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張琳,姚波,王亞亞
陜西省人民醫院麻醉科,陜西西安 716000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住院醫師向醫生轉變的重要階段,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臨床實踐、專業必修課、公共必修課專業課3 個部分[1]。完成醫學院校教育之后的醫學專業畢業生以住院醫師的身份在培訓基地接受規范化、系統性的培訓,促使臨床能力提高,便于日后規范、獨立的承擔疾病診療工作[2-3]。麻醉科是一門較強實踐的學科,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以講授為中心,導致學生實踐能力不足,無法更好勝任外科崗位。因此,應轉變外科教學理念,提高主動和臨床教學效果[4]。近年來,科學技術的發展促使一些新型教學軟件涌現出來,如釘釘、騰訊會議等,其學習形式多樣,學習資源豐富,學習時間自由,可提高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微助教是一款用于課堂互動的軟件,其優點有操作步驟簡便、日常中實用方便、趣味性高等,過程性評價和教學是微助教的獨特之處,該應用提供多種互動功能,將游戲化思維與學習結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鼓勵教師積極開展教學實踐與創新,做到化繁為簡,對癥下藥的方針,使教學效率有所提升[5-6]。本文 選 擇2017 年7 月——2022 年3 月在陜西省人民醫院麻醉科的67 名住院醫生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麻醉科的67 名住院醫生為研究對象,按入科序號分組,對照組34 名中男12 名、女22 名;年齡23~30 歲,平均(28.15±0.56)歲;本科20 名,碩士14 名。研究組33 名中男13 名、女20 名;年齡23~30 歲,平均(27.15±0.72)歲;本科18 名,碩士15 名。兩組住院醫生的基礎資料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已獲得醫學專業學位的人員或已從事臨床醫療工作的人員;完整參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人員。
排除標準:未完成完整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者(如專業調整、違反規范化培訓要求);已取得住院醫師合格證書的人員。
對照組給予傳統教學方法。根據實習教學大綱及實習教學管理要求全程開展傳統線下教學活動及實習帶教。即擬定實習帶教及教學活動計劃,由帶教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通過細致及系統的講解,向學生講授麻醉科見習內容理論知識,輔以臨床技能操作視頻來對醫學生進行技能培訓。由1名住院醫師在規定時間進行相關內容講解,講解形式以PPT 展開,帶教教師與其他住院醫師需認真聆聽,聽完以后討論收獲及存在問題。
研究組實施微助教的教學方法。具體教學方法:①創建微信群。實施時間為課前3~5 d,主講者經驗豐富,均為5 年麻醉科經驗的臨床醫師,將本次研究的病例內容、存在的相關問題以微信的方式發送至微信群內,提升住院醫生的自身學習的興趣,提高自身能力。②明確教學目標。在新型教學過程中,主要強調“能敘述、能操作及能應用”的教學方針,定制學習目標,以微視頻方式向住院醫師推送相關學習資料,并積極進行學習。③課前測試。在課前,可通過網絡平臺發送測驗及問題討論的形式,了解住院醫生的知識儲備情況,從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④參與式學習。主講者對病例資料、臨床問題進行講解,由指導教師組織該組醫生在互動區,通過彈幕的形式促使住院醫生來討論。在討論中,要求住院醫生能夠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探索病例相關的基礎及問題,串聯相關知識點。⑤后測。由教師通過網絡平臺來發送測驗,了解住院醫生的學習效果。⑥課后。通過討論模塊來深入分析病例資料,并建立自主學習小組,促進學員間相互學習。利用平臺答題功能編輯復習題,促進學生端作答,在提交后自動生成成績,了解學生學習狀況,調整教學進度及教學難點、重點,便于后期學習。
比較兩組住院醫生的理論成績、臨床能力、教學滿意度。①采用本院自制考試試題進行考核,理論成績包括基礎理論知識、臨床病例分析,每項50分。②臨床能力測試。采用改良版麻醉迷你臨床演練評估住院醫生的臨床能力,包括術前方式、麻醉方案制訂、麻醉操作、術中管理、溝通能力、術前準備、整體勝任能力,每個項目采用3 等級9 分制,得分越高表明成績越好。③自行設計問卷調查,內容主要為麻醉科住院醫生對教學滿意度,由麻醉科住院醫生根據自行情況對滿意度進行評分,每個項目分別為1 分、2 分及5 分,分非常滿意(≥90 分)、基本滿意(60~90 分)及不滿意(≤60 分)3 個等級,滿分100 分,得分越高,對教學滿意度越高。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人數+基本滿意人數)/總人數×100%。
