 年3 月,共20 名護理人員,均為女性,年齡23~35 歲,平均(27.14±2.19)歲;工齡1~8 年,平均(5.42±0.39)年;在此期間,抽選心內科患者50 例參加研究,由男32 例、女18 例組成,年齡50~79 歲,平均(59.78±2.31)歲。兩組研究對象基本資料與信息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常規護理管理方案用于參比組:以心內科科室相關條例為依據,檢查并監督全科護理安全與質量;同時以條例規章為準則,對崗位職責進行劃分,控制科室內護理工作全程及技術標準。
績效考核管理模式用于分析組:建立護理質量績效考核團隊,隊內成員即心內科護士長,及對心內科護理工作熟悉的質控人員3~5 名,組織培訓活動,團隊成員均需參加,了解考核意義、考核目標及流程等,其工作職責即對科室護理人員的工作表現、日常行為等進行考核,在此過程中,可采取現場考評或者不定時抽查,考核標準即制訂的技術標準,而后根據考核結果完成獎金、獎勵項目等方案的落實。操作:①依據護理人員工作經驗、學技、患者評價、技術水平、職稱等,對護理人員的工作崗位進行調整;完成績效評價方法,制訂評估標準時需從患者、工作能力方面著手。②經不同途徑收集有關數據,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綜合評價護理人員的團隊合作能力、服務態度、工作能力等,績效考核由患者、護理人員、醫師、護士長、科室主任等共同完成,其中,于患者中展開護理滿意度調研時,需針對護患溝通、人文關懷、護理態度、專業技能等方面進行調查。③應用事實依據、尺度、評估要素方式對護理人員進行評估,不同考核項目需制訂不同標準,即非連續、連續性尺度法,評價項目即護理人員的工作態度、知識技能、工作量等。④醫院對心內科護士長定期匯報進行考核,同時納入不定時抽查考核措施,依據心內科工作特點設定評估表,以此設為績效考核標準之一;考核工作量,可以獲知護理人員工作效率及工作勝任能力,工作量的考核內容即出入院患者情況、周轉床位情況、接待患者情況、特級及一級護理數量等,此外,還需考核護理人員班次、出勤等情況。⑤確立晉升途徑,以上級標準完成獎金、基本工資的發放;通過降級、淘汰方式處理最后一名候選人,即獎金、基本工資等級均下調,如果連續考核3 次,均處于最后一名,需行解雇方案,可以促使護理人員正確認知自身能力水平、職業素養等;針對量化考核難度大的項目,需充分落實人文思想,給予專業能力不足護理人員進行指導,以使其專業能力提高,可以保障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利于減輕其心理負擔。
①評估比較兩組管理效果:由科室主任評估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水平,各考核項總計100分,考核分數高,管理效果佳。
②評估比較兩組護理質量:即針對兩組基礎護理、導管護理、溝通技巧、職業素養等護理質量進行評價,各項均行百分制,評分高,護理質量理想;評價人員即護理質量績效考核團隊。
③評估比較兩組管理滿意度:于兩組護理人員中展開管理滿意度調查,包括獎懲制度、評價方法、晉升途徑、管理思想等,總計100 分,管理滿意度包括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對應評分范圍是90~100 分、70~89 分和0~69 分,總管理滿意度即滿意百分率與一般滿意百分率總和。
④評估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于兩組患者中展開護理滿意度調研,包括人文關懷、護患溝通、護理態度等,100 分為總分,非常滿意、基本滿意與不滿意為護理滿意度等級,對應分值范圍是90~100 分、70~<90 分和0~<70 分,總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運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描述,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n)和百分比(%)描述,行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參比組與分析組的理論知識考核評分、操作水平考核評分比較差異明顯,參比組評分低于分析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人員管理效果比較[(±s),分]

表1 兩組護理人員管理效果比較[(±s),分]
組別參比組(n=20)分析組(n=20)t 值P 值理論知識91.48±3.12 94.56±2.84 3.264 0.002操作水平90.25±3.08 93.12±2.73 3.118 0.003
參比組基礎護理評分、導管護理評分、溝通技巧評分、職業素養評分均低于分析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人員護理質量比較[(±s),分]

表2 兩組護理人員護理質量比較[(±s),分]
組別參比組(n=20)分析組(n=20)t 值P 值基礎護理78.49±10.03 89.41±5.36 4.294<0.001導管護理79.52±10.21 89.37±5.29 3.830<0.001溝通技巧80.54±8.16 91.32±6.14 4.720<0.001職業素養80.42±10.35 90.53±4.37 4.024<0.001
參比組管理滿意度是70.00%,分析組管理滿意度是10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人員管理滿意度比較
參比組納入的50 例患者中,總護理滿意度為80.00%,分析組50 例患者給予的評價更高,總護理滿意度為96.00%,參比組低于分析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醫院眾多科室中,心內科占據重要地位,主要為心臟疾病患者實施治療與護理,該病患者的病情通常較復雜,治療護理的實施難度較大,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需在實施相應醫療措施的同時采取優質護理進行配合,因而,為了確保護理質量,需實施相應管理措施,以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能力及職業素養,從而保障以人為本工作理念得以準確落實[5]。
常規護理管理模式是根據規章制度對護理人員實施管理的措施,對護理質量有提升作用,但效果并不理想,這與該管理方案的針對性、系統性不佳有關??冃Э己斯芾砟J讲扇∝熑沃拼胧?,其與優質護理間的關系尤為密切,對護理人員的要求很高,即為不同護理人員分配患者,有提高護理人員責任感及工作積極性作用;在此管理模式中,還會采取績效獎金措施,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提高[6-8]。護理管理具有持續性,對護理質量的改進有積極重要意義,實施過程中,會對護理人員的綜合情況進行評估,而后采取針對性管理措施,利于提高護理質量,利于幫助醫護人員掌握患者病情;良好的溝通技巧可以建立和諧醫患關系、護患關系,從而引導患者主訴自身詳細病情,有助于掌控護理工作實施期間的安全性,這對于改善患者護理滿意度、提高護理人員職業素養有促進效果[9-11]。研究發現,分析組管理效果、管理質量、管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均較參比組優(P<0.05)。提示績效考核管理模式的臨床應用價值很高,心內科護理管理中落實該管理方案后,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職業素養、綜合能力等大幅度提升[12]。對原因展開調查發現,績效考核管理模式明確了護理人員職責范圍,并將其工作表現、服務質量等與績效連接,有助于提高護理效率及質量,對護理人員實施績效管理后的服務模式受到廣大患者認可,這對于促進患者臨床依從性、積極主動性有重要意義,值得在護理管理中廣泛推行與應用。
綜上所述,在確保心內科患者獲得優質護理時,需在該科室護理管理中落實績效考核管理模式,有提高護理人員責任感、使命感、專業能力作用,臨床推廣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