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曉陽
(河北工程大學,河北 邯鄲 056002)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報告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農業產業屬于天然的高風險弱質產業,農業保險的風險保障作用可以有效化解各種自然和市場風險,有助于農業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實現“產業興旺”。當前,農業保險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如何更好地發揮農業保險保障作用,使其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所有從業人員面臨的新問題。
我國對“三農”問題高度重視,2004 年以來,每年的一號文件都聚焦于“三農”問題。2021 年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2021 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自此,我國主要任務由脫貧攻堅全面轉向鄉村振興。2022 年和2023 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均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將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具體落實到各項重點工作中,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主要任務和重要使命。
農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不但從業人數多,而且關系到糧食安全和百姓民生,是國家安全穩定的基石。但農業產業天然屬于高風險弱質產業,受自然災害和市場經濟的雙重影響。2023 年1 月應急管理部發布的報告顯示,2022 年我國全年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12 億人次受災,因災死亡失蹤人數554 人,農作物受災面積達到1 207.16 萬hm2;直接經濟損失達2 386.5 億元。
農業保險作為一種市場化的農業風險保障機制,可以有效化解農業生產中各種風險,近年來被逐步重視,并且連續16 年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2020 年我國農業保險保費規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農業保險市場。從2007 年的52 億元增長到2022 年的1 192 億元,我國農業保險保費規模實現了快速增長。2023 年中央一號文件中6 次提到農業保險,充分說明農業保險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性。農業保險可以避免直接補貼和平均補貼的低效性,對農業實施精準有效的保護,減少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保障農民收入,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農業保險是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劉穎(2018)[1]認為,農業保險是一種兼具政策性職能和市場化行為的風險管理工具,通過發揮風險保障,為鄉村振興提供重要支持,實現穩定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發展和繁榮農村經濟的目標。張碩等(2020)[2]分析得出,保險公司具有經營風險的專業優勢和鄉村振興背景下的政策機遇,可充分利用服務有效化解農業經營者面臨的風險。趙樂(2021)[3]指出,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階段,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穩定農民收入、提升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保護農村生態環境、改進農村社會治理、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建設等都對農業保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須農業保險有新突破。
具體到河北省農業保險的發展,丁辰(2017)[4]分析了河北省農業保險的現狀,發現其存在技術落后、缺乏創新、宣傳不到位等問題,提出應采取相應措施改善。岳靜(2020)[5]分析了河北省農業保險市場情況,認為保險公司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存在賠付不理想、創新不足以及科技水平亟須提高等問題。李玥(2020)[6]通過向河北省生豬養殖戶發放問卷的形式調查了農戶滿意度,結果反饋,客戶對保險公司理賠速度、服務水平、險種創新、保障程度等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滿意。
