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階段,關注學生對文本的閱讀,從打造精彩的語文課堂出發,指導學生更好地閱讀一些教材上的文章,能夠幫助學生重拾對閱讀的好感和信心,讓學生在深入閱讀文本的過程中獲得提升。對此,在整個閱讀環節,教師既需要關注和重視學生閱讀性思維的引發,又要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閱讀收獲,嘗試采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閱讀方式來輔助閱讀,讓整個文本的閱讀更有意義。此外,為了讓班級內的學生可以在語文課堂上閱讀更多的文本素材,教師需要對原有的閱讀教學模式進行調整,借用現代化手段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素材,在拓寬學生視野的基礎上,讓學生的閱讀更有效果。
關鍵詞:高中語文;有效閱讀;具體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30-0094-03
新課程改革十分關注和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收獲,而在高中語文課程中,讓閱讀教學煥發光彩勢在必行。但是,部分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文本的閱讀時遇到了阻礙。一方面,教師側重學生對一些考試內容的學習和記憶,對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閱讀很少關注,也很少為了學生的閱讀組織展開一些具體的文本閱讀活動[1];另一方面,文本閱讀活動的開展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一些教師為了不耽誤教學的進度,往往會忽視文本閱讀活動的開展,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閱讀活動也只是以簡單地閱讀一遍課文。就算是教師為學生開發和設計了一些文本閱讀活動,無論活動的內容還是活動的實施情況,都不理想,學生很難在活動中取得一定的收獲[2]。對此,本文從多個方向進行深度解讀和研究,希望可以為相關教師提供參考。
一、想法調整,讓學生閱讀性思維的形成成為可能
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文本閱讀思維,才能充分意識到閱讀在整個高中語文課程學習中的重要性,才能以更加主動且積極的姿態去配合教師進行授課。對此,為了讓閱讀教學工作達到理想的效果,教師需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想法,盡量在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中讓學生形成好的思維[3]。
以《記念劉和珍君》一課為例,一方面,為了改變學生對閱讀的態度,教師試著在班級內擴大了閱讀方面的宣傳引導,著重向學生強調了對教材文本進行閱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提高班級內學生對文本閱讀認識的基礎上,讓更多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展開閱讀活動。另一方面,為了更好地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文本閱讀上,教師可要求學生小組提前閱讀整篇課文,并在讀完課文之后在學習小組內對課文的寫作思路、課文具體講述了一件什么事以及課文主要記敘了劉和珍的哪些事跡、具體反映了劉和珍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等問題進行集中探討,讓班級內的學生在課前對閱讀的收獲進行詳細闡述,進而讓更多學生在閱讀和闡述自己的成果中形成一定的閱讀思維。
二、方法調整,讓學生對語文閱讀更有好感
教師從學生在課堂上的閱讀入手,選擇學生所喜歡的方式來指導閱讀,能夠更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班級內的學生在有效閱讀文本的過程中獲取更多的文本知識,這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有效閱讀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學環節,教師需要強調學生對一些教材文本的閱讀,多利用游戲化的方式指導學生閱讀。
以《包身工》的教學為例,一方面,為了更好地達到吸引學生的目的,教師嘗試為學生設計了“快樂閱讀”的比賽類的閱讀活動[4]。在此次“快樂閱讀”的比賽類閱讀活動中,學生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閱讀教材文本,并在閱讀完后嘗試回答一系列問題:“本文具體是以什么為線索進行相關材料的組織的?”“課文當中用到的材料一共分為兩類,一類是新聞紀實類,一類是背景材料,那么,本篇課文是如何將兩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的呢?”“包身工給資本家具體帶來哪些好處呢?”“作者對包身工的評價是什么?”……閱讀文本后回答出來問題最多的學生,即可獲得此次游戲的勝利。另一方面,為了改變學生的想法,讓學生逐漸喜歡閱讀文本的過程,教師為學生設計了一個以闖關為主的閱讀類游戲。在這一游戲中,教師將課文中一些重要的句式向學生進行直觀呈現和展示,特別要求班級內的學生逐一對呈現的句式進行解讀和研究,著重說一說這些句式在整篇課文當中所發揮的作用是什么。班級內學生積極參與此次閱讀類的闖關游戲活動,在參與的過程中獲得能力的提升,真正感受到閱讀的快樂所在。
三、模式優化,借現代教學手段豐富閱讀教學資源
教師僅指導學生對教材文本上的一些文章進行閱讀,是遠遠達不到提高學生語文課堂閱讀效率目的的。想要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閱讀更有成效,教師還需要正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在向學生呈現更多教材上沒有的閱讀材料的基礎上,更好地輔助班級內學生在語文課上的閱讀,讓學生在課內閱讀、課外閱讀同步進行的過程中拓寬視野,實現自身閱讀素材的豐富和積累。
以《荷花淀》的教學為例,一方面,為了助力學生在閱讀環節中形成愛國主義精神,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對閱讀文本的興趣,讓學生自行感受故事的情節,領略故事中人物在心理、性格上的特點,幫助學生初步形成愛國思想。另一方面,教師還巧妙地借用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不僅在課堂上向學生呈現了《紅星照耀中國》《鄧稼先》《新兒女英雄傳》《鐵道游擊隊》《紅巖》等紅色題材的讀物,還就這些書籍或文章組織了一次具體的文本閱讀活動。教師引導班級內學生任意選擇一篇文章或書籍中的一個章節進行閱讀,同時還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人機交互優勢,引導班級內的學生嘗試將自己在課堂上的閱讀收獲講給其他學生,由此實現閱讀成果的共享。
