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旭婷,連風麗,宮超月
1.吉林省一汽總醫院心內科,吉林長春 130013;2.吉林省一汽總醫院兒科,吉林長春 130013;3.吉林省一汽總醫院普外科,吉林長春 130013
心內科為內科一個分支,是診斷、治療和預防心臟和血管疾病的醫學專業[1]。該科室收治的患者大多病情嚴重,且種類繁雜,需要該科室護理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對于病情嚴重、情緒異常等患者給予全方位護理,然一旦出現護理失誤事件,極易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影響,故提升護理質量,提高護理安全已經成為目前心內科護理管理工作中的重點內容[2-3]。既往心內科主要實施傳統護理管理模式,雖能夠保障心內科護理工作穩定運行,但分工劃分不明確,層級管理體系不明確,使得管理效果并不理想。而6S 管理模式是一種用于組織和管理的方法,旨在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環境,促進安全和質量[4]。6S 管理模式主要包括整理(seiri)、整頓(seiti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和安全(security),6S 管理模式的目標為創建一個高效、整潔、安全的工作環境,從而提高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優化工作流程、強化護理質量[5-6]。現選擇2021 年2 月——2023 年3 月吉林省一汽總醫院心內科23 名在職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心內科在職護理人員23 名,根據時間不同記為管理前(2021 年2 月——2022 年2 月)和管理后(2022 年3 月——2023 年3 月),年齡20~55 歲,平均(32.18±5.32)歲;職稱:副主任護師3 名、主管護師9名、護師6 名、護士5 名;文化水平:研究生1 名,本科15 名,專科7 名。
納入標準:為本院心內科正式護士,且工作時間>1 年;身體、心理健康,具有一定抗壓能力。排除標準:臨床工作頻繁被舉報、出現護理事故者;有明確休假計劃者,如婚假、產假、外派等。
1.3.1 對照組 實施傳統護理管理模式。由護士長對護理人員進行排班,實行三班制度,并對護理人員工作進行監督,定期考核護理人員工作能力,對于薄弱之處進行指導。另間隔3 個月對本科室護理工作完成一次總結,包括良好方面和不足方面,并針對不良事件進行重點分析,總結發生問題的根本原因,重點提醒護理人員避免類似錯誤再次發生。
1.3.2 觀察組 實施6S 護理管理模式。①整理(seiri),首先在科室中進行全面的物品排查,重點對零亂的私人物品、患者遺漏物品等進行排查并清理。詳細列舉本科室必備物品清單,每日記錄當前數量、所需數量、每日補給數量,并對物品建立相應的選擇標準。②整頓(seition),科室明確規定使用的物品加以分類、明確標識,規范物品擺放位置,降低再次使用時尋找和詳細核對的時間。對科室內儲存區進行全面整理,明確規定不同類型物品區域,不同類別的物品不可混合放置,在使用后必須根據標準放置或添置,每次交班前及時檢查和補充,確保下一班次使用。③清掃(seiso),定期對心內科病區進行清掃,確保科室整體環境優質。為提高工作質量,避免清掃工作重復,由護士長直接對不同區域劃分清掃人員,如治療室、物品、急救用物、護士站、值班室等。④清潔(seiketsu),清掃完畢后,由護士長制訂標準化清潔規范,如清潔頻率、清潔標準、清潔質量,將每次檢查結果計入到護理人員日常考核之中。⑤素養(shitsuke),由護理人員制訂培訓清單,包括心血管系統基礎知識,如心臟解剖、心臟生理學、血管系統解剖和功能;常見心臟疾病類型,如詳細介紹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以及心臟疾病病因、病理生理、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心電圖解讀,如正常心電圖特征,心律失常識別和評估,急性心肌梗死心電圖變化;藥物管理,如常用心臟用藥、作用、劑量、給藥途徑、不良反應;急救和危急癥,如急性心臟病事件、心力衰竭惡化情況下的急救措施等。護士長將理論培訓清單下發至各護理人員手中,由護理人員可根據自身薄弱點自行選擇需要培訓項目,但每年考核時護理人員需通過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禁止參加臨床工作,經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繼續臨床工作。⑥安全(security),由護士長整合近年來尤其本院心內科發生的安全問題,如突發事故、醫療事故、護理事故、護患關系問題等,著重與護理人員講解事情原委,分析其中問題原因,提高護理人員對各種事故避免和應對的能力。
1.4.1 實踐能力 選擇本院自擬心內科護理人員實踐操作能力評分表,包括心電監測和解讀能力、靜脈通路管理能力、心肺復蘇能力、危重癥評估能力4 個項目,每個項目計0~25 分,分值越高代表護理人員實踐能力越好。
1.4.2 工作沉浸程度 選擇護士工作沉浸體驗問卷,包括自身動力、專注當前任務、控制工作進程及任務、工作目標能隨時間改變、行動與意識融合5個維度,共26 個條目,每個條目計1~6 分,分值越高代表護理人員工作沉浸度越高。
1.4.3 職業獲益感 選擇護士職業獲益感調查表,包括自身成長、正向職業感知、團隊歸屬感、良好護患關系、親友認同5 個維度,共33 個條目,每個條目計1~5 分,分值越高代表護理人員職業獲益感越高。
采用SPSS 26.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管理后護理人員實踐能力顯著高于管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管理前后護理人員實踐能力比較[(±s),分]

