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舒文



[摘 要]面對復雜的商業環境,我國上市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容易出現代理問題。面對這一問題,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實施股權激勵計劃,這也是各大企業紛紛實行股權激勵計劃的主要原因。文章選取Z公司作為案例研究對象,首先對Z公司自2006年后實行的3次股權激勵計劃進行介紹,接下來從盈利、發展、營運、償債能力等4個方面全面分析股權激勵對Z公司財務績效的影響,最后得出結論并提出相應建議,希望為同行業企業后續實行股權激勵計劃提供借鑒。
[關鍵詞]股權激勵;財務績效;激勵效果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8.024
[中圖分類號]F275;F272.92;F4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8-0073-04
0? ? ?引 言
股權激勵是激勵方式的一種,不同于其他激勵方式,股權激勵主要是通過給予企業員工股票的方式,將企業管理層、員工和企業所有者形成利益共同體,使得員工成為企業股東之一,從而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激發核心人才的潛能,為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富。Z公司自2006年起就開始實行股權激勵制度,到目前為止共實施了3次股權激勵計劃,目的是對企業的高水平人才進行約束和激勵,并最大限度保證企業核心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的穩定性,進而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1]。
1? ? ?Z公司股權激勵計劃概況
2006年,3G技術發展迅猛,如何留住核心技術人才,同時不斷引進外來人才進行技術創新,是Z公司發展的重中之重。2006年10月25日,Z公司發布了第一期股權激勵計劃,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以結構性調整薪酬體系為目標設計股權激勵計劃。此次股權激勵共發放股票4 798萬股,占總股本的5%,激勵有效期是5年,激勵對象為3 435名在職員工,股票的認購價格為11元,此次激勵給企業帶來4.93億元的現金流入。Z公司的第一次股權激勵計劃一方面保障了Z公司的人才資源優勢,激發了員工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實現了現金回流,改善了企業的現金流狀況。
2013年7月23日,Z公司發布了第二次股權激勵計劃,原因是Z公司在2012年產生了業績虧損,以及此時市場上逐漸興起4G通信技術,Z公司需要提高全部職工的向心力,激發員工工作的動力,從而促進企業的業績增長,以此應對市場中激烈的競爭。第二次股權激勵計劃發放股票10 320萬股,占總股本的3%,激勵有效期為5年,激勵對象為18名高級管理人員和1 513名核心業務骨干。不同于第一次股權激勵計劃,本次股權激勵計劃的執行條件包含了個人及企業績效考核,并且激勵人員多為企業中的核心骨干。第二次股權激勵計劃顯著提升了企業及個人績效,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016年,美國政府以Z公司向伊朗出口通信技術產品為由,要求Z公司繳納9億美元的高額罰款,同時將Z公司列入了合作黑名單。此舉令Z公司元氣大傷,其迫切需要使用股權激勵方案來留住人才,從而保持在通信器材制造業中的領先地位。另外,2017年是Pre5G和5G技術研發的重要時期,開發新的技術,對企業未來在全球市場進行深耕開拓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2]。因此,為了進一步促進員工間協調合作,使他們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Z公司于2017年4月25日發布了第三次股權激勵計劃。
2? ? ?Z公司股權激勵對財務績效的影響
本文結合Z公司3次股權激勵的財務數據,運用財務績效研究法,從盈利、發展、營運、償債能力等4個方面全面分析股權激勵對Z公司財務績效的影響。
2.1? ?盈利能力變化
本文選取Z公司2006—2020年的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和營業利潤率3項重要的盈利能力指標來反映Z公司股權激勵對其盈利能力的影響變化,各指標數值如圖1所示。
從圖1中可以看出,Z公司盈利能力3個指標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都是在2012年、2016年和2018年出現較大的波動。自Z公司發布第一次股權激勵計劃后,其凈資產收益率自2006年后逐漸上升。此階段的激勵方案以企業的發展戰略為基礎,對Z公司的整體工資分配體系進行了全部調整。這增強了員工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使員工對工作更加積極,從而促進了企業營業收入的提升。在最后一個業績考核期結束后,2010—2011年,凈資產收益率出現下降趨勢,說明激勵效果存續時間較短。由于2012年歐債危機的影響,全球同行企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同年Z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有所下降。當Z公司實施第二次股權激勵計劃后,從2013年開始,盈利能力各項指標呈上升趨勢。但在2018年其指標大幅下降,是因為同年Z公司因出口禁令而花費巨額資金與美國達成和解協議,這使得企業的營業收入驟減。2018年,企業在實施第三次股權激勵計劃后,將工資向專業型人才、技術型人才傾斜,大大提高了企業通信技術的水平,這才使得凈資產收益率開始回升。
Z公司在實施3次股權激勵計劃的15年間,營業利潤率的變化趨勢整體較平穩,其在2012年、2018年出現了大幅下降趨勢,主要還是由于歐債危機和美國的出口禁令。其余年份營業利潤率的發展勢頭較為良好。在這15年的時間里,資產報酬率的變化趨勢整體呈現積極態勢,且與營業凈利率發展趨勢基本一致。因此可得出結論:實施3次股權激勵計劃后,Z公司的盈利能力得到了提高。
2.2? ?發展能力變化
本文選取凈利潤增長率、凈資產增長率和總資產增長率來評價Z公司的發展能力變化,Z公司2006—2020年發展能力各指標變化如圖2所示。
從圖2中可以發現,企業總資產增長率變化起伏較小,凈利潤增長率和凈資產增長率的變化趨勢較大。Z公司的凈利潤增長率自2006年起上升,2006—2010年期間總體增長勢態較平穩,雖然在2011年出現了下降,且在某些年份增長率出現了波動,但還是能夠實現每期股權激勵方案制定的目標。另外,每期股權激勵方案的發布初期,企業的凈利潤增長率都有所提升,隨后數據逐漸下降,如從2017年的482.59%驟降至2018年的-229.02%,原因是2018年Z公司受到了巨額貿易罰款。自2019年以后,沒有特殊事件干擾,企業的凈利潤增長率立即快速上升。
