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哲 安徽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與創意學院
奧運會宣傳海報是面向世界展現民族文化的直接窗口,歷來受到各個主辦國的高度重視。宣傳海報亦是2022 年北京冬奧會重要的視覺形象組成部分,是彰顯中國文化自信、營造冬奧氛圍、推廣冰雪運動、傳播華夏文明的重要手段。北京2022 年冬奧會宣傳海報以冰雪體育運動為主題,融入了中國文化、城市風貌、冰雪運動等多種設計元素,體現了中華文化底蘊與奧林匹克精神的統一,讓世界人民看見了東方之美、中國之美,感受到新時代中國的設計力量。本文挑選其中4 組海報作為分析對象,探尋東方美學對現代中國藝術設計的啟迪。
海報設計主要是指設計師將所需要傳達的信息通過分層和歸納后,運用圖形圖像、文字和色彩進行有機編排,形成主題明確的視覺畫面,對受眾進行信息傳達的藝術設計表現形式。作為信息傳播的重要手段之一,海報設計在現代各行業、各領域的視覺宣傳策略中依舊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
從1912 年瑞典斯德哥爾摩奧運會開始出現正式的奧運宣傳海報,奧運海報設計的發展距今已逾百年歷史。在信息交流和溝通工具不發達的年代,奧運會的宣傳主要依賴于印刷品,海報便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手段。隨著時間的推移,奧運宣傳海報逐漸成為奧運會一種形象代表和標志,也逐漸成為舉辦國最為重視的文化傳播項目之一。它不僅作為傳達奧林匹克精神和賽事信息的載體,還發揮著向世界各地傳播主辦國本土文化、推進文化輸出和國家形象建設等重要作用。從1924 年到2022 年,縱觀近百年歷史中的冬奧會主題海報設計,從古典主義到現代主義設計風格,從插畫到攝影再到使用圖形符號表現主題,表現形式不斷推陳出新,也映射著不同國家和地區設計師在一定時代及環境下的審美情趣和創作觀念。
東方美學是關于生命和生態的美學,東方美學思想的哲學思想基礎是萬物有靈觀和萬物同情觀。它產生于人類與自然萬物交往的實踐活動之中,它以“生命為美”,以體現充盈的生命之氣為美,以顯示旺盛的生命力的東西為美。[1]季節與節氣便是其中的典型產物,從冬奧會開幕式上“二十四節氣”視頻節目就可見其對中國人民有著非常重要的實用與精神意義。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以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冬天,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冬,即“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后萬物開始閉藏。冬季的景色靈動飄逸、空寂高遠,自古帶給人們很多視覺上的靈感。“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種深含禪意的詩句,若轉換成視覺設計的語言就是簡約、極簡,少即是多。除此之外,一提到冬季,就會使人聯想到“歲寒三友”或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沉浸在中國人骨子里的東方美學讓詩、書、畫相互貫通,意象之美與視覺之美相互滲透啟發,同樣的,在2022 年北京冬奧會宣傳海報中,東方美學與現代設計美學有著強烈的關聯性,可以相互貫通融合。
