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貴陽市省府路小學 沈蘇英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我們能了解各種領域的知識,拓寬視野,增長見識,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儲備和能力的提升,更有助于培養我們的思維能力。2017年,我們對“閱讀”有了進一步的思考,在多年語文學科閱讀實踐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打破語文學科閱讀專屬的壁壘,開啟了立足課堂,以生為本的全學科閱讀的實踐與探究,逐步形成了“基于生本理念下的小學全學科閱讀模式”。
閱讀的重要性雖然已全民共識,但為了全面了解閱讀教學存在的具體問題,我們在各校區展開了問卷調查和教師訪談。結果發現,小學閱讀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觀念偏
大家普遍認為閱讀是語文學科的事情,閱讀過程過度關注知識價值,忽略學生閱讀意識、閱讀習慣的培育,更少關注學生在閱讀中的生命體驗。學生閱讀主要是為了提高學業成績,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他們都會不自覺地將閱讀與學業成績掛鉤,僅有少部分學生將閱讀活動與閱讀能力的提升關聯在一起。
2.閱讀窄
小學生的閱讀范圍主要停留在語文學科閱讀上,忽視其他學科的閱讀和多學科融入。如數學、科學、道法、美術、音樂等。并且,閱讀局限于課堂和書本,課外拓展閱讀不足。小學生在選擇讀物時,更多的是傾向于語文學科涉及的人物故事類書籍,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相關的書籍涉及較少,閱讀視野不寬。
3.讀得淺
我們還發現小學生閱讀更多注重知識點的識記,忽視背后的原因分析,閱讀過程淺層和表面化。閱讀方法則停留在一般性閱讀上,深層次的內化思考缺失,更少有學生能對閱讀內容進行質疑和提問。
4.評價乏
我們小學生閱讀的評價也較為片面,主要停留在相關活動的評獎和教師口頭上的表揚,缺少過程性的評價、多維度的評價,閱讀評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夠,大多數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都沒有明確檢測和激勵措施。
基于生本課堂教育教學理念下的全學科閱讀不同于“全員閱讀”“大閱讀”“群文閱讀”“海量閱讀”等,更關注閱讀種類、閱讀主題、閱讀內容等方面的“全”,是系統的、全面的、個性化的新型立體閱讀。
1.樹立“以讀促學”的全科閱讀教學理念。觀念是行為的先導。古語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因此,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然而,在一線教學中,人們總是陷入只有語文才需要閱讀的誤區。本成果秉持“閱讀是生命存在形式”的價值追求,強化“以讀促學”(即通過閱讀進行學習)理念,強調全學科覆蓋、全方位鏈接、全時空推進,真正從學生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角度,全面認識和把握閱讀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同時,將“閱讀”從單純的語文素養范疇轉向學習能力體系,把閱讀引向數學、科學、音樂、美術、英語等所有學科,實現科內與科外、課內與課外的結合的整合,進而實現知識點之間的融會貫通、課堂內外的科學溝通、學科之間的有機融通,最終實現閱讀教學由學科本位走向“全人”發展。
2.構建全學科閱讀課程。整合各學科閱讀資源,設置基于課本的“教材+”學科閱讀課程和基于主題項目化特色的“1+X”(1為必讀書目,X為選讀書目)全學科閱讀課程。其中,“教材+”學科閱讀課程是基于教材篇目的拓展,如統編版三年級教材《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篇目,教師可以拓展至《夜雨寄北》、《靜夜思》、《游子吟》等閱讀篇目,并要求學生完成讀書卡。另外,設計基于主題特色的“1+X”(1為必讀書目,X為選讀書目)全學科課外閱讀課程,為學生架構起一張多姿多彩的閱讀之網,拓展學生閱讀“廣度”。如: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教材+”閱讀課程
3.立足生本,優化全學科閱讀模式。將學生置身于多學科體系中,以學科知識為原點,以特定學段學科知識框架為半徑,立足“單元整體”視角,以生為本,將大量的課外閱讀內容納入到課程體系之中。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基于學科課堂和學科活動,以課文為“瓜”、以單元主題為“藤”開展課內閱讀,用“藤”串“瓜”,即每講一篇課文,都要附加若干與之對應的課外閱讀,豐富課內閱讀內容;同時,注重課外閱讀,以“1+X”課外閱讀書目為網,用“網”串“藤”,全面提高學生閱讀“深度”,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如:


4.生本發展,設置多元評價體系。在生本發展的目標下,積極探索構建“課內過程性評價+課外閱讀評價+閱讀競賽”等多元評價體系。其中,“課內過程性評價”主要通過閱讀檢測題、作品內容檢核表、表現性評價任務單、學生作品展評等多種評價形式進行,“課外閱讀銀行卡評價”是以“閱讀存折”的形式記錄閱讀情況,儲存“圖書幣”,期末舉行“圖書幣購書活動”,用相應的幣值換取自己需要喜歡的書籍,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做到“以評促讀”,拓展學生閱讀“厚度”。如:


5.生本閱讀,營造書香氛圍。學校是孩子成長的樂園,創設“書香”環境,在教學樓各樓層的緩步廳設立“書吧”,根據學生的年段特點放置合適的書籍,全天候開放。學生可坐可立,書本伸手就能取閱。以生為本,讓學生盡情浸潤在書香中,實現“人在書中,書在手邊”的良好閱讀氛圍,提高學生閱讀“溫度”。
校園里的“書吧”


“小學全學科閱讀教學模式”是基于生本課堂理念下,我們對閱讀的創新和嘗試,通過我們的探索并實踐的一種多學科立體化教學模式。在這樣的實踐中,師生閱讀觀念得以更新,實現閱讀教學由學科本位走向“全人”發展;同時,構建了全學科閱讀課程,為學生架構起一張多姿多彩的閱讀之網,拓展學生閱讀“廣度”;再次,本成果還優化全學科閱讀模式,提高學生閱讀“深度”。此外,全學科閱讀還積極探索構建“課內過程性評價+課外閱讀評價”等多元評價體系,強化學生閱讀“厚度”。同時,通過實踐探究還創設“書香校園”環境,讓學生盡情浸潤在書香中,實現“人在書中,書在手邊”的良好閱讀氛圍,提高了學生閱讀“溫度”。
當然,在探索與實踐過程中也存在了一些問題,主要體現為“全科閱讀”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大拼盤”現象,仍需進一步融入;閱讀教學方法還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大膽創新,進一步優化。
未來,我們將“仰觀吐曜、俯察含章”,繼續潛心研究,深耕實踐,不斷推進我校基于生本理念下的全學科閱讀,用我們省府教育人的努力,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