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莉
[摘 要]《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各事業單位需對國有資產及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履行狀況實行審計全覆蓋。自此,審計全覆蓋成為目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審計工作上的戰略發展目標,也是國企、事業單位有關人員的重要任務之一,更是我國目前在審計工作理論研究上的重要課題。醫院在審計全覆蓋工作上需要保障審計內容有深度,審計工作有重點,審計過程有步驟,審計結果有成效,以全面掌握國有資產項目現狀。同時,還須結合醫院發展目標不斷改革和創新審計方法,以逐步實現審計全覆蓋。作為提供醫療服務的重要部門,醫院擁有的國有資產數量眾多,保障醫院審計工作的全面覆蓋對于發揮出醫療資源的最大價值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醫療領域;審計全覆蓋;醫院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8.019
[中圖分類號]F239.4;R197.3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8-0058-03
0? ? ?引 言
在我國現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將數據信息分析技術運用到各行業發展過程中,可擴大數據覆蓋范圍,顛覆數據存儲模式,由此也會給醫院審計工作的覆蓋廣度、審計深度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及壓力。通過對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可以實現審計內容全覆蓋這一發展目標,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并通過分析醫院發展過程中的非結構化數據信息,及時發現醫院隱藏的財務資金風險,為醫院穩定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1? ? ?醫院內部審計全覆蓋要求
1.1? ?橫向覆蓋
首先,審計工作既需要時刻關注常規經費使用,又要加強重視專項資金支出。在傳統的預決算審計工作中,審計工作人員更加側重被審計單位的預算編制是否完善、資金收入是否真實合法、賬實是否一致、預算收支完成情況是否達標。傳統審計雖然可以體現醫院資金收支,但橫向覆蓋面有所不足,難以發現深層次的財務風險,如財政類補助項目中的科研、教育和醫療衛生上的專項資金補助很少在預決算工作中有所體現。尤其是在對中層領導干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時,審計范圍較為狹窄,簡單地局限在被審計單位的科研經費使用上,未將專項資金納入審計范圍。在審計全覆蓋要求下,對醫院專項資金的監督管理主要依靠專項審計,但由于專項審計工作未能及時推進、定期開展,即便是進行專項審計,也只是在審計時簡單抽查其中某一項目,未實現對專項資金審計的全覆蓋。因此,在深入貫徹落實審計全覆蓋標準及要求時,須將醫院專項資金審計作為重點,并依照專項資金類型差異,將其融入審計項目;依照資金使用的重要程度,每年進行一次審計調查,針對資金的使用情況、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終獲得的綜合效益進行對比分析,以保障審計工作全面覆蓋[1]。
其次,關注績效。醫院審計除了需要關注財政資金收支是否真實合法,還需審計資金使用效益。在傳統審計模式的深遠影響下,審計工作著重于財務收支、查缺補漏,忽視了績效審計。綜合目前我國醫院在內部審計工作上的新定位,新時期醫院審計工作須集中于醫院發展過程中的資源使用效率審計,對支出效益進行綜合性審計調查,并給出客觀評價結果;基于不同類型的審計項目,須設置不同的審計績效標準,其中包括政策執行、資金利用、使用效益等,以形成科學合理的績效考評機制。
最后,在審計全覆蓋要求下,醫院除了需要進行領導干部離職審計,還須進行領導干部任職過程審計。醫院中層領導干部任職時間長達七八年,若是在離職之后才進行審計,就無法在第一時間發現其任職期間的經濟責任問題,也難以及時糾正。因此,在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進行審計時,須將審計范圍縮小到其任職時間的3~5年,進一步降低經濟責任風險出現的概率[2]。
1.2? ?縱向全覆蓋
首先,需要針對醫院發展過程中的財政資金籌集情況、資金分配情況、管理過程使用效益和最終的績效結果進行動態化全程審計。嚴格落實審計跟蹤標準及要求,改變傳統過度關注單一、靜態、階段性資金,以事后監督為主的錯誤做法,加強對財政資金走向的跟蹤和調查。通過深入貫徹落實全程跟蹤制度,將資金使用過程中的預算編制、批復、執行、調整和決算全方位融入審計監督管理,將重點放在預算編制的科學合理性與財政資金的發揮效率等多項重點指標的監督上。
