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萍,劉向月,胡儀,何日姣,何文靜(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湖南 郴州 423000)
PICC是指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置管術,主要指對腫瘤患者外周靜脈進行穿刺置管,使導管尖端位置處于上、下腔靜脈之間[1]。研究[2]表明,PICC能夠有效降低外周靜脈反復穿刺對患者造成的痛苦及刺激性藥物對腫瘤患者外周血管產生的損傷,與中心靜脈置管術相比,PICC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便于攜帶等特點。但大多數患者存在對PICC置管知識了解較少、日常帶管生活質量差、不能準確識別并發癥等現象,影響帶管生活,嚴重的患者甚至需要提前進行拔管[3]。針對上述情況,本研究選取我院48例PICC留置管的腫瘤患者采用自我管理構建模式,分析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我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腫瘤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以擲硬幣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8例。納入標準:①患者臨床資料完整;②年齡均≥18歲;③所有患者均在本院進行PICC置管;④所有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存在溝通及認知功能障礙者;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患者;③存在嚴重性基礎疾病者;④中途出院或不能參與研究全過程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管理模式。患者接受日常管理服務,包含護理人員對其進行腫瘤及PICC置管術知識講解,并依據患者具體情況給予飲食、用藥等常規管理方法。
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自我管理模式構建,具體方法如下:①在腫瘤患者入院后發放具有針對性的腫瘤患者自我管理指導手冊,通過預防創口感染、遵醫囑服藥,盡可能減少患者手部觸碰導管外露位置的幾率。以使用PPT、錄制視頻發放知識手冊、創建微信公眾號、開展小講座等方式指導患者正確認識腫瘤疾病,增加對PICC置管術知識的了解。置管后,以講座的方式為患者講解PICC導管日常管理方法、PICC自我監測方法、帶管心理管理及正確識別留置管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感染初期癥狀,20-30min/次,2次/周。根據患者疾病的不同需求幫助其制定服藥計劃表,以月為單位,包含正確服藥時間及劑量、復查時間。②置管時指導患者配合PICC專科護理人員順利置管,置管后,24h內密切關注患者置管部位有無滲血情況及各項生命體征。在院內以制定計劃表的方式幫助腫瘤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定每日就寢時間、起床時間,叮囑患者家屬幫助其保持每日睡眠時間≥7h,天氣變化明顯時,提醒患者及時添減衣物。明確計劃表的獎懲制度,以給予水果作為獎勵方式,以要求患者熟記PICC相關知識作為懲罰方式;通過言語方式為腫瘤患者講述提高PICC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指導患者與家屬、護理人員進行有效溝通,增加家屬陪伴時間。每日查房時向患者及家屬強調主要照顧者在腫瘤患者帶管期間的作用。③患者出院后,以電話回訪、微信建群、建立網絡平臺等方式,在網絡平臺或微信公眾號上發布PICC手冊、PICC居家自我管理內容及PICC定期維護的內容,強調其重要性及必要性。通過創建微信群的方式聯系腫瘤患者主要照顧者,隨訪時間自第1周開始,1次/周,之后2次/周。④在患者進行復查時,對自我管理效果不佳的患者給予一對一的強化教育;詢問患者上一次復查間隙的居家自我管理效果,與患者共同制定下一次復查間隙的自我管理目標及計劃;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召開病友會,對腫瘤患者進行自我管理知識的強化教育,并傳授PICC拔管后出現不良反應的應對方法。
1.3 觀察指標 ①自我管理能力。以自我管理能力量表(CPPSM)進行評估:共七個維度,采用5級評分法,144分≤總分<175分為PICC自我管理能力達中上水平,108分≤總分<144分為中等水平,總分<108分為較低水平,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與分值呈正比。②不良事件發生率。③生活質量及自我效能評分:以生活質量(QLQ-C30)量表測評,患者生活質量水平與分值呈正比;以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進行評估,共10個項目,總分<10分為很低水平,10分≤總分<20分為偏低水平,20分≤總分<30分為較高水平,總分≥30分為很高水平,患者自我效能與分值呈正比。④并發癥發生率。⑤自理能力評分:以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評估,總分100分,60分≤總分<100分為良好,生活基本可以自理;40分≤總分<60分為中度功能障礙,生活需要他人幫助;20分≤總分<40分為重度功能障礙,生活依賴明顯;總分<20分為完全殘疾,生活完全依賴他人。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χ2檢驗,計量資料以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意義。
2.1 自我管理能力 管理后,組間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日常生活管理 帶管運動管理 導管管理信心 導管維護依從性管理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研究組 48 18.35±4.17 27.44±5.11* 15.35±2.56 23.66±1.85* 10.36±2.69 18.11±1.31* 9.65±1.16 18.44±2.15*對照組 48 17.69±4.11 24.59±4.01* 15.33±2.35 22.56±1.65* 9.89±2.63 17.32±1.12* 9.54±1.14 17.44±2.01*t 0.781 3.040 0.040 3.074 0.866 3.176 0.469 2.354 P 0.437 0.003 0.968 0.003 0.389 0.002 0.640 0.021