表1 管理前后護理人員實踐能力比較[(±s),分]
組別管理前(n=23)管理后(n=23)t 值P 值心電監測和解讀能力21.63±1.39 22.56±1.56 2.135 0.038靜脈通路管理能力21.46±1.38 22.47±1.25 2.601 0.013心肺復蘇能力21.69±1.41 22.56±1.33 2.153 0.037危重癥評估能力20.56±1.36 21.68±1.42 2.732 0.009
管理后護理人員工作沉浸程度評分顯著高于管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管理前后護理人員工作沉浸程度評分比較[(±s),分]

表2 管理前后護理人員工作沉浸程度評分比較[(±s),分]
組別管理前(n=23)管理后(n=23)t 值P 值自身動力24.34±2.14 26.37±2.23 3.150 0.003專注當前任務32.47±2.54 34.83±2.65 3.083 0.004控制工作進程及任務20.18±2.66 22.38±2.37 2.962 0.005工作目標能隨時間改變24.06±2.76 26.45±2.69 2.974 0.005行動與意識融合31.09±2.18 32.72±2.39 2.417 0.020
管理后護理人員職業獲益感評分顯著高于管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管理前后職業獲益感評分比較[(±s),分]

表3 管理前后職業獲益感評分比較[(±s),分]
組別管理前(n=23)管理后(n=23)t 值P 值自身成長35.17±3.19 37.26±3.22 2.211 0.032正向職業感知30.19±2.54 32.15±2.37 2.706 0.010團隊歸屬感25.43±2.17 27.65±2.08 3.542 0.001良好護患關系24.87±2.44 26.73±2.59 2.507 0.016親友認同25.16±2.23 27.16±2.35 2.961 0.005
6S 管理模式最早源自日本,主要是對人、事、物進行同步精細化管理,強調以人為本。其中包括的6 個步驟均代表不同含義[7]。①整理:整理是指對工作場所進行清理核對,去除不必要的物品和工具,有助于降低混亂度,減少浪費。②整頓:整頓是指為物品和工作分配固定位置,有效提高工作效率。③清掃:清掃是指保持衛生整潔,確保優質就診環境。④清潔:清潔是指建立清潔標準及規程,確保工作有序。⑤素養:素養是指通過自律和改進,強化專業素養。⑥安全:安全是指確保工作場所安全性,防止危險情況發生。以此改善心內科診療環境,提高護理人員自身技能和綜合素質,減少護理差錯,提高護理安全系數,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和高效的服務[8-10]。
經本研究發現,管理后護理人員實踐操作能力、工作沉浸程度、職業獲益感評分均顯著高于管理前。分析原因:①提高了護理人員執業環境,醫療環境中,定期整理可以幫助護理人員定期檢查和清理醫療設備、急救藥物和工作區域,將不必要的物品清除,保留必需的工具和材料,有助于提高護理人員日常工作效率。保持清潔至關重要,醫院人群量較大,重視清潔工作有助于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確保醫療設備和工作區域的衛生,間接保護護理人員健康[11-12]。②提高了管理水平,經過系統化的規定下發和專人專崗的責任擔當,可增強護理人員責任意識,并以當前標準為衡量護理人員行為的尺度,公平公正,使得所有管理過程均有理可依,對提高護理管理水平具有良好作用[13-14]。③提高護理人員職業素養,整理、清掃等標準化步驟強調了護理人員保持職業道德和專業素養的重要性,在有序的工作環境中也更能使得護理人員時刻保持專業形象,為患者提供尊重和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同樣清掃和清潔步驟也是落實醫療環境和衛生安全的主要方法,護理人員的衛生習慣和安全意識可直接影響患者健康和安全。全面的培訓清單為護理人員提供了良好的能力提升渠道,另考慮到心內科護理人員工作壓力繁重,護理人員可自行衡量不同方面能力,有選擇地進行培訓強化[15]。使得護理人員不必重復學習基礎內容,可以利用有限的時間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填補自身不足。
綜上所述,心內科護理人員應用6S 管理模式可良好改善其實踐操作能力、工作沉浸程度以及強化職業獲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