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八花圖》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魏佳萌 太原師范學院
錢選,字舜舉,號“玉潭”,晚年改為“霅溪翁”。因其齋號叫“習懶齋”,所以又被稱為習懶翁,又號巽峰、清癯老人。他和趙孟頫、王子中、牟應龍、肖子中等并稱為“吳興八俊”。宋朝滅亡后,他退隱山林,一生致力于書畫,在繪畫上的成就廣及人物、山水和花鳥。他的人物畫,比宋人高古,比唐人清秀,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在花鳥畫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是由南宋的富麗堂皇過渡到元代清秀秀美的重要代表畫家。
《八花圖》是錢選花鳥畫的代表作(見圖1),采用長卷的方式,有海棠、水仙花、梨花、梔子花等八朵花,每一朵花都刻畫得栩栩如生、十分傳神。各種花卉姿態舒展,讓人感覺到一股勃勃生機,寧靜祥和的氣息撲面而來。細看每一片葉子及花瓣,都是用極為纖細的線條所勾勒,然后賦予細膩的色彩,用筆精細,用色素雅。畫中有趙孟頫題跋“右吳興錢選舜舉所畫八花真跡,雖風格似近體,而傅色姿媚殊不可得。爾來此公日酣于酒,手指顫抖難復作此。而鄉里后生多仿效之,有東家捧心之弊,則此卷誠可珍也。至元廿六年九月四日同郡趙孟頫。”《八花圖》雖然在畫風上與南宋院體畫相似,但設色上由院體畫的富貴艷麗轉變為清秀淡雅,呈現出一種文人畫的審美趨向。

圖1 《八花圖》錢選/作 (紙本設色,29.4cm×333.9cm) 故宮博物院/藏
國畫強調“骨法用筆”,推崇“氣韻生動”。近代畫家黃賓虹提出“平、留、圓、重、變”與“濃、淡、積、焦、破、潑、宿”的“五筆七墨”的筆墨技法。可以看到歷代畫家非常重視筆墨技法,但又強調“筆墨當隨時代”,希望能夠跳出前人的筆墨程式,尋找到屬于自我的筆墨風格,形成自我藝術的獨特面貌。錢選的《八花圖》就給予后人這樣的啟示,遵循傳統,而另創新意,形成錢選特有的風格面貌。
《八花圖》展現了錢選高超的筆墨技巧。每種花卉都呈現出準確的結構,線條的起伏和脈絡清晰可見。作品細致周密、精巧流暢,線條變化豐富,具有極強的書寫性。畫面清晰明朗,仿佛毫不費力地展現出來,八朵花卉的姿態婀娜多姿、形象生動,展示了錢選深厚高超的寫生功力。長卷中線條的勾畫與運用一改兩宋院體畫的細膩、嚴謹,追求線、面的自然融合。這樣處理,使所描寫的事物更具真實感、更有趣味、更有生機。墨線則是以不同的手法,將枝葉、花瓣等勾勒出不同質感,特別是在畫最嬌嫩的花蕾部分時,墨線更顯淡雅,與花蕾的輕靈之氣相配,呈現出輕盈之感。畫中的花卉栩栩如生、富有變化卻又靈巧淡雅。
錢選在院體畫風的基礎上融入了自己的審美品格,通過清淡的筆墨表達了遠離俗世和淡泊無為的避世隱士之風。他結合元代紙張和顏色的特性,創新了筆墨技法的方式,特別注重利用洗的技法來呈現工筆花鳥畫的視覺效果。他以清淡的風格開拓了新的藝術創作領域和審美境界,這是錢選花鳥畫的重要特色,同時也代表了元代工筆花鳥畫的特點。
趙孟頫題跋錢選《八花圖》中提到的“風格似近體”,就是指他的花鳥畫里有南宋花鳥畫的藝術語言,而錢選早期的花鳥畫風格的確精巧工致,但不一樣的是他的畫中呈現出的“清淡”面貌,使其繪畫風格充滿了書卷氣。雖然他所描繪的對象確實是自然中真實生長的植物,但卻不同于宋代院體畫的刻意和呆板。
