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燕(浙江省紹興市中心醫院醫共體華舍分院,浙江 紹興 312030)
慢性乙型肝炎是指乙型肝炎病毒侵入機體引起感染的肝臟疾病,且持續時間超過6個月[1]。患者患病后反復出現乏力、食欲減退、厭油、尿黃、肝區不適等癥狀,如未規范治療,隨著病情不斷進展,肝臟會發生不可逆性損傷,甚至可能發生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肝癌,嚴重者將失去生命[2-3]。對于該類患者,治療時除需改變生活習慣和飲食方式,還需予以相應的抗病毒藥物、保肝藥物治療,以此緩解疾病癥狀,維護患者肝功能,利于病情恢復[4]。有的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了解和認知程度不足,對治療內容了解不全面,難以更好地遵循醫生的要求用藥,導致疾病治療效果不佳,并容易產生護患糾紛,對護患友好關系產生不良的影響[5]。PDCA循環法為一種新興的質量管理法,此管理法從計劃階段、實施階段、檢查階段以及處理階段入手落實,管理具備動態化,是一種持續性改進的循環管理方法。選取更為適宜的護理形式,降低上述問題發生的風險,對提升療效以及延緩疾病進展至關重要。本研究選取時間段為2020年1月-2022年12月,抽取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6例為研究對象,分析PDCA循環護理運用的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為2020年1月-2022年12月,選取此時段我院收治的10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隨機分組為傳統組、實踐組,每組53例。傳統組資料:男女患者的比例為29∶24,年齡為32-79歲,均值區間為(55.63±3.28)歲;病程為1-7年,均值區間為(4.07±1.02)年;文化程度:高中以下、高中及以上依次為31例、22例。實踐組資料:男女患者的比例為28∶25,年齡為34-77歲,均值區間為(55.39±3.32)歲;病程為1-7年,均值區間為(3.96±1.03)年;文化程度:高中以下、高中及以上依次為30例、23例。評析、處理兩組的一般基礎資料,波動性較弱,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納入要求:①對慢性乙型肝炎診斷依據滿足者;②接受免疫學檢測確診者;③意識狀態清醒者;④于知情同意書對應位置簽好姓名者;⑤認知功能良好者。
篩除要求:①甲型、丙型肝炎患者;②意識、精神障礙患者;③自理能力喪失者;④拒絕參加研究者。
1.2 護理方法 將傳統護理方式運用到傳統組患者中,具體包括:護士需要為患者進行情緒紓解,維持良好心態;糾正不良作息習慣,維持較好的身體素質;科學規劃膳食,控制蛋白攝入,維持良好的營養狀態;遵醫囑使用藥物,減少肝臟損傷,利于肝功能恢復;做好安全防護,定期更換衣物并單獨清洗,維持居住環境干凈整潔,減少傳播風險,維護護患安全。
將PDCA循環護理運用到實踐組患者中,具體包括:①成立PDCA循環護理團隊:團隊由科內專業水平較高的護理人員組成,所有成員均需要學習慢性乙型肝炎相關知識,掌握PDCA循環護理內容,培訓具體的護理技巧,為日后更好地護理患者奠定基礎,確保護理服務質量。②實施PDCA循環護理服務:第一,計劃階段:根據以往科內護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資料進行分析,了解以往存在的護理問題,深入研究探討,找出具體的影響因素,如健康教育不到位引起的認知水平不高、未能正確認識疾病或家屬關懷不到位引起的不良情緒、安全防護不到位引起的病菌傳播,危害護患生命健康等。第二,實施階段:根據相關影響因素,制定對應的護理策略。在健康教育上,需要以患者理解能力為基礎,利用簡單易懂的話語講解慢性乙型肝炎的定義、病因、典型癥狀、危害等知識,幫助患者建立正確認知,減少陌生感,提高患者配合度;借助宣傳冊、宣傳視頻等工具,呼吁其參加院內宣講會,以此加深患者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同時還應普及治療知識,增加其對治療知識的認知,提升依從性。在情緒紓解方面,需明確患者心聲,增加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形成親密護患關系;耐心與其溝通,引用成功治療案例,激發患者康復信心;與家屬進行溝通,多給予患者關懷和鼓勵,減少患者的孤寂情緒,利于其心態平和。在安全防護上,強調乙型肝炎的危害和傳播途徑,提高患者對疾病的重視程度,告知其應避免獻血,從而降低乙肝病毒傳播風險;囑患者勤洗手,并使用獨立的生活用品,減少病菌傳播風險;建議患者家屬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或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從而預防乙肝感染,確保生命安全。第三,檢查階段:每個月對科內實施護理內容的效果進行分析評估,做好相關質控管理工作,并開展研討會,對存在的護理問題進行研討,不斷評價實施效果。第四,處理階段:根據檢查階段出現的問題,及時處理分析,制定相應的改進方案,并在日后落實,實現護理效果的持續改進。
1.3 觀察指標
1.3.1 分析兩組護理前和護理后的健康認知水平 健康認知水平運用自擬的百分制問卷評估,滿分為100分,且分值與其成正比。
1.3.2 分析兩組護理前和護理后的依從性評分 依從性評分運用自擬的問卷評估,滿分為100分,且分值與其成正比。
1.3.3 分析兩組護理前和護理后的慢性肝病問卷量表評分 慢性肝病問卷量表評分主要從腹部癥狀、乏力、全身癥狀、焦慮、情感功能、活動六個方面進行分析,均運用1-7級評分法,得分越高即表示肝病情況對患者的影響越少,生活質量越佳。
1.3.4 分析兩組護理后護理滿意率 特別滿意:患者對全部護理服務都滿意;一般滿意:接受護理后患者對多數服務內容滿意;不滿意:接受護理后患者對極少服務內容滿意。護理滿意率=特別滿意率+一般滿意率。