四、情境設置,帶給高中生更真實的閱讀感受
從學生良好閱讀感受的獲得入手,試著在語文課堂上為學生設置具體的文本閱讀情境,不僅可以把學生更好地帶入文本中,幫助學生領悟和感受文本的情感,同時還可以為教師更好地展開閱讀方面的教學工作提供多樣的選擇,有效改變以往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氛圍低迷的局面。
以《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為例,為了更好地把學生帶入文本中,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了解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全國人民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浴血奮戰的英勇實例,激發學生熱愛共產黨、懷念革命先烈的感情,教師直觀地為學生設置了“閱讀感悟”的情境[5]。在此次“閱讀感悟”的情境中,教師不僅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播放了電視劇《長征》的片段、播放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歌曲,同時還指導班級學生在閱讀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艱苦革命的英勇事例的基礎上,大膽談論自己的收獲。
五、活動舉辦,讓學生文本閱讀能力提升成為可能
在高中階段,教師關注學生對教材文本的閱讀,在課堂上多為學生提供一些閱讀教材文本的機會,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教材文本的過程中得到有效的訓練。因此,在整個閱讀文本的環節,教師可以舉辦一些閱讀類學習活動。當然,為了增強學生的閱讀效果,教師需要在活動后期進行反饋,發現活動組織與實施階段存在的問題,通過對問題的集中解決和處理,讓整個文本閱讀活動的開展更有價值。
以《〈論語〉十二章》為例,為了達到理想的閱讀教學效果,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了閱讀活動。在這一環節,教師明確地向學生設計和布置了以下思考任務:“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請試著舉例說明從這一章當中可以得到什么啟示?”“收集并整理課文當中所呈現的孔子的語錄,并試著說一說這些語錄對于我國傳統文化建設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通過對全篇課文的閱讀和理解,請試著簡要闡述一下學習與思考之間的辯證關系。”學生則需要在閱讀文本的基礎上高質量地完成,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當然,在整個活動結束之后,教師還需要嘗試引導班級內的學生簡要說明自己對課文中一些經典語錄的看法,并分享關于“在當今社會我們應該如何繼承和發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的觀點和想法,從而讓更多學生在學習本篇課文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充分發揮閱讀活動對學生產生的積極作用。
六、作業布置,提高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閱讀效率
對學生而言,完成閱讀類作業的過程是需要一定時間和精力的,而高中生最缺的就是時間。因此,想要讓閱讀教學工作高效展開,教師還需要關注閱讀類課后作業的布置,讓課后作業的布置成為提高學生課堂閱讀成效的有效舉措。
例如,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課教學中,教師為學生設計和布置了以下作業:
(1)利用課余時間試著再次閱讀課文的第一部分,歸納和整理出課文當中表明作者觀點和思路的主要句子,并在此基礎上試著總結和概括這一部分的行文思路和基本意思。
(2)試著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閱讀課文的其他部分,并在閱讀的過程中總結和概括這幾個部分所講述的內容具體是什么,以及哪些是需要我們注意的。
(3)請試著利用思維導圖來總結和概括全文的結構,并在此基礎上試著從議論文的結構角度來思考整個文章四個部分之間的關系具體是什么。
(4)回顧整篇課文,歸納和總結整個文章具體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作用是什么。
此次以閱讀為基礎的課后作業的布置,不僅豐富了語文課后作業的內涵,讓整個高中語文課后作業的布置變得更有價值,同時也讓學生在積極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極大地鍛煉和提升了學生的文本閱讀能力。可以說,以閱讀為基礎的課后作業對學生的作用非常大,能讓學生在高質量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中重拾繼續閱讀的信心和動力。
七、結束語
總的來說,教師從提高高中生在語文課堂上的閱讀效率入手,嘗試對指導學生閱讀文本的策略進行改變,不僅可以更好地讓學生閱讀教材文本,提煉文本中對學習有所幫助的內容,還可以改變以往閱讀教學被動的局面,真正讓閱讀成為學生學好語文的有效手段。對此,在課程教學階段,教師既要從“讓學生獲得好的閱讀感受”入手,嘗試為學生設置具體的閱讀情境,又要關注文本閱讀活動的舉辦,引導班級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文本閱讀能力的提升成為可能。此外,教師還需要創新和優化課后作業的布置,通過設計和布置一些閱讀類的個性化作業,讓學生在高質量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增加閱讀效果,真正意義上發揮閱讀對學生學好語文這門課程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玉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與方法淺論[J].課程教育研究,2020(20):108-109.
[2] 汪麗娟.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探析[J].試題與研究,2021(32):147-148.
[3] 林金山.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教師博覽,2021(12):20-21.
[4] 王磊.新課標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解析[J].試題與研究,2020(2):168.
[5] 李曉黎.解密背景·解讀細節·解析情感: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9):51-52.
作者簡介:慕芳蓉(1977.2-),女,甘肅鎮原人,
任教于甘肅省鎮原縣孟壩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