從《八花圖》中可以觀察到,整幅畫卷中的花卉都使用了淡墨勾線的方式進行描摹,設色也呈現出清麗淡雅的效果。與宋代院體花鳥畫的設色風格截然不同,盡管使用了趙昌、黃荃的細線風格,但錢選的用筆更加貼近“寫”的表現,整體流暢而婉轉。他獨特的構圖、淡雅的設色以及畫中所蘊含的書卷氣息,使他的作品與南宋晚期院體花鳥畫區別開來。在基本造型方面,作品中八種花卉各具神韻,充滿生機,顯示了錢選對客觀事物的表現能力,展現出高超的寫生技巧。從技法來看,畫面中的花卉看似整體統一,但其中卻有細微的變化,這是畫家長期以來對自然進行深入觀察和把握的結果。錢選能根據物體的具體形狀,運用不同的造型手法,使每一朵花都具有最合適的色彩和形態。比如,根據葉子的特性,選用特定的畫法。杏花葉片頂端的變化具有差異,末梢細且軟;海棠葉片比較圓潤無痕,只有中部的脈絡才能清楚地看到,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而梔子的葉片卻是用了更加精巧的方法,將線條與形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具有極強的整體性,也恰到好處地表現了花卉的質感,給人一種仿佛沒有骨架的花鳥畫效果;水仙花的葉片有著明顯的特點,這也是由其本身的生理學特性所決定的,表現出一種堅韌、筆直的姿態。從造型語言上來看,錢選描繪了各種花卉生長的不同姿態,畫面充滿生機,富有動感。
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卷中說:“諺云‘黃家富貴,徐熙野逸’。”院體畫主要強調濃艷富麗的裝飾感,而錢選在花鳥畫的設色中使用水色,會呈現出清新俊逸的效果;使用石色,雖然色彩艷麗,但仍然能夠保持清雅質樸的感覺,自然而不造作。《八花圖》以水色為主,整體畫面以“淡”“薄”為特點,色彩清淡,以白花為主體,多以白、粉兩種顏色的暈染,使得畫面生動、自然,又透著一股柔和的質感。和之前的畫家使用白色時,那種厚重、浮粉的感覺完全不同。葉子的正反兩面表現出不同的顏色,從淡淡的三綠罩染葉背到葉子正面最深處的深綠色運用,有了明顯的層次感。用筆輕松,呈現出一種生機盎然之感。這八種花卉惟妙惟肖,素雅而不失生機,不似兩宋時期的富麗華貴,而是透著一股淡雅出塵之意,實屬不可多得之珍品。
錢選的花鳥畫展現出的斑駁感是畫家主觀運用了“洗”的技法。這種“洗”的技法自然會使色彩變得淡薄,無法呈現過多的富麗感,這是錢選設色的重要特點之一。錢選通過“洗”的技法,使其繪畫作品呈現出一種清新淡雅的藝術風格,這種清氣由內而發,典雅純正。在《八花圖》中通過洗色使八種花卉的顏色在畫面中統一而又和諧,呈現出一種虛實關系。而這種手法是需要在上色的過程中靜下心來左右平衡,少了會顯得過于膚淺,多了就會失去清透的質感。圖卷中每一株折枝相互聯系又各自獨立,表現出清雅的格調和凄楚的心緒,給人一種飄逸出塵的感覺。錢選繪畫的色彩語言在宋末元初的畫家中獨具一格,顯現出他雅潔清透的審美意味。
所謂布局,也就是章法、構圖,即謝赫所云“經營位置”。在花鳥創作上,錢選在繼承唐、宋花鳥主流主題和圖式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創新,《八花圖》就是其中的一幅。其折枝式布局更加均衡疏散,總體上呈現出中正的姿態,與兩宋的主流圖式大相徑庭。
例如,《八花圖》中的梨花(見圖2),其整體造型呈不規則的軸對稱,梨花的枝條從下往上伸展開來,由一條線組成了主枝干,再由主枝干向兩邊伸展開來,形成兩側枝,這樣三根枝條在粗細、力量上都比較平衡。在繪制花卉的時候,每一根樹枝上的花卉布局都是一種和諧的形態,與這幾根樹枝上的花卉和花葉的布局形成了一種整體的平衡感。另外,梔子花(見圖3)圖案上并不是很對稱,但三朵花分別位于正、反及側三個方向,排列得很均勻,葉子的分布也很均勻,并沒有聚散、疏密之感。

圖2 《八花圖》局部一

圖3 《八花圖》局部二
此外,《八花圖》采用了手卷、長卷的繪制形式,因此在構成單幅畫面時需要考慮到長卷觀賞的形式。觀賞者可以逐段展開欣賞,也可以整體展開觀看。因此,畫面的局部與整體之間需要協調一致,既要有局部的精彩,又不能影響整體觀看效果。就布局而言,《八花圖》的空間處理自由多樣,錢選將不同時期開放的花卉組織在同一畫面上,整合了細枝末節,條理清晰,內容充實豐富。畫面的虛實處理得當,動靜相合,呈現出動—靜—微動—微動—動—微動—微動—靜的視覺感受,給人以適度的起伏感。錢選合理地安排了動態和靜態的元素,既沒有過分強調靜態思索,也沒有全面追求動態的描繪。這表明《八花圖》不僅僅是簡單地將寫生作品拼湊在一起,而是有意地組合構建,旨在技法和審美上與觀者產生心靈共鳴。這說明作為文人畫家,錢選能夠擺脫院體風格的束縛,以文人隱士的筆情墨趣和思想情懷,展現出他想要表達的情感和情懷,在畫卷之間以清逸超然的筆墨點線展示了他對自然萬物的審視和觀察。
