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英,馬錦虎
[摘 要]文章以2016—2021年中小板上市企業為樣本,采用Python、回歸分析等實證方法,實證分析數字化轉型對中小上市企業成本黏性的影響。實證結果表明,數字化轉型能有效降低中小上市企業的成本黏性,且經過穩健性檢驗后仍然成立。希望文章能為中小上市企業成本管理提供新思路,助力企業更好地開展數字化轉型工作。
[關鍵詞]數字化轉型;成本黏性;中小上市企業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8.012
[中圖分類號]F275;TP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8-0037-03
0? ? ?引 言
在世界經濟格局發生劇烈變化、通貨膨脹以及行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對企業來說,有效的成本管理更為重要。而成本黏性的提出對傳統管理會計分析工具產生了影響,進而影響企業內部的成本管控。與此同時,數字化主導的新一輪工業革命正重塑世界格局。而如何讓作為國內具有經濟韌性保障的中小上市企業駛入數字化轉型的“快車道”,成為各級政府的“必答題”、企業的“自命題”。那么,數字化轉型能否有助于中小上市企業在全新發展格局下找到發展瓶頸,創造新的價值?本文將嘗試從成本黏性的角度回答。
現有文獻的研究重點集中在對中小上市企業數字化轉型現狀和困境的描述性分析和規范性討論上,對中小上市企業數字化轉型作用機制的研究相對匱乏。
綜上所述,本文旨在通過研究找出中小上市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成本黏性的關系,彌補現有文獻的不足,為中小上市企業的治理與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1? ?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安德森(Anderson)等人在20年里對7 629家公司進行了抽樣調查,證明了銷售收入增加所導致的銷售成本增加的百分比大于同等銷售收入減少所導致的銷售成本減少的百分比,證實了美國企業總成本存在不對稱的黏性現象,并將這種現象定義為成本黏性[1]。孫錚等人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樣本數據,發現中國企業也存在類似的成本黏性現象[2]。王曉巍等人指出,企業可以通過數字化建設、搭建內控風險模型等實現內控數據的自動抓取,將內控由被動變為主動,降低運營風險,加強企業內部控制。而有效的內部控制可以改善企業的代理問題,減少人為干預,進而降低成本黏性[3]。同時,企業數字化轉型中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實現產品“智造化”,有效減少勞動力的投入,改變勞動者結構,拓寬人力資本的收縮空間,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成本黏性。
根據以上理論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數字化轉型能降低中小上市企業的成本黏性。
2? ? ?研究設計
2.1? ?樣本選擇
本文選取2016—2021年中小板上市企業為研究樣本,在樣本選取時依次剔除以下企業:①樣本期內處于*ST和ST狀態以及上市時間不到兩年的企業;②金融、保險類公司;③行業類別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企業;④財務數據嚴重缺失的企業。經過篩選,本文最終得到944家中小上市企業作為研究對象,共計5 204個樣本觀測值。為了防止異常值對研究結果的影響,本文對連續性變量進行1%和99%的縮尾處理。
2.2? ?變量定義
2.2.1? ?被解釋變量
企業成本黏性:本文參考Anderson的模型(ABJ模型)測度方法,即采用公司當年的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之和(SG&A)的對數(logSG&A)與前一年對數之差衡量。
2.2.2? ?解釋變量
解釋變量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營業收入變動(logΔSG&A):采用公司當年營業收入(REV)的對數與前一年對數之差衡量。
(2)營業收入下降(D):此變量為啞變量,如果企業的營業收入相較于上一年有所下滑取1,否則取0。
(3)數字化轉型(Dig):參考樓永、袁淳的做法,采用關鍵詞詞頻來度量數字化轉型程度[4-5],具體方法如下:第一,收集相關文獻,用Python進行分詞處理,提取出數字化轉型高頻詞匯并進行詞頻統計,建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特征詞庫;第二,對上市公司年報進行分詞統計,下載樣本公司年報并根據自建的數字化轉型詞典對樣本公司年報進行分詞處理和數字化轉型詞頻統計;第三,構建數字化轉型程度指標(Digi,t),采用相對指標度量數字化轉型程度,具體
如下:
(1)
式(1)中,ai,t表示股票代碼為i的公司t年的詞頻,表示總樣本公司t年數字化轉型關鍵詞詞頻。
2.2.3? ?控制變量
