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霞
在低碳經濟的大趨勢下,如何高效平衡經濟發展與低碳排放之間的天平?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青島市委市政府制定《青島市碳達峰工作方案》。
未來探索學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零碳社會》一文中曾做出過大膽預言:“化石燃料文明的崩潰,很可能發生在2023年到2030年之間。”杰里米·里夫金還認為,碳泡沫將是人類所面臨的最大的經濟泡沫。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與每個公民、每個家庭都息息相關。對于一座城市來說,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其根本就是要尋找一條適合當地的經濟與低碳共贏的發展路徑。
青島變“氫島”,重任在肩。作為全國首批低碳試點城市,青島在低碳轉型方面的努力有目共睹,同時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笆濉逼陂g,青島的GDP年均增長速度為6.5%,但是其能耗的年均增速卻僅為1.5%。更為重要的是,青島目前的單位GDP能耗以及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分別低至21.5%和27%。剛剛發布的《中國凈零碳城市發展報告(2022)》顯示,青島的碳排放指數排在包括北上廣深等在內的樣本城市首位。
眾所周知,制造業是青島的立市之基,孕育了海爾、海信、青啤、澳柯瑪、雙星這“五朵金花”,制造業的繁榮為青島市創造了非常多的就業崗位及GDP。但是在低碳經濟的大趨勢下,如何高效平衡經濟發展與低碳排放之間的天平?
實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工程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大力發展新能源,尤其是要推動可再生能源的規模化應用。青島作為一個擁有超長海岸線的沿海城市,要大力發展海上光伏、海上風電,并結合電解(海)水制氫先進技術培育壯大氫能產業,提高氫能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在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的同時要合理控制傳統化石能源消費,不斷降低煤耗,有序引導油氣消費。要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大幅提高新能源電力,打造堅強智能電網,加快發展新型儲能。
實施節能降碳增效工程
除了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的新能源,全面提高節能管理能力,提高單位能量的利用效率,并在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打造國際領先的綠色低碳產業園區。例如,作為世界第四大港,青島港,年靠泊船舶高達2.3萬余艘次。在“雙碳”目標引領下,青島港正在加快推進低碳綠色港口建設,同時在低碳轉型和清潔能源利用上下足功夫,極力調整運輸結構和能源結構,充分挖掘新能源發電潛力,協同引進光伏、氫能、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技術,已經蹚出了一條國際領先的智慧綠色港口發展之路。
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工程
一般來說,工業領域是碳排放大戶,因此需要大力推動工業領域低碳發展,積極發展綠色新興產業,提升工業園區內的綠色化水平。例如,青島鼎信通訊自主研發了一套全新的水儲能系統,從而實現了對辦公樓的溫度控制,這樣就可以在不使用空調的條件下,即使在中伏的青島也使市內保持一個非常舒適的溫度;青島華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則是通過光伏發電,在園區的廠房樓頂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從而實現用電“自由”,基本實現零碳辦公;青島市的公交車很多也采用氫能驅動,大大降低了石油的消耗量,實現了公交車的“零碳”運營。
實施城鄉建設綠色低碳工程
加快推進新型建筑產業化,建設綠色城區、綠色城鎮和綠色社區,推進城鄉建設綠色低碳轉型。青島宏海綠能總部基地在建設的過程中,創新性的在生產車間采用三面玻璃幕墻的構造,這種結構具有非常優異的隔熱、保溫性能,在不使用外部能源輸入的情況下,廠房內的溫度常年可以保持在一個舒適的區間范圍,比普通廠房可以減少約一半的能耗;立邦集團自主研發的安墻寶薄抹灰外墻外保溫系統已在青島的住宅、學校、醫院、辦公樓、商業、產業園區等項目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它具有良好的保溫隔熱性能和防火性能,同時還具備良好的透氣性,即使在青島這種潮濕環境下也能保障室內居住環境的舒適度。
實施交通運輸低碳轉型工程