采用SPSS 17.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n)及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住院醫生基礎理論知識、臨床病例分析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住院醫生理論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住院醫生理論成績比較[(±s),分]
組別對照組(n=34)研究組(n=33)t 值P 值基礎理論知識40.35±2.89 43.47±2.17 4.986<0.001臨床病例分析41.47±2.90 45.68±2.11 6.778<0.001總分81.82±2.57 89.15±2.90 10.958<0.001
研究組麻醉科住院醫生的術前方式、麻醉方案制訂、術前準備、麻醉操作、術中管理、溝通技能、整體臨床勝任能力等臨床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住院醫生的臨床能力比較[(±s),分]

表2 兩組住院醫生的臨床能力比較[(±s),分]
組別對照組(n=34)研究組(n=33)t 值P 值術前方式7.26±0.37 8.73±0.12 21.936<0.001麻醉方案制訂7.83±0.26 8.15±0.15 6.146<0.001術前準備6.62±0.67 7.82±0.38 4.365<0.001麻醉操作6.35±0.58 7.90±0.41 12.597<0.001術中管理7.05±0.27 8.04±0.72 8.494<0.001溝通技能7.34±0.71 8.37±0.45 7.068<0.001整體臨床勝任能力7.27±0.82 8.26±0.16 6.809<0.001
研究組麻醉科住院醫生對教學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住院醫生對教學滿意度比較
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屬于畢業后教育,一名優秀的醫生培養并不是在學院里,而是在醫院里,是由患者開始,自患者引申,于患者完成。進入到一線工作的規培住院醫生往往面對繁重工作,在這一環境下,如何保證住院醫生獲得良好人文素養,學習到扎實的理論及臨床技能是當前研究熱點[7-8]。長期以來,臨床多數帶教老師以講解、PPT 演示及討論法為主,其教學方法較單一,無法激發住院醫生學習興趣,導致學習效能較差,無法將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起來,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臨床教學效果,影響了住院醫生學習積極性[9-10]。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激發住院醫生學習興趣,提高臨床帶教質量,培養住院醫生臨床思維能力,應改革教學方法。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師喜歡通過網絡平臺展開教學,如微課、慕課等一些教學軟件,相比于傳統課堂教學,網絡教學打破了它在教學過程中的局限性,學生使用微助教軟件,可以通過手機直接在課堂中進行簽到、答題和討論、小測驗等學習過程的操作,對于老師而言,更方便對學生進行管理和評價[11-12]。對于住院醫生而言,在平時工作閑暇之余,可利用碎片化時間來自主學習,提升學習能力。通過微視頻,激發住院醫生學習興趣。微助教的課堂教學通過導入、目標、前測、后測及總結,鞏固及梳理知識點,進而加深住院醫生的理解及記憶,最終提高學習效率[13-14]。此外,針對麻醉科的教學特點,微助教的教學模式核心組分是參與式學習,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學生頭腦風暴、自由討論,在病例為載體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認知能力及實踐能力,最終培養住院醫生的綜合能力[15-16]。本研究顯示研究組住院醫生的理論成績、臨床能力及對教學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充分證實了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中采用微助教教學的有效性,實踐顯示微助教即時統計學生的參與成績,并以數據和表格的形式清晰地展現在教師網頁屏幕上,可以根據學生參與率和答題正確率的不同,教師可以調整教學進度,此外,微助教可以減少教師學習壓力,減輕學生學業負擔,提高學習樂趣,減少經濟負擔等。
綜上所述,基于微助教的麻醉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可取得滿意教學效果,建議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