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金蕓
[摘 要]隨著市場對技術型人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職業院校逐漸在教育市場、人才市場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國家為了進一步推進職業院校規范化健康發展,不僅投入了更多的財政資金,還進一步加大了對職業院校經費管理與績效評價工作的關注與管理力度。文章從職業院校項目經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入手,結合職業院校項目經費績效評價的目標與內容,就如何實現職業院校項目經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有序構建進行探討,希望能夠為致力于職業院校項目經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有序構建的學校領導、相關領域學者提供一些有益參考。
[關鍵詞]職業院校;教育經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8.009
[中圖分類號]F810.6;G7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8-0028-03
0? ? ?引 言
績效管理是提高企事業單位管理效率、實現管理目標的重要手段。教育作為我國實現偉大民族復興、推動國家經濟建設與文化建設持續發展的基礎工程,一直以來都受到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關注。隨著職業院校在市場上、教育行業內的地位不斷提升,作用不斷彰顯,國家對職業院校的管理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對職業院校的教育資源優化配置、師資水平,尤其是科研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為了進一步加快職業院校教育現代化發展、保證教育經費投入有效性、持續提升教育質量,國家也對職業院校經費績效管理工作加大了管控與監督力度。目前普遍存在于職業院校中的經費管理問題突出,如側重投入、忽視管理,以及關注執行、不重視執行成效等,都大大影響到職業院校教育經費所能產生的實際價值,不僅會造成大量的教育經費浪費,而且十分不利于我國職業教育健康科學發展。因此,加強職業院校項目經費績效評價工作尤為重要。在圍繞職業院校項目經費績效評價工作而展開的各項研究及實踐中,關于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科學性與規范性的研究應當成為重中之重。
1? ? ?職業院校項目經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
隨著市場對技術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以職業技術型人才為主要培養方向的職業院校逐漸獲得市場與家長的肯定。近年來,越來越多師資力量雄厚、教育水平較高的職業院校在教育市場及人才市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隨著職業院校受社會重視程度提高,國家對職業院校的管理及教育、科研等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中也對包括職業院校在內的各類學校、教育單位在預算績效、績效管理以及管理體系的科學化、規范化建設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對于職業院校項目經費績效評價管理工作質量提升這一重要課題而言,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是重中之重,而是否能夠充分把握職業院校項目經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科學構建的基本原則,就成為整個工作是否能夠達到預期成效的關鍵。職業院校項目經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包括3個方面:雙重導向原則、可操作性原則、統一可比性原則。
1.1? ?雙重導向原則