研究表明,鄉村振興戰略在給農業保險提供發展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業保險有能力也有必要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作為經營農業保險的保險公司有責任和義務做好農業擔保工作,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河北省從1982 年開始試辦農業保險,但因賠付率較高,保險公司虧損嚴重,未持續開辦形成規模,直至2007 年,中央財政將“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列入預算,河北省農業保險才算真正起步。河北省2007 年農業保險保費收入1.04 億元,2021 年農業保險保費收入51.72 億元,15 年間保費規模增長了將近50 倍,農業保險保障金額由2007 年的36.64 億元提高到2021 年的1 490.24 億元。農險保險實現了快速發展,整體規模不斷擴大,如圖1 所示。

圖1 2007—2021 年河北省農業保險保費收入
2007 年河北省財政廳印發通知,開始對能繁母豬保險進行補貼。2008 年河北省財政廳將小麥、玉米、棉花三大種植作物納入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范圍。2011 年河北省明確小麥、玉米、棉花、花生、馬鈴薯、大豆、水稻、油菜、能繁母豬、奶牛為補貼險種,設施農業為地方特色產業試點品種。2012 年,河北省財政廳將森林保險、育肥豬保險、甜菜保險列入財政補貼險種范圍。2016 年開始在部分試點地區開辦育肥豬B 條款保險,2019 年新增了高邑等22 個B 條款試點縣。2022 年,河北省財政廳增加了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主糧作物制種保險為政策性補貼性農業保險。2007—2022 年,政策性補貼險種由1 個增加到21 個,覆蓋了種植、養殖、森林、設施大棚等常見農產品種類,保障范圍不斷擴大。
2015 年根據中央農業保險保障水平覆蓋直接物化成本的要求,政策性小麥保險保額由4 500 元/hm2提高至7 500 元/hm2,玉米保額由3 900 元/hm2提高至6 000 元/hm2、水稻保額由4 500 元/hm2提高至9 300 元/hm2、花生和馬鈴薯保額由5 250 元/hm2提高至7 500 元/hm2。2016 年,奶牛養殖保險的保額由5 600 元/頭提高至8 500 元/頭。2019 年,面向適度規模經營農戶開辦大災保險提高保額,將原有小麥的保險金額由7 500 元/hm2提高到15 000 元/hm2,將玉米保額由6 000 元/hm2提高到10 500 元/hm2,將水稻保額由9 300 元/hm2提高到22 800 元/hm2。從原有的保障“直接物化成本”提升為保障“直接物化成本+地租”。2019 年,為做好生豬穩產保供工作,將育肥豬保額由7 500 元/hm2提高至12 000 元/hm2,將能繁母豬保額由1 000 元/頭增加至1 500 元/頭,2021 年明確繼續執行生豬保險提標政策。分階段在2021、2022 年選擇試點區域開辦小麥、玉米、稻谷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政策性小麥、玉米、稻谷的單位保額均有提高。
2007 年河北省開辦政策性農業保險時,僅人保財險和中華聯合財險兩家公司試點開辦。2015 年為規范市場秩序、激發承辦機構積極性,河北省引入中國人壽財險和中國太平洋財險兩家公司作為農業保險經辦機構,經辦機構達到了4 家。2017 年,河北省金融工作辦公室發文,在部分地市允許燕趙財險和安華農業河北分公司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2018 年擴大了兩家公司的試點經營市縣。2021 年,根據中國銀保監會的通知,河北省銀保監局明確了河北省內符合農業保險經營條件的保險公司,較之前增加了平安財險、陽光財險、大地財險、太平財險、國人財險和大家財險共6 家保險公司。至此,河北省可以開展農業保險的經營主體達到了12 家。
河北省農業保險經營主體不斷增加,市場競爭逐漸激烈。為避免惡性競爭,優化市場布局,提升農業保險服務質量,2021 年6 月,河北省財政廳對全省政策性農業保險承保機構進行了遴選。中選機構分別為人保財險河北省分公司、中華財險河北分公司、中國人壽財險河北省分公司、太平洋產險河北分公司、燕趙財險河北分公司、安華農險河北分公司。此外,平安財險、大地財險、陽光財險3 家公司獲得在局部試點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資格。
2010 年,河北省財政廳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規范農業保險工作費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了農業保險中工作費用的定義,制定了支付標準,規定了支付管理和使用管理的范圍。
2016 年,河北省財政廳會同省金融辦等七部門結合工作實際,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費用管理等有關問題的通知》,細化了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費用的主要內容、支出標準和管理規定,進一步明確了各有關部門的職責,規范管理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費用,保證政策性農業保險資金安全、合理使用。
2017 年,河北省財政廳發布關于印發《河北省農林業保險保費補貼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對農業保險的運行原則、補貼政策、保險方案、保障措施、預算管理、機構管理和績效監督等內容進行了詳細規定,河北省首次全面修訂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管理辦法。
2020 年,河北省財政廳等四部門印發了《關于加快河北省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提升農業保險服務能力、優化農業保險運行機制、規范農業保險市場秩序三大重點任務,標志著河北省農業保險從原有粗放式發展轉為高質量發展。
