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偉
日前,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發布會第四場,介紹青島構筑黃河流域最便捷出海達海通道的有關情況。
在強化區域樞紐方面,今年以來新增航線16條、總數達223條,航線密集程度中國北方第一,國際航運樞紐競爭力指數位居東北亞之首。
萊州至青島高速公路明年開工
今年以來,青島市全力爭取國家部委支持,加快推進《青島港總體規劃》修訂,創新提出《青島港總體規劃》“戰略留白”方案,對青島港董家口港區棋子灣作業區、鰲山灣港區實施“戰略留白”,保障了港口中長期發展空間。隨著80萬立方振華原油庫工程、120萬立方原油商業儲備庫工程(三期)等重大項目竣工,青島市港口服務保障能力實現跨越式提升。截至目前,青島市共有港口生產泊位124個,其中萬噸級泊位98個,設計年通過能力3.87億噸。
積極對接國家干線鐵路,加快構建“以干線鐵路、城際鐵路為骨干,市域(郊)鐵路為補充,城市軌道交通無縫銜接”的客運軌道網。濰煙高鐵正全力加快推進工程建設,計劃明年建成通車,該項目對于補齊膠東半島鐵路短板,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意義重大。濰宿高鐵至青島連接線按照省定計劃年內開工建設,力爭早日打通青島連接長三角地區的快速通道。圍繞打造干支相連、專線延伸的貨運鐵路網,規劃建設董家口至瓦日(兗石)鐵路聯絡線,項目正加快開展前期工作,力爭年底前確定選線方案,明年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后將有效完善董家口港區集疏運體系,提升青島港整體輻射能力。
雙向六車道的濰青高速已于去年年底建成通車,雙向八車道的青蘭高速雙埠至河套段改擴建工程已于今年10月31日實現主線通車,總長180公里的一批國省道大中修工程今年陸續竣工通車。今年年底前,貫穿青島南北的明村至董家口高速公路也將建成投用。總長83公里的萊州-青島高速公路將于明年開工,該項目將串聯起榮濰、沈海等4條高速,形成從“萊州灣”到“膠州灣”的快速通道。全面加快雙向四車道的董家口至梁山高速(沈海高速至新泰段)、雙向八車道的沈海高速改擴建工程等在建項目進度,大力實施總長270公里的國省道和農村公路改建工程,進一步暢通縣域路網,提升城鄉道路通行效率。
鞏固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地位
堅持以“集裝箱一體化”為突破口,調整優化內、外貿航線布局,拉動港口箱量增長,進一步鞏固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地位。重點強化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及RCEP成員國家航線配置,優化歐美遠洋直達航線布局,全面構建“輻射日韓、連接東南亞,貫通印巴、中東地區并聯通歐美”的東北亞國際中轉通道,保障國際供應鏈產業鏈安全。在強化區域樞紐方面,搭建以青島港為中心,以日照、煙臺、濰坊、大連、寧波、秦皇島為支線的內支線網絡,將半島區域貨源歸集至青島中心港連接國際航運干線網絡。助力開展“青日駁船一體化”“青威一港通”,進一步擴寬青島港增量空間。今年以來新增航線16條、總數達223條,航線密集程度中國北方第一,國際航運樞紐競爭力指數位居東北亞之首。
強化與霍爾果斯等國際陸路運輸口岸合作,構建面向中亞、歐洲、上合組織國家的國際公路、鐵路運輸通道。今年以來開行全省首班“中俄快線”、首班中歐班列(中國山東-越南同奈)、首班JSQ奇瑞汽車出口專列。截至目前,已常態化開行31條國際國內班列,可通達上合組織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23個、城市54個,已開行中歐班列(齊魯號)775列,同比增長25%,規模位居全省第一。
加快恢復國際及地區客貨運航線,航空運輸保障能力不斷提升。今年以來,青島市先后落實兌現航線補貼資金10個批次,補助激勵了950個貨運航班和322個客運航班,新開青島至紐約、多倫多、法蘭克福3條全貨機航線和青島至加德滿都客運航線,恢復青島至新加坡、墨爾本、悉尼、曼谷、臺北等客運航線,加密青島至大阪、首爾、名古屋貨運航線和青島至首爾、釜山、大阪、迪拜、莫斯科、倫敦、香港等客運航線,國際及地區貨運通航航線達到11條,每周48班,客運通航航線達到20條,每周171班。截至10月底,青島機場完成國際及地區旅客吞吐量106.3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4萬噸,同比分別增長999.7%、25.7%,分別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42.57%、141%。
推動青島港拓展海港輻射功能
發揮海關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調辦公室作用,牽頭區域海關深化“11+1”關際一體協同機制,合力推動海關總署12項重點舉措和27項重點關際合作項目全面落地見效,實現24小時隨時辦理船舶進出境海關手續。深入開展暢通黃河流域物流大通道調研,查找堵點難點,研究具體支持舉措,建立“關地港鐵企”五方會商機制,2023年8月在“2023青島·黃河流域陸海聯動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上發布沿黃陸海“共商、共建、共享”協作機制青島宣言,從共建陸海聯動新平臺等5方面加強協作,共助沿黃陸海大通道建設。
推動山東港口青島港拓展海港輻射功能,推廣“陸海聯動,海鐵直運”監管模式,方便企業在屬地辦理海關手續。開通74條海鐵聯運線路,拓展海港輻射功能至棗莊、即墨、淄博、濱州、濟南、聊城等6個內陸港(內陸港總數達到39個),賦予內陸港碼頭前沿功能,境內綜合運輸成本下降20%,集裝箱海鐵聯運量連續8年保持全國沿海港口首位。實施“水水智能中轉”模式,實現無紙化申報、全天候通關、電子化自動放行,捆綁疊加“離港確認”監管模式,實現干支線船舶無縫銜接,碼頭作業時效提升30%。優化過境貨物監管,實現過境業務網上通辦,支持過境貨物海鐵換箱作業,支持培育“全國首家冷鏈專列”“跨境電商專列”“上合組織國家過境專列”等特色班列品牌,拓展班列業務輻射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