在官方公布的2022 年北京冬奧會的一組宣傳海報畫面中(見圖1),吉祥物“冰墩墩”與“雪容融”位于畫面中部,成為版面的視覺中心,周圍則以傳統剪紙圖案作為背景元素營造出喜慶而又熱烈的畫面氛圍。剪紙藝術是我國最古老的工藝美術之一,飽含自然、稚拙、淳樸的東方人文之美。剪紙藝術家會使用諸多的象征性符號來滿足自身的藝術表達需求。符號元素的應用也豐富了民間剪紙藝術的文化內涵,符號的象征意義與對人類思維的導向作用通過剪紙藝術得以體現。如海報中的公雞剪紙圖案象征光明與生機,在傳統民間剪紙藝術中,公雞形象被視作報曉靈物,是太陽的化身,可以驅趕一切黑暗,恢復世界的生機。同時“雞”諧音“吉”,亦飽含吉運來臨的美好寓意。除此之外,畫面中還飾有剪紙藝術中常見的牡丹等花鳥元素,在民間剪紙藝術中,牡丹、喜鵲的圖案寓意喜上眉梢、和睦與團圓,傳達出我國作為東道主喜迎八方來客之意。由張素筠設計的海報《熱情連接世界》中,她將奧林匹克的象征性符號奧運五環融入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符號“中國結”(見圖2)。中國結最核心的五個圈正是奧運五環的顏色,與其他部分相互交織象征和諧友愛,雪花圖形的加入則使冬奧會主題更加明確。無論是中國人還是海外人士,在看到這樣由簡潔明了的圖形符號構成的畫面時,都可以進行圖形語意的解碼,了解設計師的設計意圖和主題思想,找到共鳴和情緒激發點。

圖1 2022 年北京冬奧會宣傳海報

圖2 《熱情連接世界》張素筠/作
一個民族、時代和社會的藝術作品特征必然與這個民族、時代和社會的哲學發展相聯系。在中國,以孔孟、老莊為代表的哲學思想對中國文化藝術領域發展影響頗深,“畫以立意”“樂以象德”“文以載道”“詩以言志”便是例證。談到“畫以立意”,海報設計與繪畫藝術一樣,亦是通過圖形、文字、色彩等視覺符號進行藝術表現和信息傳達。“畫以立意”的中國古典美學思想又給中國設計師提供了區別于西方的海報設計思路。在此次冬奧會宣傳海報設計中,我們便可以尋見設計師創新運用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構建具有東方美學意境的海報作品。作品《咱們的奧運會》將東方審美獨有的“留白”藝術融入現代設計表達之中。留白,是東方人在藝術表現中鐘愛運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在中國傳統繪畫中有“計白當黑”的說法。《畫筌》中寫道:“虛實相生,無畫處皆為妙境。”畫面之中的空白之處使人思維活躍,產生豐富聯想,形成愉悅的美感享受。在中國北方,大眾素來喜愛在結冰的湖面上溜冰車、滑冰等,設計師顏冬敏銳地捕捉到這一傳統文化現象,將民間冰上運動的人物形象轉化為視覺元素排布在畫面中形成視覺焦點,其余部分則借鑒中國傳統山水畫“留白”技巧,通過大面積圖形概括和弱化色彩對比,使畫面洋溢著空曠、柔美、靜謐的東方氣韻,盡顯包容與豁達。
在追溯傳統文化的設計潮流中,民俗文化作為東方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將其和諧融入現代平面設計之中,是一個值得探討和實踐的課題。由山西傳媒學院教師孔維康設計的宣傳海報作品《傳統中國年,傳奇冬奧夢》(見圖3),畫面以紅底灑金為背景,烘托出熱烈而歡快的畫面氣氛,以水墨筆觸所勾勒出來的冰球、滑冰痕跡,既是冰上運動的軌跡,也像書法的筆觸,紅與黑的色彩搭配加上水墨筆觸的視覺符號非常容易讓觀者聯想到中國人在過春節時重要的民俗——寫春聯。民俗是最貼近身心和生活的一種文化,這樣的設計語言深入淺出,能夠充分激發民眾的情感共鳴,從而達成宣傳冬奧、傳播文化的目的。民俗文化的產生立足于民眾日常生產生活,本身便具有創造性、傳承性,在它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造就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傳統和人文性格,這同樣也是新時代中國藝術設計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內涵。將中國民俗文化傳統中的美學元素融于現代設計,對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圖3 《傳統中國年,傳奇冬奧夢》孔維康/作