以河北省財政廳為主的主管單位對農險保險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為了保障財政資金安全、確保國家支農資金使用效果,財政廳等部門對農業保險的監管和績效考核力度也在不斷加大。
當前,我國農業生產呈現出散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并存的“二元化”格局,散戶仍是農業保險購買的主要群體之一。但散戶大都有其他收入作為主業收入,農業生產收入在其總收入中的占比較低,因此其對農業生產重視程度低、積極性低,對農業保險需求較小,不愿為農業保險投入更多的成本,保險意識有待增強。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具有規模化、集約化的特點,隨著農村年輕人口流失,農村人口老齡化、“空心化”問題嚴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農業生產中的占比進一步提高。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本較散戶高出地租、機械設備、灌溉設施等部分,其成本較高,急需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的高保障。目前,河北省完全成本保險僅在產糧大縣開辦,非產糧大縣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無法投保完全成本保險,現有政策性小麥、玉米、稻谷保額較低,無法滿足其需求。因此,急需擴大完全成本保險覆蓋范圍。
河北省特色農業產業資源豐富,目前有15 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涵蓋糧油、蔬菜、果品、中藥材、奶業等特色農業品種。發展特色農業產業能有效帶動農民增收,實現鄉村振興戰略中產業興旺的要求。河北省農業農村廳、財政廳出臺了多項特色農業保險獎補政策,但獎補均需要每年上報,可持續性有限。并且申請上級補貼資金需要縣級財政進行保費補貼,近些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縣區財政配套資金壓力較大,難以進行補貼,無法申請上級財政補貼,導致當地特色農業產業處于風險裸露狀態。
相對于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目前河北省整體農業保險面臨業務成本高、作業效率低、信息不對稱、合規隱患大、保險定價粗放等問題,導致保險公司經營成本提升、效率低下、浪費人力物力、無法快速精準定損理賠等,亟須通過增強科技應用解決相關問題。
目前,河北省農業保險保費中政策性險種占比高,2021 年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占整體保費的89.08%。保險公司更注重大塊政策性險種,將更多精力用于政府攻關上,在產品創新、提升服務方面投入不足,導致農業保險產品同質性強、同行競爭過度、價格下滑,保險服務創造的價值非常有限。加之基層保險公司經受階段性目標考核,更多注重短平快項目,忽視長期的經營品質提升,精細化程度有限,客戶對服務滿意度較低。
保險公司要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對農業保險進行宣傳,普及相關知識,提升農戶散戶對農業保險的了解程度和認可程度。可以發放宣傳頁、召開農業保險說明會、在村委會張貼宣傳海報等,語言要通俗易懂,便于接受。同時,開展新媒體形式的宣傳,如短視頻平臺,采取農戶喜聞樂見的形式介紹參保的意義和國家支農、惠農政策,提高散戶參保率。
隨著糧食價格上漲,農資、地租等成本不斷提升,普通的政策性小麥、玉米、水稻險種的保額與生產成本的差距越來越大。要在科學論證、測算的基礎上擴大三大主糧作物完全成本保險的試點范圍,充分保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經營成本,增強其擴大生產規模的信心,保障糧食安全。
特色農業產品附加值高、風險大、保費高,農戶難以負擔所有保費,急需財政補貼。建議選定河北省內一批具有特色的農業產業或項目,將其納入中央財政補貼范圍,進行常態化補貼,減輕基層財政負擔。擴大以獎代補的支持范圍,提高支持額度,助力地方特色農業產業快速發展,助力農民增收。
目前,各家經營農業保險的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科技應用體系,下一步需要進行內部科技應用之間的融合,提升使用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簡化農戶投保、理賠的流程,提升其對農業保險的滿意度。同時,要建立農業保險信息管理平臺,建立農業保險信息共享機制,加強數據監管,以信息相互檢驗杜絕重復投保、虛構標的等情況。
農業生產周期長、收益慢,根植于農業生產的農業保險有同樣的特點。保險公司內部需要建立長期考核機制,避免任務考核時間節點短期突擊行為。要著力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農業保險經營品質,加快對專業化、復合化人才的培養,要建立一支懂農業、精農險、高水平的農業保險服務隊伍。簡化承保理賠流程,精準承保理賠,降低基差風險,不斷提升農戶對農業保險服務的滿意度。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保險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更高的要求和挑戰,農業保險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滿足各方需要。河北省農業保險自開辦以來規模不斷擴大,保障品類不斷增多,保障水平不斷提高,政府支持和監管水平不斷提升,形成了良好的發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