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佳
摘 要|約翰·杜威的德育思想不僅對美國教育、也對世界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前我國部分學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忽視學生實踐、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也沒有重視和其他相關學科聯系及融合的傾向。把杜威的德育方法創造性地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給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新的研究思路。
關鍵詞|杜威德育方法;學校;思想政治教育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約翰·杜威,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哲學家及心理學家,是實用主義教育運動的代表。20世紀初期,杜威先后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講學,將當時進步的思想傳播到中國。到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學術界對杜威的思想研究興趣激增,除了哲學和教育學外,社會學、宗教學等其他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者也進入對其研究的行列,以此來汲取推進學科發展的靈感。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我國教育事業也有了很大發展,各類院校不斷擴招,學生數量迅速增加。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肩負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任。在經濟社會正處于急速轉型期、人們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愈益凸顯出其重要性和緊迫性。而杜威的德育方法對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 杜威德育方法概述
杜威確立了受教者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杜威認為,道德教育的最根本過程就是受教育者探究的過程。在杜威看來,教育和學生成長是同時進行的,兩者在相互作用中不斷改變。德育不能僅僅停留于知識層面的傳授,要結合實際靈活運用。要讓德育走進學生生活,把德育滲透在學生成長的全過程中。
1.1 道德教育要以實踐為中心
杜威認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不能脫離社會和實際,不能僅僅是簡單的理論灌輸。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教育不是孤立的、封閉的,而是與生活和實踐緊密聯系在一起。杜威認為不應該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強迫學生記住各種道德行為規范,而應該把德育付諸學生的行為和實踐中。教育過程和生活的過程都是不斷進步、生長的過程。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心理和生理也不斷得到改造成長。杜威認為,如果由學生親自獲得經驗,對行為矯正最有用。如果學校的德育工作只注重理論,而忽視對德育的實踐,將會造成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學生在這種德育方式下,無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1.2 道德教育要突出學生的主動性
杜威認為德育應用“探究商量和討論的方法代替強制和灌輸”的方法。杜威反對僅僅用強迫灌輸的方法,把一些道德準則強加在正在身心發育的學生身上。因為他認為,“外部強制的禁止和通過個人本身的反省和判斷的禁止是互不相容的”。強制和灌輸不僅不能對學生的道德培養起到推動作用,反而會限制學生自身加強道德修養的需求。杜威認為,受教育者道德發展是一個極具創造思維發展的過程,因為其在對道德規則的理解當中本身就是主體的一種創造性活動,因此真正能夠促進理解的是受教育者求得結論表現出來的思維活動過程,而不是現成表達出來的答案和結論。杜威強調教育過程中不能忽略了人與人之間心靈的交流和學生的主體需要。主張道德教育要在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基礎上建立雙向互動關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自身對相關問題進行探究,通過學生自己積極思維得出來的結論,才更容易使其付諸行動。
1.3 道德教育應與其他學科教學緊密結合
杜威認為,道德教育與其他學科密不可分。各學科都蘊含著道德因素,“雖教算學、博物、理化等科時,皆有道德問題在內。”因此,各科教育是道德教育開展的重要載體。而道德教育在本質上給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能力、智慧和情感,而不是一些固有的準則和條框。從這個意義上講,道德教育的目的和其他教育的目的相同,正如杜威所指出的,“道德的目的是各科教學的共同和首要的目的”。所以,絕不能將道德教育和其他學科分開。
2 杜威德育方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行性路徑
長期以來,各級各類學校教育都是圍繞升學考試或就業進行,沒有和思想政治教育同時并進。存在忽視思想政治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只重形式、不重實效的傾向,造成部分學生只會讀書,能力也強,但是思想道德修養卻沒有跟上。加上社會上各種不良風氣的影響,部分學生只追求個人利益和自身價值實現,而不顧國家利益和社會需求,道德滑坡,不講誠信,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等思想滋生。在這種客觀條件下,如何加強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杜威德育方法為我們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供了重要啟示。我們應借鑒杜威的德育方法,積極探索將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
2.1 思想政治教育應該重點引導學生向生活實踐中轉化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人類社會實踐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某種意義上說,實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方式,實踐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特征,也是人們能夠正確認識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基礎。重視實踐性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本質特征和現實訴求,從學理維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性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性和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現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得到學生主體的認同和接納,并成為其自覺行動的精神動力才能達到預期效果。然而目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著理論和實踐脫節的現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單一,主要是以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考核則還是以死記硬背試題為主,這樣學生雖然在考試前對相關內容突擊記憶,但考試后,就再也不會拿起書本閱讀,印象不深,忘得很快,更不會積極付諸實踐。學生也逐漸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失去熱情,課堂心不在焉,敷衍了事。在考試前,才會認真聽取考試重點或考試范圍。對于課堂上的抽象空洞理論,很多學生只是囫圇吞棗。
良好的思想品質是不能通過外部的強制灌輸而形成的,必須讓學生投身生活和實踐中,讓學生在生活和實踐中去辨別是非,進而做出正確選擇,并最終促進其將良好思想品質內化為支配其行為的思想規范。正如恩格斯指出:“就單個人來說,他的行動的一切動力,都一定要通過他的頭腦,一定要轉變為他的意志的動機,才能使他行動起來。”借鑒杜威的德育方法,我們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引導學生對教育的實踐,讓學生在正確的世界觀、道德觀、價值觀指導下,在學校和社會中踐行優良的品行。讓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活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在生活中誠信友愛、忠于黨和國家的優良品質。在學校和社會中,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地積攢。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生個人的實際生活中,努力關注社會需要,自覺承擔社會責任。當學生優良的品行反饋到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又有利于下一步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形成良性循環。另外,還要注重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增加實踐體驗式的教學模式,通過體驗復雜多變的社會道德情境,讓學生進行是非判斷和道德抉擇。學生經過自身的內在選擇,堅定自我行為操行,并內化為良好品性。
