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民族院校大學生無聊傾向對睡眠拖延行為的影響:有調節的中介模型

2023-12-06 11:19:44鄧珊珊譚小宏曾燕陳思
中國心理學前沿 2023年9期

鄧珊珊?譚小宏?曾燕?陳思

摘 要|目的:為探討無聊傾向對民族院校大學生睡眠拖延行為的影響以及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和感覺尋求在兩者之間的作用機制。方法:采用無聊傾向量表、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量表、睡眠拖延行為量表、感覺尋求量表對1053名民族院校大學生進行調查。結果:(1)無聊傾向正向預測民族院校大學生睡眠拖延行為(r=0.604,p<0.01);(2)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在無聊傾向與睡眠拖延行為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β=0.281,p<0.001),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25.41%;(3)無聊傾向對問題性社交媒體的使用受到了感覺尋求的調節(β=0.089,p<0.001)。結論:本研究結果表明無聊傾向會通過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來增加睡眠拖延行為的風險,且感覺尋求會增加無聊傾向對睡眠拖延行為的影響。

關鍵詞|睡眠拖延行為;無聊傾向;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感覺尋求;民族院校大學生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1 引言

睡眠具有緩解疲勞、恢復精力、增強人體免疫力的作用。充足的睡眠有利于促進人的身心健康,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睡眠不足的問題愈發普遍,并伴發著一些不良的健康問題,如情緒障礙、認知損傷、免疫力下降[1]。已有研究證明普通人群的睡眠不足問題主要是由睡眠拖延行為所導致[2]。荷蘭學者提出了睡眠拖延行為(Bedtime Procrastination),并將這一概念引入健康行為拖延領域,意指“在沒有外部原因阻礙的情況下,仍無法在預定時間上床睡覺”的現象[3]。民族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承擔著為民族地區培養黨和國家所需人才的重要使命[4]。但民族院校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后,面臨著諸多不適應的問題,如文化背景差異帶來的人際不適,繁重的學習壓力等問題。少數民族大學生可能由于面臨著這些適應性問題,而易引發焦慮及失眠[5]。因此,了解民族院校大學生的睡眠拖延行為,關乎民族院校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而尋找影響民族院校大學生睡眠拖延行為的影響因素,則成為未來對民族院校大學生進行睡眠拖延行為預防和干預的重要先導性工作。

無聊(Boredom)是指個體面對貧乏的外部和內部刺激時,無法體驗到自身所需要的生理喚起狀態,而感受到的無趣、空虛、無助等不愉悅的復合情緒體驗,無聊可分為狀態無聊和特質無聊[6]。特質無聊又稱為無聊傾向(Boredom Proneness),是指個體表現出相對持久的無聊情緒反應和行為風格[7]。無聊已經逐漸在大學生群體中成為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近些年來,大學生更是經常將無聊掛在嘴邊。而無聊易催生各種社會適應不良行為,拖延行為就是其中之一[8],睡眠拖延行為也屬于拖延的一種。根據自我調節損耗理論,消極情緒會損耗自我調控資源,從而對自我調控系統造成嚴重負面影響[9]。有研究發現高無聊傾向的人會更容易滋生出無聊感,而無聊這種負性情緒會降低個體的自我調控能力[10]。睡眠拖延是自我控制能力差而導致的自我調節失敗的結果[11]。據此,提出假設H1:無聊傾向正向預測民族院校大學生睡眠拖延行為。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社交媒體使用已經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大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尚不成熟,往往容易出現過度使用的情況。問題性移動社交媒體使用(Problematic Social Media Use)是指個體長時間和高強度使用移動社交媒體,從而對個體的生理、心理和行為帶來消極影響,但并未達到病理程度的移動社交媒體使用行為[12]。自我調節失敗理論認為個體受風險因素(如無聊傾向)的影響,使得個體對自身的心理和行為控制失調,從而導致非適應性行為的產生[13]。大學生群體中,影響最大的非適應性行為就是網絡偏差行為[14]。無聊水平較高的個體會本能地選擇具有新鮮感和挑戰性的刺激來緩解低喚起狀態而引起心理不適感[8]。從對當前大學生的了解來看,大學生打發無聊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刷社交網站,因此產生睡眠拖延[15]。基于以上理論與實證支持,提出假設H2: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在無聊傾向與睡眠拖延行為之間起中介作用。

