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柳 絮
站在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村口放眼望去,一棟棟整齊的房屋分布在道路兩側,藍白相間的墻上畫著一幅幅具有濃郁朝鮮族特色的生動墻畫,遠處是沃野千里,游客絡繹不絕,指尖輕輕劃過稻穗仿佛聞到了濃濃的稻花米香,徜徉在稻田海洋間,心情好似被放飛一般,一派生機盎然的幸福景象躍然眼前,無邊稻浪化作生花妙筆,描繪出光東村小康生活的幸福畫卷。光東村組織委員金君是一位面孔黝黑的年輕人,他指著水田邊一處“最佳打卡點”介紹說:“2015 年,總書記就站在這里視察稻田,這兒成了我們村幸福的起點!”
2015 年7 月16 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這是光東村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進村前,要經過一大片水稻田。習近平總書記下車后,沿著泥濘的田埂走進稻田,同正在田間勞作的村民和農技人員交流。隨后,習近平總書記在一戶村民家中召開了一場小型座談會。按照朝鮮族習俗,習近平總書記脫鞋走上地炕,盤腿而坐同鄉親們拉起家常。當時,32 歲的金君作為返鄉創業青年代表坐在習近平總書記身邊,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從事水稻種植加工的創業經歷。
2009 年,金君從國外留學回來后,在村里辦起了有機大米農場,成立了大米加工公司,創立了“嗎西達”品牌,嘗試帶領鄉親們突破一家一戶的小規模耕種方式。“但那時,大米基本是在本地銷售,好大米一直賣不上好價錢。”金君說,就在他苦惱之時,習近平總書記來村里考察時的一番話為他指明了方向:“糧食也要打出品牌。”

金君(中)宣傳推介光東村“嗎西達”品牌大米
“為打響品牌,我們去了許多地方考察,請農技專家為水稻種植提供科技支持。老品種得到了改良,米粒變得更精、更細、更香。”金君說,品質上來了,規模也要擴大。“說干就干!”習近平總書記到光東村視察后的第二年,金君就向和龍市申請了100萬元扶貧貸款,擴建廠房、購買先進的水稻加工設備、擴大種植規模……這些年來,在各級政府的幫助下,光東村成了全國有機大米種植科普示范基地、國家環保認證的有機大米基地。

金君(左)在光東村大米加工車間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關鍵。作為和龍市東城鎮淳哲有機大米農場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自習近平總書記來光東村后,金君的腳步越來越快,方向也越來越明晰。“總書記鼓勵我們要自己建立加工廠,要種優質稻,形成品牌,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正是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席話增強了金君帶領全村走農業產業化、品牌化的底氣和信心。
為了摸準市場“脈搏”,金君領著鄉親們改變傳統種稻方式,成立合作社,發展有機稻米,推行“稻田養蟹”“鴨稻共生”的綠色模式。很快,水稻恢復了往日重如砂、亮如玉、溢馨香的品質。時光流轉,來自光東村的品牌“嗎西達”越叫越響亮,大米暢銷全國及日本、韓國等海外市場。
金君介紹道:“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眼下我們的品種改良和智慧農業已經和往日大不一樣了。米粒變得更精、更細、更香;農場使用無人機在田間播撒生物肥,物聯網監控系統全天候運轉,土壤溫度、濕度、酸堿度等數據實時顯示在農場中控屏的大屏幕上,提前預判病蟲害。為了表達對黑土地的熱愛和對好政策的感激,我每年都會把紫稻種在水稻之間拼成漢字,今年寫的是‘海蘭江畔,幸福光東’。”
2022 年,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后的第七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延邊州成立70 周年。疫情沒能阻擋光東村駛入現代化農村田園旅游新區快車道的進程。這一年,光東村還在不斷描繪著更加壯麗的鄉村畫卷。
金君說道:“黨的二十大更加堅定了我們發展生態農業的決心和信心,接下來會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實處,在提高標準、育種改良、改善土壤等方面上下功夫,積極探索‘公司+村合作社’經營模式,繼續推廣‘共享稻田’,通過統一加工、統一品牌、統一銷售進一步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借助智慧農業平臺優勢,為農業發展插上‘數字化’翅膀,不斷拓寬銷售渠道。”
如今的光東村早已不囿于山水美、農家富,而是已經成為美麗鄉村的“升級版”。光東村是科技部指定的全國有機大米種植科普示范基地、全國休閑旅游示范村。從水稻品種的更新迭代到全產業鏈的發展理念,從特色生活體驗到別致的休閑觀光,與眾不同的鄉村韻味伴隨著稻香洋溢開來。光東村的農民成了體面的職業,光東村的沃土成了希望的田野,美麗光東成了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村民在一天比一天更好的日子里找到了心的歸屬,整個光東村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沿著村美民富的鄉村振興之路堅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