其次,醫院發展過程中離不開各類國有資產,針對資產購置日常管理、使用和報廢等多個環節,須進行實時跟蹤審計。通過近些年我國醫療改革工作的穩步推進,醫院已經基本形成包含國有資產管理的會議討論、申請、招投標、評審、合同簽訂、設備驗收系列化審計監督機制,對于降低采購過程中的資金風險、發揮出資產的最大價值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作用。但綜合實踐來看,在資產使用后和資產報廢后的處置環節,審計工作介入程度有所不足,難以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具體來說,就是資產審計上過度關注購置,忽視資產后勤管理,這是大部分醫院審計工作的共性問題。在資產使用審計上,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需要注意資產使用效益。目前各地區醫院存在不同程度的設備盲目購置問題,設備購置之后未發揮出其最大利用率,出現嚴重資源浪費現象,資產使用效益全面下降。二是需要注意資產管理。管理工作未能落實到位,將流失大量國有資產,引發不必要的資產風險。主要表現為處置資產、淘汰設備時未進行市場評估、處理價格低于市場最低價、已丟失國有資產設備按報廢處理。為進一步解決和彌補這些問題和不足,須在資產管理過程中建立資產保管、使用機制。舉例來說,可以通過建設國有資產內部調節機制及資產使用績效考核辦法,對資產使用和報廢處理進行監督,以確保發揮出國有資產的最大價值,有效規避醫院內部國有資產閑置、重復購買問題;深入貫徹落實固定資產保管人責任制,并設置專人,將資產管理效益與其經濟責任掛鉤,規避國有資產大量丟失及損壞,要求其負責國有資產不合理損壞、丟失的賠償問題;建立健全醫院資產處置辦法,在資產報廢、捐贈、產權轉讓等工作上,要求必須進行評審,并在通過評審之后才可處置資產,進一步避免國有資產大量流失[3]。
2? ? ?醫院內部審計工作現狀及存在問題
2.1? ?內部審計制度不夠完善
目前在我國醫療衛生系統發展過程中,缺乏一套完善、權威性十足、具備較強可執行性的內部審計操作指南。如醫院未制定規范化審計工作指南及相關手冊,導致內部審計工作執行上缺乏章法。
2.2? ?醫院內部對內審工作重視程度不夠
綜合《衛生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及審計署對我國內部審計工作的要求,內部審計工作需要在當前單位黨組織及主要負責人的領導下開展,同時報告審計工作開展現狀。但結合實踐來看,距離達成這一標準和要求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主要表現為內部審計工作獨立性有所不足,審計工作權威性較差,醫院對審計工作未形成正確認知,理解不夠深刻,甚至個別醫院認為內部審計就是挑刺,導致內部審計工作定位混亂,存在嚴重職能錯位問題,審計工作質量全面下降[4]。
3? ? ?實現醫院審計全覆蓋的路徑
3.1? ?加快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
伴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和進步,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前沿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輔助工具。因此,醫院在發展過程中也需要跟上發展趨勢,無論是財務資金核算、資產管理、提供基礎醫療服務,還是醫院運營,都須開展網絡化和信息化改革,在內部控制工作、管理工作上逐步推進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醫院內部審計工作也需要依照醫院發展需求積極作出改變。一是加速建設將大數據作為核心的審計體系,以實現醫院內部審計全覆蓋。例如,可以按照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統籌規劃,結合醫療行業的發展趨勢,探索出一套適合醫院的內部審計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數據信息的智能化收集、提煉和運用。二是通過引進第三方力量,建設信息化審計平臺,有效銜接審計系統和醫院業務部門,以確保各部門數據信息可以及時傳送到審計平臺,審計工作人員可及時提取數據,保障審計工作有序開展,全方位提高審計工作效率。三是通過建設審計信息共享平臺,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牽頭,在當前區域及省市范圍內建立醫院審計信息共享中心,實現各醫院審計工作資源共享,以確保審計工作少走彎路,發揮出審計工作的最大價值。
3.2? ?建立健全審計工作體系
