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玉萍(江西省贛州市第五人民醫院,江西 贛州 341000)
乙肝為我國發病率最高、流行范圍最廣的傳染性疾病,有病程長、病情反復及易傳染的特點,若不及時有效控制,可發展為肝硬化、肝癌等,導致患者出現諸多負性情緒[1]。單純的乙肝治療相對較為容易,但妊娠合并乙肝患者會擔心母嬰垂直傳播,并擔心長期用藥會對胎兒健康造成影響,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變化[2]。常規護理多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及健康指導等,因醫護人員工作量大及對患者自我管理要求較高,導致護理效果并不理想[3]。基于互聯網的護理干預可通過文字、視頻、語音等對患者實施一對一或一對多的交流,可更為直觀、全面及便捷地為患者提供相關信息[4]。基于此,本研究將重點觀察妊娠合并乙肝患者采用基于互聯網護理干預的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實施常規護理的40例妊娠合并乙肝患者的臨床資料,作為對照組,并收集同期在我院實施常規護理聯合基于互聯網護理干預的40例妊娠合并乙肝患者的臨床資料,作為觀察組。納入標準:符合乙肝診斷標準[5];簽署知情同意書;單胎妊娠;可熟練使用微信。排除標準:有既往精神病史或聽力、智力功能障礙;合并惡性腫瘤;合并其他肝臟疾病;合并其他傳染性疾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或糖尿病。其中對照組經產婦22例,初產婦18例;孕周18-24周,平均孕周(20.30±1.10)周;年齡21-36歲,平均年齡(28.75±3.16)歲。觀察組經產婦23例,初產婦17例;孕周18-24周,平均孕周(20.41±1.09)周;年齡21-37歲,平均年齡(28.60±3.09)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有可對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詢問病史、監測血壓和體重,并進行B超檢查、胎心監測、胎心聽診,通過宣傳資料、座談會及講座的方式為患者介紹相關知識,包括乙肝、妊娠等知識和相關注意事項,并實施心理護理、音樂身心放松及出院指導等。基于此,觀察組加用基于互聯網的護理干預:通過微信平臺對患者實施互聯網護理干預,主要包括:①組建微信群:科室護士為管理員,要求其熟練掌握微信平臺的使用功能,且性格好,具有調節群內氣氛的能力,并將患者邀請至微信群內;②編寫護理內容:管理員以視頻、文字、語音及圖片等方式對護理內容進行編寫,內容包括乙肝的傳播途徑、預防、治療過程等,并宣傳孕期預防保健知識,告知患者接種乙肝疫苗、注射乙肝免疫蛋白可有效對母嬰垂直傳播予以避免,從而減輕患者的擔憂情緒;同時管理員可通過編寫網絡開心段子,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讓患者保持心情舒暢,2次/d;③反饋:對于有疑問的患者,可通過微信直接與管理員交流,也可與群內的其他成員進行探討以解決疑問,群內成員可以相互進行鼓勵,鼓勵群內成員通過微信平臺轉發正能量健康知識,樹立妊娠信心,同時對于負面情緒較為嚴重的患者,管理員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以減輕其心理負擔。兩組均干預2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心理狀況:干預前后,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6]及抑郁自評量表(SDS)[7]進行評估,二者均包括20個項目,每個項目1-4分,標準分為得到的分數×1.25,滿分均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焦慮、抑郁狀況越嚴重。②自我效能:干預前后,采用分娩自我效能量表(GBSEI-32)[8]評估,包括2個分量表[自我效能期望量表(EE-16)、結果期望量表(OE-16)],均含有16個項目,每個項目1-10分,分值越高表示自我效能越強。③護理滿意度:采用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Cronbach'sα系數為0.870,包括交流體驗、業務水平、服務態度及溝通技巧等,總分100分,其中>80分為非常滿意,60-80分為滿意,<6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為非常滿意與滿意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年齡、孕周、SAS評分、SDS評分、GBSEI-32評分)采用±s表示,組間以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以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產次、護理滿意度)以%和n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心理狀況 兩組干預后SAS、SDS評分均比干預前低,且觀察組比對照組低(P<0.05);比較兩組干預前SAS、SDS評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SAS、SD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SAS、SDS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0.05。
時間 組別(n=40) SAS評分 SDS評分干預前對照組 54.37±5.39 58.20±5.19觀察組 54.20±5.46 58.09±5.33 t 0.140 0.094 P 0.889 0.926干預后對照組 49.37±4.85a 46.26±4.75a觀察組 38.26±3.59a 35.29±4.37a t 11.645 10.749 P 0.000 0.000
2.2 自我效能 干預后,兩組GBSEI-32評分均比干預前高,且觀察組比對照組高(P<0.05);兩組干預前GBSEI-32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GBSEI-32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GBSEI-32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0.05。
時間 組別(n=40) EE-16 OE-16 總分干預前對照組 80.16±10.37 82.30±10.63 162.46±15.37觀察組 79.85±10.75 81.95±10.86 161.80±14.69 t 0.131 0.146 0.196 P 0.896 0.885 0.845干預后對照組 89.22±10.35a 93.42±10.65a 182.64±18.72a觀察組 105.37±11.49a 108.75±12.39a 214.12±19.68a t 6.605 5.934 7.330 P 0.000 0.000 0.000
2.3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7.50%(39/40),比對照組的80.00%(32/40)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乙肝為常見傳染性疾病,發病原因較多,存在傳染性強及病程長的特點,且隨著病情進展可發展為肝硬化、肝癌[9]。相關研究[10]指出,妊娠合并乙肝會導致患者出現負面情緒,導致患者的免疫功能、內分泌系統或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不利于分娩;且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可能會引起黃疸、肝腫大及產褥熱等發生,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常規護理多對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并進行飲食、用藥、運動及出院指導,要求患者在出院后管理好自我行為,但部分患者缺乏乙肝及妊娠相關知識,導致常規護理效果并不理想[11]。
基于互聯網的護理干預以微信為平臺對妊娠合并乙肝患者開展延續性護理,不僅有文字聊天功能,并可轉發各種文檔,以便捷的方式為患者提供信息支持,有效提高了患者的信息獲取能力[12]。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SAS、SDS評分比對照組低,GBSEI-32評分比對照組高,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高,說明妊娠合并乙肝患者采用基于互聯網的護理干預可改善心理狀況,增強自我效能,提高護理滿意度。分析原因為:基于互聯網的護理干預通過微信平臺對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實施健康教育,以視頻、圖片、文字、語音等方式,有效糾正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對自身疾病的錯誤認知,有效提高了心理及社會應激能力;且基于互聯網的護理干預通過微信平臺播放輕松音樂或視頻對患者的心理情緒進行調節,可有效調節下丘腦釋放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減輕患者的應激反應,繼而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13]。同時基于互聯網的護理干預通過一對一、一對多的交流方式,有效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轉變不良行為,提高疾病的管理能力,使其正常進行工作、學習,樹立良好健康的生活觀念,增強患者的自我效能[14]。此外,基于互聯網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打破醫患之間的隔閡,有助于醫患之間的良好溝通及互動,與患者直接交流,進行開導鼓勵,同時患者之間可互相鼓勵、互相支持,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樹立患者保護嬰兒及順利妊娠自信心,增強自我效能,改善心理狀況,繼而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15]。
綜上所述,妊娠合并乙肝患者采用基于互聯網的護理干預可增強自我效能,改善心理狀況,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