中國繪畫里,意境有很重要的藝術地位,指的是在表現客觀物象時,所呈現出來的一種情景交融的想象空間,以及一種感人的境界,也是畫家通過對人生的觀察,將自己的主觀情緒與審美意識在畫面中表達出來,為觀者留下了一片遐想的天地。
與前代的花鳥畫相比,錢選的繪畫有過人之處。錢選的設色特點在于“淡”與“薄”,這種輕盈的色彩更能體現出畫面輕柔潤澤的質感,呈現一種質樸之美。錢選的畫的花鳥,以“平淡”為格調,“純為畫意而畫”,具有高度的自由性。錢選畫中樸素的美學特征,既是其隱居心態的外在表現,又體現了其“清逸”品質。從《八花圖》來看,錢選沒有拋棄院體繪畫嚴謹精細的態度,對院體“寫生”有了自我的理解,這與錢選筆下的“逸筆恣意”有一定的關聯。宋代陳郁也在《藏一話腴》中說過:“寫照非畫物比,蓋寫形不難,寫心惟難……蓋寫其形,必傳其神,傳其神,必寫其心。”不僅如此,錢選在描繪客觀物象時,形狀已經不再是他的首選,相反,他更注重捕捉客觀事物生動的感覺,這是他的首要標準。正是這種特點使得《八花圖卷》與前代院體花鳥繪畫有所區別。錢選創造了自己的審美表達方式,傳遞出獨特的自我內心情感。正如朱良志所說:“在中國哲學看來,宇宙不是一個機械的物質世界,而是普遍流行的生命空間。宇宙方象,曠然紛呈,生生不已,流行不絕,這是一個健動不息的創造空間。”錢選的“寫生”已經超越了簡單的客觀物象再現,是在他自身主觀的審美觀照下進行表達,追求著“象外之象”,追求著“畫意畫境”。他在描繪物象時注入了自己的情感,以“格物致真,形似生意”的方式直接表達出內心的情感,實際上,他的“寫心”是對內在情感的表達。可以說,錢選推動了精細細致的院體畫風發生了某種分化,開始向著表現文人超逸精神和審美理想的方向演變和超越。
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說:“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從技法的角度來看,這正是錢選的獨特之處。盡管他的花鳥畫采用的是工筆技法,但并非僅僅追求對客觀物象的逼真描摹和精細表達,而是通過對物象形態的提煉,用審美的眼光去感知世界物象的本源和真實面貌。他將這種感知統一于自己獨特的技法實踐中,以此來表達內心真實的情感和超然世俗的隱逸之心。
《八花圖》標志著錢選從“近體”走向“文人畫”,順應了當時“復古”的潮流,在繼承經典的同時,摒棄失去生命力的因素,開創了一種新的花鳥畫風,為元代文人畫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錢選因其所處時代的特殊性,廣納諸家傳統,并與自己的主觀意識相融合,從而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他提倡并支持“復古”,主張在繪畫上表現出一種士大夫的高雅情調,力圖摒棄宋代畫論中對形象描繪的刻意追求。這一主張在宋末元初的畫壇上有著很大的影響。錢選將士大夫的審美觀念融入工筆畫,在線條、色彩和神韻上有所創新,將工筆花鳥畫推向另一高峰。錢選的作品中不僅繼承了宋畫重刻畫、布局、細致、工整等特點,又具有元畫的清新、灑脫及對“有藝有道”的追尋。正是在這種藝術觀念的影響下,錢選在工筆花鳥的創作中,形成了一種平淡、士氣的藝術特征,并表現出一種“淡泊”的文人風范。
錢選花鳥畫風格的變化,其實也是工筆花鳥設色技法的變化。概而述之,錢選生活于宋元之交,在宋元繪畫變革的過程中扮演了一個承上啟下的角色,他上承宋代院體繪畫,下啟元代文人畫,在宋元繪畫的變革中起到了重要的過渡作用,在這個跨時代的變革中突顯出他的先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