感覺尋求(Sensation Seeking)是指個體為獲得復雜、多變、新異、強烈的感覺體驗,通過承擔生理、法律、經濟和社會等方面的風險來獲得這些感受和體驗的意愿[16]。已有研究發現,感覺尋求與問題行為呈顯著正相關[17]。高感覺尋求者往往會沉溺于手機與網絡的使用以使自己獲得興奮體驗[18]。同時也符合刺激與喚醒的最佳水平理論,該理論認為不同任務的最佳喚醒水平不同。感覺尋求高的個體會更喜歡冒險性活動,通過不斷尋求環境中變化的新異刺激來達到最佳體驗[19]。因此當外界刺激不變時,高感覺尋求者易將環境知覺為單調而產生無聊感。根據風險累積模型,當兩種風險因素伴隨出現時,對個體的影響并不是兩種風險因素的簡單疊加,而是一種風險會加大另一種風險的作用,給個體帶來更大的非適應性行為[20,21]。因此,無聊傾向高的人易在高感覺尋求的驅使下通過尋求強烈、新異刺激來獲得

興奮體驗,如社交媒體的使用。提出假設H3:感覺尋求正向調節無聊傾向與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的關系。

綜上所述,本研究基于自我調節失敗理論與風險累積理論以民族院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構建了一個有調節的中介模型。考察無聊傾向對睡眠拖延行為的預測作用;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是否在兩者的關系中起到中介作用;以及感覺尋求是否在無聊傾向與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中具有調節效應。為以后針對民族院校大學生的睡眠拖延行為開展預防和干預提供實證性的依據與支持。

2 研究方法

2.1 對象

采取方便取樣法,選取民族院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本研究總共回收問卷1191份,刪除明顯規律作答和用時過短的問卷后,最終得到有效問卷1053,有效率為88.41%。男生579人(55.0%),女生474人(45.0%);大一407人(38.7%),大二290人(27.5%),大三206人(19.6%),大四150人(14.2%),參與調查的同學均知情同意。

2.2 測量工具

2.2.1 睡眠拖延行為量表(bedtime procrastination scale,BPS)

采用克勒澤(Kroses)等編制[3]的BPS量表,后經馬曉涵等[22]進行中文修訂及信效度檢驗。該量表共9個項目,其中項目2、3、7和9為反向計分題。采用Likert 5點計分(“1”表示“幾乎從不”,“5”表示“幾乎總是”),量表得分越高,代表睡眠拖延行為越嚴重。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ɑ系數為0.89。

2.2.2 簡版無聊傾向量表(boredom proneness scale-short form,BPS-SF)

本研究采用由法默爾(Farmer)和桑德伯格(Sundberg)[23]在BPS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李曉敏等人翻譯[24]的簡版無聊傾向量表。BPS-SF共12個題項,其中1、2、4、7、8、12條目為反向計分,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7點計分(“1”表示“完全不同意”,“7”表示“完全同意”)。量表總分越高,代表個體的無聊傾向水平越高。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ɑ系數為0.85。

2.2.3 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量表(problematic social media use scale,PSMUS)

采用姜永志編制[25]的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評估問卷。該問卷共20個項目,采用Likert 5點進行計分(“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包含黏性增加、生理損傷、遺漏焦慮、認知失敗和負罪感5個維度。問卷得分越高表明個體的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傾向越嚴重。本研究中該問卷的Cronbachs ɑ系數為0.97。

2.2.4 感覺尋求量表(sensation seeking scale,SSS)

本研究采用由李東平、張巍和李賢等人[26]所翻譯的原由斯坦伯格(Steinberg)等人修訂[27]的感覺尋求量表的中文版。量表共6個項目,采用Likert 6點方式計分(“1”表示“完全不符合”,“6”表示“完全符合”)。量表得分越高則表明感覺尋求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ɑ為0.94。

2.3 數據處理及統計分析

采用SPSS 27.0對數據進行描述統計和相關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應用PROCESS 4.0宏程序中的偏差校正Bootstrap法進行有調節的中介效應分析。

3 結果分析

3.1 共同方法偏差的檢驗

本研究采用Harman單因子檢驗法進行統計檢驗[28],對問卷中的47個項目進行共同方法偏差檢驗。結果顯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5個,第一個主因子解釋的變異量為34.88%,小于標準的40%的臨界值。因此,說明本研究不存在嚴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3.2 各主要變量的平均數、標準差和相關矩陣

相關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無聊傾向與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睡眠拖延行為顯著正相關(p<0.01);無聊傾向與感覺尋求呈顯著負相關(p<0.01);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與睡眠拖延行為、感覺尋求呈顯著正相關(p<0.01)。