為了控制可能影響成本黏性的其他因素,本文參考相關研究,選取了相關控制變量,具體變量說明見表1。
2.3? ?模型設定
為了驗證數字化轉型對中小上市企業成本黏性的影響(假設H),本文構建如下模型進行實證回歸分析。
(2)
模型(2)中的i、t分別表示企業和年份,Controls為各控制變量,εi,t為隨機擾動項。在模型中,若β2的回歸結果顯著為負,則說明企業存在成本黏性;若β3的回歸結果顯著為正,則表明數字化轉型可以降低中小上市企業的成本黏性,假設H成立。
3? ? ?實證分析
3.1? ?描述性統計
為了檢驗所選觀測值是否合理,了解樣本數據的分布,本文對主要變量進行了描述性統計,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所選觀測值較為合理。營業收入變動(logΔREV)的均值與銷管費用變動(logΔSG&A)的均值均大于0,說明在樣本期內中小上市企業整體呈增長態勢,但與包含大型企業樣本的已有文獻發現的增長率相比,中小企業增長率明顯較低,發展“乏力”。啞變量(D)的均值為0.263,表明有26.3%的樣本企業觀測年度營業收入相比上年度有所下降。數字化轉型(Dig)的平均值為0.111,標準差為0.170,說明中小上市企業當前數字化轉型程度整體偏低,正處于初步轉型階段。
3.2? ? 回歸結果及分析
為了探究數字化轉型是否能夠降低中小上市企業成本黏性(假設H),本文按照有無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分四次進行回歸分析,具體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
列(1)(2)檢驗企業是否存在成本黏性,未加入解釋變量(Dig)。從列(1)可以看出,系數β2為負,且都在1%的水平下顯著,表明中小上市企業成本黏性存在,加入控制變量后,如列(2)所示,結論并未發生變化。列(3)(4)在上述回歸的基礎上加入了解釋變量(Dig)及其交互項,其回歸系數β3為0.35,在1%的水平下顯著,表明數字化轉型能夠降低中小上市企業的成本黏性。加入控制變量后,系數β3在1%的水平下依然顯著為正,假設H成立。
4? ? ?穩健性檢驗
為了保證實證結果的穩健性,本文作了如下穩健性檢驗。
替換因變量:將銷管費用之和替換為營業總成本,即用營業收入變動時,營業成本的變動率來衡量成本黏性。
替換自變量:參考已有文獻,將上市企業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的與數字化轉型有關的無形資產占全樣本無形資產總額的比例,作為衡量企業數字化轉型水平的替代變量。
補充變量:在前文保留企業固定效應和年份固定效應的基礎上,加入行業固定效應和省份固定效應。
穩健性檢驗的結果與前文所述一致,由于篇幅有限,文本就不再列示回歸結果。
5? ? ?結論與建議
本文選取了2016—2021年中小板上市企業作為樣本,利用文本分析法構建了數字化轉型指標,通過回歸分析法分析了數字化轉型對中小上市企業成本黏性的影響。研究發現,數字化轉型能有效降低中小上市企業的成本黏性。同時,本文進行了穩健性檢驗,實證結果沒有改變本文結論。由此可見,數字化轉型為企業降低成本黏性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是企業破解發展困境的“必修課”。
針對上述結論,本文提出如下可行性建議:第一,抓住機會,轉變觀念。對于中小上市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來說,首要工作是轉變理念,建立遠景目標。企業高層管理者對數字化轉型要有清晰的認識:數字化轉型是一種經營方式的轉變,數字化只是一種手段,轉型才是答案。第二,探索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新模式。對于大部分中小上市企業來說,充分利用好頭部企業的數字經濟平臺和云平臺的相應服務,就可以建立企業獨特的數字化轉型系統,“一站式入住”的數字化轉型方案更適合中小上市企業。第三,政府助力中小上市企業數字化轉型之路。政府要加大對中小上市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資金支持力度,積極落實有關中小上市企業的減稅降費政策。
主要參考文獻
[1]ANDERSON M C,BANKER R D,JANAKIRAMANJ S N.Are selling,general,and administrative costs"sticky"?[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3(1):47-63.
[2]孫錚,劉浩.中國上市公司費用“粘性”行為研究[J].經濟研究,2004(12):26-34,84.
[3]王曉巍,孫澤偉.融資約束和內部控制對成本粘性的影響研究:以制造業上市公司為例[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58-70,77.
[4]袁淳,肖土盛,耿春曉,等.數字化轉型與企業分工:專業化還是縱向一體化[J].中國工業經濟,2021(9):137-155.
[5]樓永,劉銘.中小企業數字化變革:從遲徊觀望到乘勢而上——基于文本挖掘法的變革路徑與績效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22(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