開展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綠色化提升改造,有序推進充電樁、換電站、配套電網、加氣站、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基礎設施水平。在大宗貨物運輸方面,青島持續優化貨物運輸結構,統籌做好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工作,抓住鐵路專用線建設、集裝箱海鐵聯運等重點環節,增加港口大宗貨物鐵路運輸量,推動海鐵聯運加快發展,推進物流業降本增效;在公共交通方面,努力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常規公交為主體、慢行交通為補充、特色公交為亮點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作為一家青島本土的新能源企業,特來電也通過技術創新和優質服務,讓新能源車主充電更快、更方便、更安全,讓更多人愿意選擇新能源車綠色出行。
實施循環經濟助力降碳工程
循環經濟通過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模式,具有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的特點。在循環經濟的框架下,所有的物質和能源都得到了最合理、最持久的利用,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青島董家口經濟區作為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區,承擔著“打造支撐青島市產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一極”的使命。近年來,青島董家口經濟區圍繞港產城融合發展,創新服務舉措,堅持把全面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項目建設、服務發展的突破口和切入點,創新實施“一對一”聯系服務企業制度、區港聯席會議制度、“三張清單”工作法和問題清單雙向推進工作法等系列服務舉措,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全力破除制約營商環境和項目建設的突出問題,加快建設國際深水港、循環經濟區、綠色新港城。
實施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工程
傳統化石能源的高排放是目前實現“雙碳”目標的最大瓶頸,要加快推進傳統能源結構中碳的高效催化轉化技術,開發可以實現高效低排甚至是超低排放的燃燒發電技術;大力發展氫能、風能、太陽能、先進核裂變能等新能源;突破安全性高、成本低廉、使用壽命長、回收成本低、能量密度高的新型儲能技術,從而實現綠色能源 “制儲運用”全鏈條技術的閉環開發與應用。逐步淘汰耗能高、排放高、附加值低的落后產業,進一步借助碳補集、新型低碳化和能量回收利用等技術,降低碳排放,提高生產能效。
實施碳匯能力鞏固提升工程
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庫,儲存了大量的碳。青島作為一個沿海城市,正在大力發展海洋生態系統碳匯,提升海洋生態系統的碳匯能力。海洋碳匯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海洋生物中的碳,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呼吸作用,海洋中化學物質對二氧化碳的吸收以及海洋生物死后尸體的腐爛分解等等過程均涉及碳的轉化過程。還有就是人工固碳方面,通過人為的作用,將存在的無機碳源轉換成有機的生物碳,而且加以利用,成為可以被人類重新使用的生產生活資料,從而實現人工碳循環。
實施綠色低碳全民工程
綠色低碳生活與每個公民的生活模式都息息相關,因此應該大力引導全市居民建立綠色低碳的生活習慣。例如,在綠色出行方面,青島建立了目前全國第一個以數字人民幣結算的碳普惠平臺——“青碳行”。該平臺可以實時、詳細地記錄市民通過公共交通(例如地鐵、公交等)的低碳方式出行的里程和頻次等數據,進而計算每個市民的碳減排量,進一步加以區塊鏈技術來實現市民自己個人碳資產的全生命周期存證。另外,在碳資產的價值轉化方面,通過引入最新的數字人民幣作為計價手段和支付方式,可以準確地將個人的碳減排量兌換成數字人民幣,從而存在用戶錢包中。這一技術就可量、可視地計算了公眾綠色低碳出行,從而給市民帶來全新的碳普惠體驗,也提高了市民在綠色低碳生活模式建立中的存在感及幸福感。
實施綠色低碳國際合作工程
2010年簽約落地的青島中德生態園就是一項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綠色低碳國際合作工程,他從設立之初就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的使命,在園區建設的過程中,先后設立了40余項生態保護方面的指標。走進中德生態園,會感覺這里與別的產業園區有很大的不同:這里的房屋建筑都采用了德國的被動房技術,大大減少了冬季供暖的煤耗以及夏季制冷的電耗,另外園區的道路也很有意思,采用的是會“喝水”的速干模式,即使在臺風來臨的夏季,路面也沒有積水,更不會出現內澇的情況。
眾所周知,地球70%以上的面積被海洋覆蓋、且地球上至少50%的氧氣是由海洋產生的。青島東瀕黃海,是目前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核心區龍頭城市,也是國家非常重要的現代海洋產業發展先行區。為了進一步保護和重建新型海洋生態系統的功能與結構,實現海洋資源和生態系統可持續和公平利用,首先應該建立全球性藍碳市場。因為海洋藍碳生態系統具有固碳量大、固碳效率高、碳存儲周期長等優點,是減少溫室氣體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
(作者系青島市委黨校社會與文化教研部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