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潘 晶
中國工藝美術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技藝高超,蘊含著中國人民的智慧,融匯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氣質和文化素養,其以生動的神韻蜚聲國內外,是世界文明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真正的藝術總是在不可能中尋可能,在有限中求無限,在束縛中爭自由。歌德說過,巨匠在限制中表現自己。量料取材、因材施藝、好料精做、次料奇做、色料巧做,是傳統工藝美術作品的創作法則。如玉雕、木雕等工藝品,可欣賞、可把玩、可佩戴、可陳設、可裝飾,也承載著深厚的文化意蘊。對于工藝美術作品來說,初級審美看表象,只是看著好看或不好看;高級審美是不但發現了外在美,而且還能更好地去理解、去評價,達到高層次的精神滿足。傳統工藝美術是材質美、創意美、工藝美、造型美的完美結合,最后達到一種形式美的體現和文化意蘊的展示。人們慣用“技藝精湛”來形容工藝美術大師,這里包含了兩個方面——“技”與“藝”,即“技術”和“藝術”。任何藝術形式的“技”與“藝”都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既相互聯系又相互依存,技術是藝術的載體,藝術則通過技術來傳達。
任何一種工藝品,都必須通過某種技術對原料進行加工處理才能完成。根雕是最近于天然的藝術品,但同樣需要人們經過技術加工處理才能表現其藝術情趣,才能成為一件完整的藝術作品。至于玉雕,更需要用繁雜的技術進行加工,才能創作出完美的玉雕作品。所以對于工藝美術來說,技術是根本、是基礎。但只憑借技術,還不足以塑造上乘的藝術品。好的工藝美術作品之所以被稱為藝術品,主要在于它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現代的加工技術便利快捷,只有采用最恰當的形式,充分完善地體現制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將技術和藝術融為一體,才能使最終的藝術品在藝術上感染人。技術可以繼承,可以由師傳徒,甚至可以原原本本地記載下來,世代相傳。藝術也可以繼承,但僅能繼承其規律、法則,而不能照搬照抄、生吞活剝。然而,提高藝術水平比提高技術水平更難,需要付出的努力更多。藝術水平與制作者的思想意識、文化修養、藝術素質、審美觀念、生活閱歷以及倫理道德、個人情操、性格特征、靈感悟性等都有密切的關系。可以說技術靠勤奮,藝術靠天賦。但所謂天賦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上述因素的綜合產物,只有掌握藝術法則和藝術規律,才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才能成為技藝精湛的名家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