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有利于明確績效評價的標準。對于一般生產經營企業而言,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主要偏向于財務指標以及有利于企業持續成長與健康發展的指標。而對于職業院校項目經費績效評價工作而言,則需要兼顧兩方面的具體要求。首先,必須立足職業院校的教育立場以及教育的公益屬性,這就要求即使是在項目經費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中,也應當避免一味偏向財務指標、經濟指標,需要突出項目經費績效考核在教育質量推動中的作用,充分體現職業院校的教育公益性職能。其次,為了更好地推進職業院校規范化發展,近年來國家層面也在不斷加大對職業院校的經費投入,而項目經費績效評價的主要任務就是評價學校財政投入資金的使用效率。因此,保證財政資金及各類扶持經費確實投入績效項目,以及經費投入保證了對學校及職業教育的整體推動作用,衡量資金使用效益,是職業院校經費績效評價的又一目的。所以,職業院校經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需要兼顧公益性和效益性,應堅持貫徹這一雙重導向原則。
1.2? ?可操作性原則
可操作性原則是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又一基本原則,廣泛適用于各行業、領域、機構和單位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中。但可操作性并不是一概而論的,而是需要視具體的考核目標、考核環境以及被考核單位與個人的實際情況而定。職業院校項目經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所堅持的可操作性,首先要最大限度避免傳統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構建中常見的可量化指標較少、定性指標泛濫等問題,應當進一步強調可量化指標的數量及覆蓋面,盡量做到最大限度量化,以確保考核結果公正、客觀與科學。其次,要立足學校自身情況,切忌盲目效仿其他學校甚至企業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要尊重學校的實際情況、實際操作可能性,避免績效考核形式化、表面化,避免考核指標與實際脫節[1]。
1.3? ?統一可比性原則
可比性是較常出現在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中的一項基本原則,但只提到可比性,會讓人產生一些疑惑,如何實現可比性就成為指標體系構建及指標選擇時的一大難題。筆者認為將其明確為“統一可比性”則更加通俗易懂。需要具備可比性的原因可能是為了通過經年累月的績效考核,不斷提升職業院校自身在項目經費績效管理上的工作質量與執行水平,同時也需要通過績效考核進行學校與學校之間在項目經費績效管理上的環比,找出差距,彌補不足,進而不斷提升整個職業院校教育領域在項目經費績效管理上的整體水平。為此,績效評價指標不僅需要在考核內容上達到學校內部的統一和同類型學校之間的統一,還需要在統計口徑(標準)以及所采集數據的處理方法上達到統一,從而充分滿足統一可比性原則,讓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不僅能夠作用于學校的自我成長,還能夠促進整個職業教育領域的整體成長。
2? ? ?職業院校項目經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具體構建
職業院校項目經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除了需要遵循上述三方面基本原則,同時還需要結合職業院校經費管理具體內容,有序開展如下幾方面具體工作。
2.1? ?明確績效評價工作目標
績效評價工作總體目標的確立,能夠對具體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起到很好的引導與規范作用,避免指標體系在構建過程中將無用、無效指標納入。針對職業院校經費管理工作具體要求,項目經費績效評價工作的總目標應當包括促進學校經費使用效率提高、保證經費使用合規、發揮經費使用最大經濟價值與人才培養價值。
2.2? ?確定績效評價內容
績效評價具體內容應當圍繞評價工作總目標確定,而評價內容的確定又是指標收集和考核標準確定的基本前提,因此尤為重要。職業院校項目經費績效評價主要內容應當包括多個方面,如事前評價(經費預算)、事中評價(經費預算執行)、事后成效評價(經費預算執行結果)。具體來說,事前評價(經費預算)內容應包括國家及相關部門規定的一系列預算工作,如收入預算、基本支出預算、政府采購預算、支出預算、專項經費預算等。事中評價(經費預算執行)內容應包括經費執行規范、經費執行內容、經費執行效果、經費執行預期成效等。在事后成效評價(經費預算執行結果)內容上,應當涉及經費預算支出整體執行情況、經費預算支出整體效益等。上述提及的3個方面以及包含的主要內容只是職業院校項目經費績效評價內容的一個大致方向,還需要對這些方向和內容進行細化,以便后續的指標收集及分類工作順利開展,最終形成一套規范有效的評價指標體系[2]。
3? ? ?職業院校項目經費績效評價指標的具體收集