一是當地相關主管部門需要強化在審計工作上的頂層規劃及設計指導,統一制定審計工作職業標準,如針對醫院內部審計監督、指導形成統一執行標準、職業要求、考核機制。二是審計部門須在審計工作職業標準基礎條件下,綜合醫院的發展現狀,摸索出一套適合醫院審計工作開展、具備較強可執行性的審計工作指南、手冊,確保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性。三是進一步強化在內部審計工作上的組織領導,院長主管,其他院領導協調配合,為審計工作提供組織保障,確保內部審計工作高度獨立,為審計工作創建出完善的工作環境。四是需要進一步強化宣傳審計工作,通過不同渠道向醫院職工宣傳審計工作的重要性,定期展示審計工作優秀成果,以確保內部審計工作獲得職工的關注、理解、配合,確保內部審計工作順利推進[5]。
3.3? ?探索建立區域性審計中心
建設有針對性的區域審批中心是為了開展交叉審計,確保整個審計過程公平、公正和公開。當地相關主管部門作為領頭,統領轄區范圍內的醫院內部審計工作,要求轄區范圍內醫院全面參與。一是統籌區域審計力量。結合實際情況,審計中心有權對區域范圍內的審計工作人員進行調配,以合理配置審計資源。二是在醫院和醫院之間展開交叉審計,確保醫院之間互相審計、互相幫助。通過交叉審計,可以讓審計工作人員了解其他醫院在審計工作上的優秀經驗,進而不斷調整審計辦法。同時,交叉審計可以避免因為院領導壓力引發徇私舞弊問題[6]。舉例來說,在當前轄區范圍內,有關部門帶頭建設區域審計中心,深入貫徹落實單位領導責任制,要求轄區內的各醫院院長擔任審計責任人,其他副院長擔任副主任,組織成員包括區域范圍內的所有審計工作人員,主要職責為對醫院領導干部及有關責任人進行任期內的經濟責任審計,針對醫院資產支出金額在5 000 000元以上的,將其視作重大項目開展專項審計。
3.4? ?進一步加強審計人才隊伍建設
一是需要全方位拓寬審計工作人員的執業領域。在對內部審計人員進行配置時,應突破傳統只招聘財會專業人才的局限,引進更多懂得互聯網技術,又了解管理學、法律學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二是需要在醫院內部建立與審計相關的人才儲備庫,從后勤管理部門、科研部門、經濟管理部門、財務部門、內部審計部門中選拔人員,組建審計后備小組,統籌醫院人才力量,發揮出人力資源的最大價值,解決審計工作人員數量不足及專業理論知識存在短板的問題,滿足審計項目全覆蓋的發展需求,為審計全覆蓋提供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三是建立健全審計培訓體系,加強對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系統培訓,可通過借鑒會計人才培養方式,定期組織高層次、高水平的審計培訓工作[7]。舉例來說,可以通過領軍審計人才培訓,培養出一批既懂得審計專業理論知識,又具備一定的前瞻性思維和宏觀調控能力的復合型審計工作人員;定期舉辦內部審計工作人員交流會,讓審計工作人員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在整個過程中,醫院需要加強對審計工作人員的支持,為其提供層次不同、渠道豐富多樣的培訓交流途徑,并要求人員在藥品、臨床、財務、后勤等不同部門進行輪崗學習,了解醫院發展過程中的各項資金活動,為醫院的資金安全提供良好的審計服務[8-9]。
4? ? ?結束語
新時期,伴隨著我國醫療體制的改革、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國家對審計工作和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醫院內部審計工作的改革創新、全面覆蓋,已經成為未來發展趨勢。因此,新時期相關審計工作人員需要明確審計全覆蓋涉及范圍及內部審計工作上存在的不足之處,加強審計信息化建設,健全審計工作體系,形成區域化審計中心,加強人才團隊建設,以確保內部審計工作全覆蓋,為醫院的資金安全保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主要參考文獻
[1]董少華,李福忠.公立醫院內部審計在統籌工程項目發展和安全中的增值作用[J].現代審計與會計,2022(4):22-24.
[2]陳慧宇.簡述大數據時代下醫院審計全覆蓋實現路徑[J].財經界,2021(35):144-145.
[3]李紅霞,呂娜.論新時代公立醫院內部審計的創新發展[J].經營管理者,2020(6):86-87.
[4]董少華.淺析公立醫院工程內部審計全覆蓋[J].時代經貿,2019(26):45-46.
[5]彭小偉.淺議信息化時代醫院審計全覆蓋實現路徑[J].財經界,2019(26):217-218.
[6]林俊榜.溫州鹿城區:就醫環境大提升 智慧醫療全覆蓋[J].健康中國觀察,2020(12):60-61.
[7]張周虎.織牢群眾健康“八張網”:水城縣深入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J].當代貴州,2016(44):54-55.
[8]李璐,郭凱. 開創審計事業新局面為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J]. 人民交通,2018(8):29.
[9]袁素維,馬進. 依法推進深化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J]. 中國衛生資源,2015(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