2.2 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學生的個性特征,提高其學習主動性
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思想性和理論性較強,如果只是采取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方式,勢必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影響教育效果。然而長期以來,由于沒有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造成授課老師缺乏開創新教學模式的動力,大多選擇一貫以來延續的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聽完下課的方式。課堂上忽視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忽視學生的主體性,缺少互動交流,氣氛沉悶。長此以往,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教師也缺乏研究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動力。
青少年學生成長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潮流中,而且又年輕缺乏社會閱歷,因此在思想上往往帶有盲目性和不穩定性。一方面,他們追求物質享受,羨慕西方的物質及文化生活,崇尚自我,個性張揚,表現欲也比較強;另一方面,他們也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及愛國意識。在此情況下,一是學校應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充分考慮青少年學生的現實狀況,把握學生的思想發展規律,根據其個性特征,揚長避短,將當今青少年學生張揚的個性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下,引導其將自我肯定與個人全面發展及社會全面發展結合起來,將對物質的追求化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動力,在實踐中做出有利于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行為。二是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始終讓學生成為主動參與者,由封閉式教育向開放式教育轉變,由單向、單一教育向雙向互動式和多樣化教育轉變。在互動交流過程中,師生間要始終做到平等參與,這樣才能起到相互影響共同提高的作用;在學生間的互動交流中,要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進一步增進學生間的信任和友誼。三是圍繞思想政治教育,學校還要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以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3 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注重和其他相關學科的聯系和融合
隨著社會科學的發展,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已經愈來愈明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繼續“單打獨斗”,不僅不利于教學的開展,也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學科的深入推進。
一方面,作為一門綜合性和交叉性很強的學科,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需要廣泛地借鑒吸收其他學科的成熟的理論資源,使自身更加成熟和完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加快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及時更新相關教材,使思想政治課程更完善也更具吸引力。另一方面,其他各學科教學中要滲透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僅認為是思政課和思政課教師的任務,或只是班主任、輔導員的事。各種學科都有其社會價值,各學科的教學都能夠增強學生理解社會生活和實際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智慧和情感。在其他學科之中融入正確的思想政治理念,有助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做出正確的價值取向。正如杜威所說,“事實上這些學科都必須與同一個最后的現實發生關系,即是說,與人的自覺經驗發生關系。”同時,加強教師自身素質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課教師不但要熟悉其所教的課程,具有較高的知識水平和觀察能力,還要對相關領域及其他學科的知識有所了解。要不斷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其他學科教師也要不斷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研究,自覺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學科教學的全過程。無論是思政課教師還是其他學科教師,都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以加強專業素養,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思想行為的發展,教師要以身作則,嚴謹自己的言行,給學生做好引領和示范作用。
我國從小學直到研究生的課程中,都有思想政治教育課。這凸顯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開展思想教育工作時,除了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聯系,還要承接縱向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做好其間的銜接。讓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構造一個完整統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識架構。
3 結語
杜威的德育思想曾在國際上產生過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在現階段,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仍有必要借鑒其思想精華,這對于我們走出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創新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和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孫自強,黃建英.杜威的德育方法對我國德育工作的啟示[J].班主任之友,2005(9).
[2]任寶祥.外國教育家論德育[M].成都:電子教育出版社,1985:168.
[3]許立萍.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性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eng Jia
Wuh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Wuhan
Abstract: John Deweys thought of moral education not only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American education, but also on world education. At present, in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ome schools in our country, there is a tendency to neglect students practice, not fully mobiliz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no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nection and integration with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The creative integration of Deweys moral education method into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ll bring new research ideas to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Moral education method;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