續表2
表2 兩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對比(±s,分)
注:與本組管理前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日常導管觀察 信息獲取 異常情況處理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研究組 48 10.32±1.98 18.45±2.01* 3.65±0.12 9.51±1.44* 11.35±2.47 28.75±3.54*對照組 48 10.30±1.91 17.44±2.31* 3.61±0.17 8.89±1.07* 11.39±2.46 27.34±1.64*t 0.050 2.285 1.332 2.394 0.079 2.504 P 0.960 0.025 0.186 0.019 0.937 0.014
2.2 不良事件發生率 研究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n(%)]
2.3 生活質量及自我效能評分 管理后,組間生活質量及自我效能評分差異顯著(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生活質量及自我效能評分對比(±s,分)
表4 兩組生活質量及自我效能評分對比(±s,分)
注:與本組管理前相比,*P<0.05。
組別例數生活質量 自我效能認知功能 情緒功能 軀體功能 角色功能 社會功能 整體生活質量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研究23.56±2.11*對照組 48 63.35±5.84 75.38±4.16*62.33±2.57 71.05±4.68*64.35±4.16 70.22±2.49*62.44±1.98 71.66±4.45*62.89±1.00 74.48±3.65*60.36±2.68 73.12±2.33*13.47±1.05組 48 63.33±5.78 22.05±2.10*t 0.017 2.907 0.058 2.092 0.048 2.145 0.075 2.078 0.205 2.288 0.184 2.781 0.092 3.514 P 0.987 0.005 0.954 0.039 0.962 0.035 0.940 0.040 0.838 0.024 0.855 0.007 0.927 0.001 73.03±3.75*62.36±2.48 69.31±3.36*64.39±4.01 69.29±1.68*62.41±1.94 70.03±3.12*62.84±1.36 73.03±2.44*60.26±2.65 71.89±1.99*13.45±1.07
2.4 并發癥發生率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2.5 自理能力評分 管理后,組間自理能力評分差異顯著(P<0.05),見表6。
表6 兩組自理能力評分對比(±s,分)
表6 兩組自理能力評分對比(±s,分)
注:與本組管理前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吃飯 穿衣 上下樓梯 活動 洗澡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研究組 48 2.14±0.15 3.01±0.13*對照組 48 2.11±0.13 4.68±1.31*2.34±0.11 5.68±1.21*2.47±0.22 4.67±1.31*4.14±1.15 9.68±1.31*1.02±0.11 2.94±0.10*t 1.047 2.966 1.070 3.045 0.271 2.590 0.129 3.003 0.407 2.957 P 0.298 0.004 0.287 0.003 0.787 0.011 0.898 0.003 0.685 0.004 3.89±1.30*2.31±0.16 4.87±1.39*2.46±0.13 3.98±1.30*4.11±1.13 8.88±1.30*1.03±0.13
目前PICC已廣泛用于靜脈營養、腫瘤化療等領域,腫瘤化療的主要特點在于治療周期較長、化療療程較多、住院化療時間過短、化療間隙時間較長等。國內外研究進展[4-5]顯示,PICC置管所致并發癥中患者因素占主導地位,因患者自身疾病影響、缺乏對PICC置管的正確認知、出院后帶管依從性差以及缺乏對異常情況的判斷能力等,難以有效降低PICC置管并發癥風險。有學者提出,目前國外采取PICC置管的患者出院后導管維護主要由社區護理人員負責,但考慮到我國的差異性,患者帶管期間有多種選擇,例如返院維護、社區維護等[6]。但無論選擇哪種維護方法,患者均需要進行細致、長期、有效的自我管理。本研究通過對我院48例腫瘤患者應用PICC留置期間進行自我管理構建,觀察其應用效果。自我管理模式最早應用于心理治療領域,通過展開健康知識教育的方式以達到增加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能力,從而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效能,幫助其樹立對疾病的正確認知,一方面能夠使患者明確不良事件及并發癥發生癥狀、預防不良事件發生的有效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并發癥及不良事件發生風險。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與上述結論相符。本研究通過組織患者進行PICC置管及自我管理相關知識的普及,幫助患者形成對腫瘤及PICC置管的正確認知,研究結果顯示,管理后組間自我效能評分差異顯著(P<0.05),與相關研究[7]結論相符合。通過幫助患者在院內制定相關計劃表,可提升導管維護、服藥依從性,研究組管理后自我管理能力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通過幫助患者養成自我管理能力,出院后以微信建群、建立網絡平臺等方式幫助患者養成定時復查、居家維護的良好習慣。管理后研究組生活質量及自理能力均高于對照組(P<0.05),與許俊娥[8]等人研究結論相一致。
綜上所述,自我管理模式的構建對改善腫瘤患者PICC留置期間的自我效能效果好,可有效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提高生活質量,臨床應用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