當下中西方文化在交流中不斷碰撞和融合,不可回避的是,無論是設計教育還是設計行業,對于本土民族文化和東方美學中所具有的“心性”內涵和審美意境的體現是比較匱乏的,平面設計領域亦是。但是值得慶幸的是,近年來,我們能夠看到越來越多充滿“民族味”“東方美”的優秀設計作品呈現在大眾視野,并在社會引起良好反響,關于引領藝術設計回歸傳統文化根脈的呼聲也愈發高漲。例如平面設計師黃海為動畫電影《龍貓》設計的宣傳海報,運用中國畫獨有的“留白”藝術手法精準地表達電影內涵,設計構思新穎,畫面意味深長,海報一經公布便受到國內和日本民眾的共同贊揚。黃海設計的“中國風”海報能夠折服觀眾,并不是因為浮于表面的畫技,而是因為更多表現的是東方的世界觀和哲學思想,引發了觀眾的審美和情感共鳴。因此,中國當代的藝術設計要發揚光大,增強國際影響力,就要從民族傳統文化,從民眾生活實踐中汲取養分,無論是漢字、書法還是傳統文化中的刺繡、陶瓷等各種元素都可以發展成設計領域中獨樹一幟的風格,保證設計文化的民族特性,回歸根脈,才能夠引起民眾文化共鳴,再次讓世界矚目。
當下,我們渴望能夠在世界文化藝術設計領域發展潮流中獨樹一幟,圍繞中國現代藝術設計如何體現“民族性特色、時代性風采”的嘗試和探索也從未停止。2022 年北京冬季奧運會的宣傳海報能滿足不同文化審美的多樣化需求,包含了很多創新的探索。不同年齡、地域、文化背景和不同文化層次的人看到海報之后都能找到共鳴點,找到情緒的激發點,產生更加深刻的視覺印象和心理體驗,從而更加關注北京冬奧會。設計師把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理解、傳承和對奧林匹克精神的理解結合起來,用充滿現代的、國際的設計思維,時尚的藝術設計手法手段來加以表達,展現出了充滿中國意境的特色視覺作品。推動新時代中國設計的發展,不能粗糙地將傳統民族文化“生搬硬套”到現代設計作品之中,也不是要完全摒棄國際化、現代化的設計思維,而是要將設計的落腳點和出發點建立在當下時代文化背景以及民眾真實的生活感悟之中,將傳統民族文化的優秀基因注入設計師的頭腦里并與現代意識相結合,最終運用現代設計技術進行表達呈現。
中華傳統文化一脈相承,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文化立世,文以興邦。縱觀近代以來大國崛起之路,我們能夠發現“文化”是國家崛起的關鍵性因素之一。藝術設計作為文化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發展和傳播的重要媒介,在展示新時代中國形象、推動和傳播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過冬奧會宣傳海報展示中華傳統文化之魅力,是展現國家形象的重要環節。經過前文對幾幅北京冬奧會宣傳海報的分析,我們能夠清晰感受到設計師巧妙地運用充滿時代感的“中國藝術話語”和“東方美學”與世界人民無障礙溝通,傳播著中華傳統文化之魅力,傳遞著本屆冬奧“一起向未來”的主題精神。本土設計師們用精品力作來展現文化自信,運用現代設計技法表現富有民族傳統文化內涵的設計作品也更加從容、更有深度。中國傳統藝術文化在世界文化藝術史中曾有著深刻的影響,對世界眾多國家的藝術發展產生過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一種民族文化,由人民群眾倡導,得到世界的共鳴,它就會變為世界文化。現代設計只有從根本上承認民族性這一特性,才會有世界性這一共性。保爾·瓦萊里坦率地承認:“我們的藝術、我們的知識中的很大一部分,都要歸功于東方。”因此,新時代中國藝術設計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創作導向,用好傳統文化藝術資源,以高度的文化自信開創新時代中國藝術設計新境界,讓中國方案、中國理念、中國智慧在世界范圍內受到更多的關注和認同。
正所謂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東方美學包羅萬象,魅力無窮,在文化融合加劇、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如何結合自身傳統文化視角,探索和表達本土設計美學,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現代藝術設計,使其走向世界,獨領風騷,形成東方文化潮流,建立本民族獨特的設計風格,仍然是新時代中國設計師需要去探尋的重要課題。這在重塑民族的精神風貌、增強中華民族的自身認同感和凝聚力、增強民族文化國際影響力方面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