績效評價指標并不是憑空想象而來,而是需要根據確定的績效評價內容、方向及基本原則,有目的、有方法地進行系統性收集。評價指標的收集工作應當遵循以下原則:首先,客觀真實原則,即避免主觀臆想虛構指標,而是要基于文獻、資料及案例從中分析歸納出具有評價價值的指標。其次,可操作性原則。這里的可操作性不是前文中提到的在考核中的可操作性,而是保證該項指標在進入考核流程以后,能夠有正規渠道、有效手段獲取考核數據。在明確指標收集基本原則以后,應按照以下步驟規范進行指標收集。
3.1? ?建立指標備選庫
建立指標備選庫應遵循客觀真實原則,即以職業院校項目經費績效評價目標為出發點與核心,廣泛收集與之相匹配的文本資料、文獻資料、實踐報告、政令法規、規章制度等,將其中所有涉及職業院校項目經費績效評價的指標全部提出并放入指標備選庫,為指標體系構建提供豐富可選的指標備案。
3.2? ?對可用指標進行挑選與分類
在建立指標備選庫后,就需要依據職業院校項目經費績效評價工作的總目標及考核內容對全部指標進行挑選與分類,以保證各類指標都能夠最大限度符合考核目標及考核內容,避免無謂的指標存在而影響到整體的考核效率及考核結果。在對指標進行分類的工作中,從職業院校項目經費績效評價的目標出發,其可以分為投入類指標(反映經費投入情況)、支出類指標(反映經費支出情況)以及產出類指標(反映投入及支出所產生的結果及績效)。在投入類指標方面,主要包括投入增量、投入減量、總入總量。在投入類指標的二級指標中,應當包括學校方面的各類具體收入、財政撥付、社會捐贈等其他收入。在支出類指標方面,主要包括人力支出、財力支出以及物力支出,如教職工薪資、福利、社醫保、“三公費用”、管理費用等。在產出類指標方面,依據高職院校的社會作用、職能以及功能,應當包括教學產出、科研產出、社會服務產出3個方面。在二級指標劃定上,應當包括教學完成情況、科研項目立項數量、科研項目完成數量、科研成果市場轉化率、畢業生就業率、學生獲得證書比等[3]。
3.3? ?整理與優化指標體系
在完成依據績效考核目標、具體內容的指標挑選與分類后,指標體系已初具雛形。下一步就是對這一指標體系進行整理與優化,目的是進一步精簡指標,尤其是精簡一些具有相似性、同質性的指標,避免重復考核,提高考核效率。同時,還需要針對不同部分、內容的重要程度,進行各階段的權重確認,以提高績效考核指標結果的針對性。例如,以職業院校項目經費績效評價工作的目的、職業院校的社會公益屬性為考量,在事前績效評價、事中績效評價以及事后績效評價的權重劃分上,應當遵循突出執行、兼顧收尾的原則,在保證事前、事后評價能夠得到強化的同時,通過對執行階段重點開展全方位、立體化、多視角考核,進一步保證經費執行有效且及時,避免經費浪費以及可能存在的腐敗及違法違規行為發生[4]。
3.4? ?確定指標考核標準
只有確定每一個考核指標的考核標準數值或標準區間,才能夠以此為參考對比評價考核中所得到的數據,以確定考核數據是否符合標準、是否存在異常,從而從異常數據入手,分析異常數據產生的原因,進而有效解決導致異常數據產生的相關管理問題。因此,確定指標考核標準尤為重要。確定指標考核標準需要依托豐富、完整、真實、可靠的數據庫,從中提取可作為考核標準的數值或數值區間。一般來說,可用于作為數據庫的渠道較多,如學校方面公布的相關預決算報告、財務報告、經費執行情況報告、教育部頒布的部分指標標準等。值得注意的是,績效考核指標的標準數值會隨著學校教育水平的提升、政策的調整以及經濟發展、文化發展而呈現出變化發展的趨勢。因此,考核指標的標準值以及標準區間也會隨時代的發展、學校本身的發展而不斷調整變化,每一次調整變化都需要重復上一步的標準數值和標準區間確定工作。因此,保證指標數據來源可靠、穩定且合規易得,就顯得十分重要。如果存在部分渠道涉及學校敏感數據、敏感資源等,無法及時快速獲取,則會影響到該項指標標準數值的確認,進而影響到該項指標的考核結果與評價。所以,在確定指標考核標準時,應盡量選擇公開、合規的渠道,避免其中可能出現的麻煩和阻礙[5]。
4? ? ?結束語
管理績效是近年來國家對各類企事業單位管理工作的重點關注內容,通過關注管理績效、執行績效來進一步提升預算管理的規范性與有效性,實現國家財政的精細化、精益化管理。職業院校近年來備受國家與各級政府的關注,教育經費方面的財政支持力度也在逐年加大,這就更需要通過經費績效管理、經費績效評價考核來加大管理工作力度,保證財政經費能夠被有序、有效使用。而在經費績效評價工作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是否科學有效,直接影響到績效評價工作的總體質量,理應得到政府與學校方面的高度重視。
主要參考文獻
[1]尚婷婷,任英.高校科研經費財務績效評價體系研究[J].國際商務財會,2023(4):44-47.
[2]翟冠霞,傅淑園.實施政府會計制度對高校預算績效評價的研究[J].大眾商務,2023(2):199-201.
[3]楊運東,楊媚.基于DEA視角的高校投入績效評價方法研究[J].商業會計,2022(24):106-108.
[4]張小麗,韓靜.基于全面預算績效管理的高校整體支出績效評價體系探索:以A學院為例[J].會計師,2022(13):151-153.
[5]孫靜.高職院校財政資金預算績效評價應用及效果[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6(3):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