3.3 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的中介作用檢驗

首先,為了排除人口學變量的影響,在控制了性別、年級后,使用SPSS宏程序的模型4對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在無聊傾向與睡眠拖延行為之間的中介作用進行檢驗,如表2所示。結果表明,無聊傾向能顯著正向預測民族院校大學生睡眠拖延行為(β=0.606,t=24.817,p<0.001)。將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作為中介變量加入模型后,該直接效應顯著(β=0.452,t=16.143,p<0.001);無聊傾向可正向預測民族院校大學生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β=0.549,t=21.387,p<0.001);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能顯著正向預測大學生睡眠拖延行為(β=0.281,t=9.998,p<0.001)。Bootstrap檢驗表明,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在無聊傾與睡眠拖延行為之間發揮部分中介作用,間接效應值為0.154,95%的置信區間為[0.116,0.195],總效應值為0.606,間接效應占比為25.41%,如表2、圖1所示。

3.4 感覺尋求的調節作用檢驗

其次,在控制人口學變量的情況下,使用SPSS宏程序的模型7驗證感覺尋求在無聊傾向和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之間的調節作用。如表3所示,感覺尋求進入模型后,無聊傾向與感覺尋求的乘積項對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的預測作用顯著(β=0.089,t=4.438,p<0.001)。

為揭示無聊傾向與感覺尋求交互效應的實質,進一步進行簡單斜率的檢驗。如圖2所示,當感覺尋求處于較低水平(M-1SD)時,無聊傾向對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β=0.533,t=20.944,p<0.001);當感覺尋求處于較高水平(M+1SD)時,無聊傾向雖然也會對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產生顯著正向預測作用,但其預測作用增強(β=0.711,t=17.485,p<0.001)。

4 討論

相關分析結果顯示,無聊傾向能夠顯著正向預測民族院校大學生的睡眠拖延行為。拖延的概念模型認為拖延行為的產生受情緒、認知和行為等個人因素的影響。而睡眠拖延行為作為拖延行為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其也受這些因素的影響[29]。在個性因素中,個體的無聊情緒狀態被看作是拖延行為產生的一個風險因素。大學生從緊張的高中學習氛圍中進入大學后,面臨著兩種狀態,一種狀態是由于過度放松而導致在學習和生活中缺少明確目標而愈發無聊。拖延的短期修復理論認為,個體會通過睡眠拖延行為來調節自身的負性情緒[30]。因此,個體在睡前體驗到的負性情緒愈多,則睡眠拖延行為就越容易發生[31]。大學生的另一種狀態是通過參加各種活動,讓自己非常忙碌但往往又缺乏意義,這會消耗有機體過多的能量與自我調節資源。自我調節資源理論認為自我調節資源是有限的,當日間消耗過多的自我調節資源后,有機體的資源使用會處于暫時性耗盡的狀態,從而使機體處于自我耗竭狀態[1,32]。處于這種狀態的有機體,容易通過夜間沉浸于及時性娛樂來獲得滿足與放松,從而加重睡眠拖延行為。

中介效應分析結果表明,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在無聊傾向和睡眠拖延行為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即有機體的無聊傾向通過增加個體的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進而增加睡眠拖延行為。無聊傾向高的個體往往伴隨著更高的感覺閾限,并且會由于注意力下降而對任務的感知程度降低,使得有機體更習慣于放棄一些需要更多認知負荷的任務[33,34]。大學生對于社交媒體的使用正好滿足了其對于強刺激而低認知負荷的這一心理需要。社交媒體的使用在滿足個體心理需求的同時,也使得人容易沉迷其中,無法自拔,產生非適應性的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行為。根據認知失調理論,無聊是個體產生的不平衡的感受,當個體產生不協調感時,會本能地通過刺激性的途徑提高喚醒水平,減少不協調與不平衡感[15]。而網絡媒體的使用就成為大學生緩解無聊的主要手段之一,伴隨著夜間網絡媒體的使用,則更容易造成個體的睡眠拖延行為。

有調節的中介效應分析結果表明,個體的感覺尋求水平對無聊傾向與睡眠拖延行為之間的間接效應存在調節作用,即感覺尋求調節了“無聊傾向→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這一路徑。具體而言,就是隨著感覺尋求水平的提高,大學生無聊傾向對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的正向預測作用增強。也就是說感覺尋求這一風險性因素增強了無聊傾向這一風險性因素對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的風險作用。這與葉寶娟等人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感覺尋求會增加青少年的問題性網絡使用[35]。這是由于高感覺尋求者通常偏愛新異刺激以獲得高喚醒體驗[36],通過手機上的各種社交媒體軟件進行交友、游戲等能夠獲得最佳體驗,并沉浸其中,導致成癮行為或者問題性行為。同時,風險累積模型認為一種風險因素的作用是有限的,但當兩種風險因素同時出現時,一種風險因素會增強另一種風險因素的作用[20]。因此,感覺尋求會放大無聊傾向對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的負性影響。