1.3.5 分析兩組護理后的護患糾紛事件發生率 護患糾紛事件發生率計算公式為(護患糾紛事件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選取SPSS23.0軟件系統開展計算,對于滿足正態分布如慢性肝病問卷量表評分等此類數據使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執行t檢驗;對于護理滿意率等數據使用[n(%)]表示,開展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護理前和護理后的健康認知水平、依從性評分 在護理后,實踐組的健康認知水平、依從性評分高于傳統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健康認知水平、依從性評分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健康認知水平 依從性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實踐組 53 69.84±3.28 88.65±5.31 71.33±4.12 91.21±5.28傳統組 53 69.92±3.35 82.74±6.99 71.35±4.15 85.43±6.09 t - 0.1242 4.9014 0.0248 5.2206 P - 0.9014 0.0000 0.9802 0.0000
2.2 對比兩組護理前和護理后的慢性肝病問卷量表評分 護理后,實踐組的慢性肝病問卷量表評分高于傳統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慢性肝病問卷量表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護理前后慢性肝病問卷量表評分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腹部癥狀 乏力 全身癥狀 焦慮 情感功能 活動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實踐組 53 13.84±1.11 28.74±2.08傳統組 53 14.02±1.13 16.94±2.29 19.25±2.04 25.96±2.17 12.68±1.05 36.79±3.27 22.16±2.01 26.94±1.45 22.37±2.46 34.02±3.47 12.43±1.76 25.93±2.15 t - 0.8272 4.2655 0.0503 5.9978 1.5021 14.5354 0.5606 9.4051 0.0833 13.0166 0.0581 6.8384 P - 0.4100 0.0000 0.9599 0.0000 0.1361 0.0000 0.5762 0.0000 0.9337 0.0000 0.9537 0.0000 15.03±2.32 19.27±2.05 23.42±2.19 13.02±1.27 25.44±4.65 22.38±2.03 24.16±1.59 22.41±2.48 25.98±2.86 12.45±1.78
2.3 對比兩組護理后的護理滿意率 實踐組的護理滿意率高于傳統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率對比[n(%)]
2.4 對比兩組護理后的護患糾紛事件發生率 在護理后,實踐組有1例發生護患糾紛事件,未發生護患糾紛事件有52例,護患糾紛事件發生率為1.89%;傳統組有8例發生護患糾紛事件,未發生護患糾紛事件有45例,護患糾紛事件出現概率是15.09%。兩組間比較,χ2=5.9496,P=0.0147(P<0.05)。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傳染科診治患者中占比較高,具有患病率高、病程遷延的特點[6]。該病為乙類傳染病,主要傳染源為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攜帶者,且傳播途徑包括母嬰傳播、血液傳播、性傳播等[7-8]。典型癥狀為食欲下降、頭暈、睡眠不佳、倦怠、尿黃、上腹不適、稀便、肝掌、蜘蛛痣,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水平[9-10]。治療中輔以適宜護理服務可逐步鞏固治療效果,避免多種影響性因素對疾病預后造成影響,導致患者病情穩定性不良。傳統護理雖可發揮護理效果,但其在認知層面、安全防護方面有所欠缺,病情控制效果不佳[11-12]。而PDCA循環護理為全面質控護理形式,可彌補傳統護理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成立PDCA循環護理團隊,護理人員通過學習慢性乙型肝炎相關知識,培訓PDCA循環護理技巧,進而增強護士綜合實力。通過實施PDCA循環護理服務,于計劃階段調查以往慢性乙肝患者護理情況,找出影響護理效果的因素。于實施階段根據相關影響因素,制定對應的護理策略,如從多角度開展健康教育,強化患者認知水平,增強患者依從性;從多方面疏導患者情緒,培養治療信心,維持樂觀心態;從個人衛生和疫苗注射等方面減少病菌傳播,維護患者、家屬以及護士的生命安全。于檢查階段,月末評估當月實施效果,利用研討會深入分析問題,為之后處理提供參考。處理階段則根據檢查階段的問題制定改進護理方案,不斷提升護理效果,增強護理服務質量[13-14]。本研究分析發現,護理后實踐組患者的健康認知情況以及依從性評分、慢性肝病問卷量表評分、護理滿意率均高于傳統組,且護患糾紛事件發生率較低(P<0.05)。由此可知,PDCA循環護理為高效護理形式之一,對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穩定病情有積極作用。
總而言之,相較于傳統護理方式而言,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運用PDCA循環護理的效果較好,能夠拓展患者健康認知,改善肝病癥狀,提高患者依從性和滿意率,降低護患糾紛事件發生率,利于形成友好護患關系,建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