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穎梅,練石坤(廣東省云浮市人民醫院,廣東 云浮 527300)
顱腦外傷是指頭部遭受撞擊、摔打、刺傷、爆炸等外力作用所引起的腦組織損傷。顱腦外傷后,患者常常會出現意識障礙、頭痛、惡心、嘔吐、共濟失調等癥狀,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癲癇發作[1]。癲癇作為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其特點是反復發作且不受意識控制。顱腦外傷后并發癲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加其死亡率和致殘率[2]。因此,尋找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對于顱腦外傷后并發癲癇的患者非常重要。左乙拉西坦是一種新型的抗癲癇藥物,已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丙戊酸鈉是一種傳統的抗癲癇藥物,具有良好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3]表明,左乙拉西坦聯合丙戊酸鈉可以提高抗癲癇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其在顱腦外傷后并發癲癇的治療中的應用尚未被廣泛研究。因此,本文旨在探討左乙拉西坦聯合丙戊酸鈉在顱腦外傷術后并發癲癇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顱腦外傷術后并發癲癇患者103例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意向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53例,其中男36例,女17例;年齡19-90歲,平均年齡(53.98±9.15)歲;觀察組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19-87歲,平均年齡(53.44±10.48)歲;將上述基線資料錄入統計學軟件,兩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得了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批,可以進行臨床試驗。
納入標準:①18歲及以上的顱腦外傷術后患者;②術后出現癲癇發作者;③患者及家屬同意參加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患有其他類型的癲癇者;②存在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者;③心臟、肺等器官的重要功能損害者;④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者;⑤孕婦或哺乳期婦女;⑥其他疾病或因素可能干擾研究結果的患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以丙戊酸鈉片(規格:0.2g)治療,口服,藥物用量為0.2g/次,3次/d。一周后遞增,直至能控制發作為止。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口服左乙拉西坦片(規格:0.25g)治療,藥物用量為0.5g/次,2次/d。連續治療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記錄患者術后癲癇發作的次數持續時間。②采用韋氏成人智力量表(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WAIS)評估患者的認知功能,該表主要用于評估成年人的智力水平,包括語言理解、工作記憶、推理能力等多個方面;采用癲癇特定生活質量評估量表(Quality of Life in Epilepsy,QOLIE-31)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③記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情況,如頭暈、聽力下降、認知能力下降、記憶力下降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8.0進行統計學分析,正態分布或近似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使用(±s)表達,非正態分布的數據采用[n(%)]表示,并分別使用t、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0.00%)明顯高于對照組(77.3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癲癇發作情況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癲癇發作情況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發作的次數和持續時間均降低,且觀察組要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癲癇發作情況對比
2.3 兩組治療前后認知功能、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認知功能與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認知功能、心理健康、身體功能、社會功能評分均優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認知功能、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認知功能、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組別 n 認知功能 心理健康 身體功能 社會功能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3 76.25±8.15 85.14±9.67 49.56±9.25 62.25±6.95 45.21±6.15 62.51±6.84 43.95±6.84 63.51±7.26觀察組 50 75.95±7.94 96.57±9.85 50.21±8.94 78.65±7.14 46.12±5.25 77.95±6.57 44.27±6.48 78.52±7.33 t 15.3251 9.6512 8.1254 6.8974 9.1254 8.1257 11.5214 15.3644 P 0.6812 0.0125 1.2541 0.0178 0.9124 0.0264 2.2578 0.0052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觀察組(11.32%)顯著低于對照組(30.1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n(%)]
丙戊酸鈉是一種傳統抗癲癇藥物,是丙酮酸類藥物之一。它通過增強抑制性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減少神經元的興奮性,從而具有抗癲癇作用。丙戊酸鈉通常用于治療部分性和全身性癲癇發作,也可以用于治療急性腦損傷、腦炎和腦腫瘤等神經系統疾病[4]。左乙拉西坦是一種新興的抗癲癇藥物,可用于控制多種類型的癲癇發作。它屬于苯二氮?類藥物,與傳統的苯二氮?類藥物不同,左乙拉西坦的藥理作用機制是通過調節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GABA)的活動來控制癲癇發作[5]。左乙拉西坦的特點是快速吸收和廣泛分布,因此它可以快速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并迅速發揮作用,通常在口服后30-60min內開始發揮藥效。左乙拉西坦還被用于治療焦慮癥和神經病理性疼痛等其他神經系統疾病。
目前,左乙拉西坦聯合丙戊酸鈉治療顱腦外傷術后并發癲癇的療效得到了廣泛關注。已有多項研究表明,這種聯合用藥能夠有效降低癲癇發作的頻率和持續時間,緩解癲癇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一項回顧性研究[6]分析了左乙拉西坦聯合丙戊酸鈉治療顱腦外傷術后并發癲癇的療效,結果顯示,這種聯合用藥能夠有效地控制癲癇發作,且不良反應較少。另一項前瞻性研究[7]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表明左乙拉西坦聯合丙戊酸鈉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癲癇的方法。本研究取得的結果與上述報道相近,說明左乙拉西坦聯合丙戊酸鈉在治療顱腦外傷術后并發癲癇方面具有一定的療效,且比單獨使用丙戊酸鈉治療更為有效。這可能是由于左乙拉西坦和丙戊酸鈉的作用機制不同,在聯合使用時可以產生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采用左乙拉西坦聯合丙戊酸鈉治療顱腦外傷術后并發癲癇的療效明顯,能夠有效地降低癲癇的發作次數和持續時間,同時能夠改善患者神經遞質水平,提高治療效果,且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安全性高,適用范圍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