綜上所述,無聊傾向是民族院校大學生睡眠拖延行為的危險性因素,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在無聊傾向和睡眠拖延行為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感覺尋求在無聊傾向和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之間具有調節作用。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第一,本研究采用橫斷研究,無法推論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后續可用實驗研究或追蹤研究來進一步驗證。第二,本研究關注到了感覺尋求在無聊傾向對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中的調節作用,未考慮到感覺尋求在無聊傾向與睡眠拖延行為這一直接路徑上的調節作用,未來可進一步探討其在直接路徑上的調節作用。第三,本研究群體選擇的是民族院校的大學生,具有群體的特殊性,后續可進行多群組分析,將漢族學生與少數民族學生進行對比分析。

參考文獻

[1]傅軼鳴,馬曉涵,牟麗.睡眠拖延行為背后的心理生理機制解析[J].心理科學,2020,43(5):1190-1196.

[2]Kroese F M,Evers C,Adriaanse M A,et al.Bedtime procrastination:A self-regulation perspective on sleep insufficiency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J].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16,21(5):853-862.

[3]eKroese F,Ridder D D,eEvers C,et al.Bedtime Procrastination:Introducing a New Area of Procrastination[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4(5):611-618.

[4]陳曉東.新時代民族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徑探究[J].中國高等教育,2020(Z2):69-70.

[5]吳輝,余佳,阿懷紅,等.青海省各民族大學生失眠現狀及其與人格特征的關系[J].四川精神衛生,2020,33(4):354-359.

[6]張亞利,李森,俞國良.無聊傾向與大學生認知失敗的關系:意志控制的調節與中介作用[J].心理發展與教育,2020,36(4):430-439.

[7]Struk A A,Carriere J S A J,Cheyne A,et al.A Short Boredom Proneness Scale[J].Assessment,2017,24(3):346-359.

[8]馬雪玉,張恒澤,于帥琦,等.無聊與大學生拖延行為的關系:問題性手機使用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20,28(6):1250-1253.

[9]潘斌,張良,張文新,等.青少年學業成績不良、學業壓力與意志控制的關系:一項交叉滯后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6,32(6):717-724.

[10]田志鵬,劉勇,楊坤,等.無聊與進食行為問題的關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6,24(6):1046-1050.

[11]Kamphorst B A,Nauts S,Ridder D T D,et al.Too Depleted to Turn In:The Relevance of End-of-the-Day Resource Depletion for Reducing Bedtime Procrastination[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8(9):1-7.

[12]姜永志,白曉麗,阿拉坦巴根,等.青少年問題性社交網絡使用[J].心理科學進展,2016,24(9):1435-1447.

[13]Rebetez M M L,Rochat L,Barsics C,et al.Procrastination as a Self-Regulation Failure:The Role of Impulsivity and Intrusive Thoughts[J].Psychological Reports,2018,121(1):26-41.

[14]黃時華,陳逸健,周慶安,等.無聊傾向性與大一新生網絡游戲成癮的關系:生命意義感的調節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0,28(4):580-585.

[15]姜榮萍,鄭允佳.目標脫離、盡責性與睡眠拖延:無聊與自我調節的中介作用[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124-131.

[16]陳麗娜,張明,金志成,等.中小學生感覺尋求量表的編制與應用[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6(4):103-108.

[17]盛惠林,李曉敏,劉海寧,等.大一新生感覺尋求與網絡沖動購買傾向:自我控制和金錢態度的鏈式中介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2,30(9):1386-1393.

[18]Leung L.Linking Psychological Attributes to Addiction and Improper Use of the Mobile Phone among Adolescents in Hong Kong[J].Journal of Children and Media,2008,2(2):93-113.

[19]顧宇蓮,何成森,張玉.初中生感覺尋求、學習焦慮及其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6):897-899.

[20]王艷輝,張衛,李董平,等.青少年的氣質與煙酒使用:交互效應檢驗[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2,28(3):292-300.

[21]葉寶娟,楊強,胡竹菁.父母控制、不良同伴和感覺尋求對工讀生毒品使用的影響機制[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2,28(6):641-650.

[22]馬曉涵,祝麗巍,郭婧,等.中文版睡眠拖延行為量表在大學生中的信效度檢驗[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21,29(4):717-720.

[23]Vodanovich S J,Wallace J C,Kass S J.A confirmatory approach to the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Boredom Proneness Scale:evidence for a two-factor short form[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2005,85(3):295-303.

[24]李曉敏,辛鐵鋼,尚文晶,等.簡版無聊傾向量表在大學生群體中的試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6,24(6):1029-1033.

[25]姜永志.青少年問題性移動社交媒體使用評估問卷編制[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8,6(10):613-621.

[26]Li D P,Zhang W,Li X,et al.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by adolescent females and males:A mediated moderation model[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0,26(5):1199-1207.

[27]Laurence S,Dustin A,Elizabeth C,et al.Age differences in sensation seeking and impulsivity as indexed by behavior and self-report:evidence for a dual systems model[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8,44(6):1764-1778.

[28]周浩,龍立榮.共同方法偏差的統計檢驗與控制方法[J].心理科學進展,2004,12(6):942-950.

[29]曹云飛,王鑫澤.大學生自我控制與睡眠拖延:手機依賴和無聊感傾向的中介與調節作用[J].教育與教學研究,2023,37(6):101-114.

[30]Sirois F M,Nauts S,Molnar D S.Self-Compassion and Bedtime Procrastination:an Emotion Regulation Perspective[J].Mindfulness,2019,10(3):443-445.

[31]胡雨葳,張吉,馬靖,等.正念對大學生睡眠質量的影響:消極注意偏向與就寢拖延行為的鏈式中介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3,31(5):796-800.

[32]Muraven M,Baumeister R F.Self-regulation and depletion of limited resources:does self-control resemble a muscle?[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0,126(2):247-259.

[33]梁曉燕,藺文韜,趙桐,等.大學新生時間管理傾向、手機依賴與無聊傾向的關系:一項交叉滯后研究[J].心理科學,2022,45(5):1214-1221.

[34]Elhai J D,Vasquez J K,Lustgarten S D,et al.Proneness to Boredom Mediates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oblematic Smartphone Use With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everity[J].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2018,36(6):707-720.

[35]葉寶娟,劉建平,楊強,等.感覺尋求對工讀生病理性網絡使用的影響機制[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4,30(1):96-104.

[36]Roberti J W.A review of behavioral and biological correlates of sensation seeking[J].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2004(38):256-279.

The Effect of Boredom Proneness on Bedtime Procrastin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from Institute of Nationalities: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Deng Shanshan Tan Xiaohong Zeng Yan Chen Si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 Chengdu

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boredom proneness on the bedtime procrastination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institute of nationalities and the mechanism between problematic social media use and sensation seeking. Methods: The study recruited 1053 college students from institute of nationalities to complete Bedtime Procrastination Scale, Boredom Proneness Scale-Short Form, Problematic Social Media Use Scale, and Sensation Seeking Scale. For data analysis, common method biases were examined at first. Then,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obt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ables among the hypothesized model. All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SPSS 27.0 and PROCESS 4.0. Resul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Boredom proneness positively predicted college students bedtime procrastination from institute of nationalities(r=0.604, p<0.01). (2) Problematic social media use partial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redom proneness and bedtime procrastination(β=0.281, p<0.01), accounting for 25.41% of the total effect. (3) Sensation seeking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redom proneness and problematic social media use(β=0.089, p<0.01). Specifically, high Sensation seeking could increase the impact of boredom proneness on the problematic social media use. Conclus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boredom proneness increases the risk of bedtime procrastination through problematic social media use, and that sensation seeking increases the effect of boredom proneness on bedtime procrastination.

Key words: Bedtime procrastination; Boredom proneness; Problematic social media use; Sensation seeking; College students from institute of nationalities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 素人激情视频福利|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软件|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午夜天堂| 婷婷色狠狠干|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丰满的少妇人妻无码区| 九九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97人妻精品专区久久久久| 国产真实乱了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9丨情侣偷在线精品国产|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 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黄色影院| 91 九色视频丝袜| 女人av社区男人的天堂| 波多野吉衣一区二区三区av| 潮喷在线无码白浆| 日本三区视频|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久久免费看片|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另类视频|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 91成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欧美日韩| 国产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噜噜噜综合亚洲|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日韩18|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999精品免费视频| 色香蕉影院| 五月婷婷精品|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日本欧美中文字幕精品亚洲| 五月婷婷欧美|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免费a级毛片视频| 亚洲国产看片基地久久1024|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三区五区|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乱子伦视频三区|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第5页|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久久www视频| 青青热久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少妇精品在线| 久久一本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屁孩| 国产精品99r8在线观看| 毛片视频网址| 精品欧美视频| 二级特黄绝大片免费视频大片| 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