Z公司2007—2009年凈資產增長率均高于2006年,說明第一次股權激勵計劃的實施對企業規模的擴張起到了正向的促進作用。2013年后,該指標由152.74%下滑到2016年的-139.91%。由圖2可知,凈資產增長率與凈利潤增長率的波動趨勢基本上是相同的,企業的總資產增長率在這段時間內呈現出上升的趨勢,這說明第二次股權激勵計劃的實施對企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Z公司的總資產增長率整體波動幅度不大,總體上實現了穩定發展。這3個階段的股權激勵計劃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企業的總資產規模,但并沒有完全達到預期效果。
2.3? ?營運能力變化
本文選取應收賬款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和流動資產周轉率作為營運能力的評價指標,Z公司2006—2020年營運能力各指標數據變化如圖3所示。
從2007年開始至2011年,企業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在4年間逐年下降,但在這一時期,Z公司的營業收入處于持續增長狀態。這說明企業在經營上并沒有完全發揮出股權激勵計劃的效果,這是因為企業沒有對其應收賬款進行及時處理,從而造成企業的回款情況較差。
Z公司在2013年實施第二次股權激勵計劃之后,企業的應收賬款周轉率自2014年起逐漸提高,2016年達到了3.7,說明此時企業的營運水平得到了提高,其股權激勵計劃對企業產生了正向作用。2018年,美國的貿易懲罰間接導致Z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減少,同時,企業的應收賬款周轉率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企業在2019年逐步恢復正常運營后,通過強化對應收賬款的控制,實現了當年的行權績效考核目標。
總的來說,2006—2020年期間,Z公司的流動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都出現了下滑的態勢,這主要是因為企業在完成首次股權激勵后,其經營范圍依然在持續擴張。由于之前的投資持續占用資金資產,企業的營運能力表現出下降趨勢。但從長期考慮,Z公司實行的股票激勵計劃,對其自身發展有著潛在的促進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業的營運能力。
2.4? ?償債能力變化
本文選取速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分別作為Z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的評價指標,Z公司短期償債能力變化情況如圖4所示,長期償債能力變化情況如圖5所示。
Z公司首次執行股權激勵計劃時,國內正在研究和開發3G市場,這也是各通信企業發展的重點。Z公司不斷增加投入資金,對新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加大投入力度,導致企業的流動資金越來越少。從圖4速動比率變化趨勢可以看出,2006—2012年,企業的速動比率一直在下降。隨后,由于通信技術的持續進步,4G和5G技術的發展需要更大的研發力度。在第二、三階段的股權激勵計劃執行過程中,企業一直在持續進行技術革新,并將大量的資金用于研發,使得速動比率總體保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由于市場開發給企業自身經營帶來了較大的利潤,也給企業帶來了風險,Z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受到影響。
總的來說,Z公司實施股權激勵計劃對企業短期償債能力影響并不顯著,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略微下降。
由圖5的數據可知,2006—2020年,Z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一直超過了50%。這是因為企業希望用更高風險的資本結構獲取更多的杠桿效應,這種做法確實能給企業帶來更高的利潤,但也給企業帶來了更大的運營風險。在第一次股權激勵計劃實施后,截至2009年,該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快速增長,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了股權激勵的影響。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股權激勵計劃激發了管理者的工作熱情,但是也給企業的經營帶來了一些不可控的風險,降低了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第二次股權激勵計劃實施之后,2013年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出現了下降趨勢,企業的資本結構開始變得更為保守,但企業資產負債率仍處于較高的水平,企業面臨更大的長期債務償還壓力,如果不能及時對資本結構進行調整,可能會給后續經營帶來一定的財務風險。
縱觀全局,Z公司的總體償債能力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股權激勵計劃的影響,股權激勵計劃的實施擴大了企業的財務杠桿效應,其長期償債能力有所下降。
通過上述財務指標分析可以得出,Z公司實施的3次股權激勵計劃能夠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企業在實施股權激勵的過程中也不斷利用財務杠桿效應實現規模擴張,但造成債務增加。雖然股權激勵可以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現金回流,但是無法緩解企業的債務壓力,造成其償債能力下降。
3? ? ?結論與建議
本文通過整體分析Z公司相關財務指標,對企業股權激勵計劃與其財務績效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整體來說,Z公司的股權激勵計劃對企業長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Z公司仍需不斷對股權激勵方案進行優化。對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3.1? ?適當延長激勵期限
Z公司進行股權激勵的目的是使企業的管理層及員工通過資本增值的方式得到額外收益,最終能夠促進企業穩定發展[3]。因此,在設計考核期限時,企業應當充分考慮激勵方案的長期性,以保證所制訂的激勵計劃能實現長遠目標。從延長激勵期限這一視角出發,企業在制訂股權激勵方案時,可以借鑒國內外其他企業的經驗,將股權激勵方案的時間軸拉長,盡可能避免企業出現短視行為,實現激勵效果最大化[4]。
3.2? ?合理設置行權價格
高管股權激勵方案中行權價格的設置與高級管理人員是否操縱股價是相關的,Z公司設置的行權價格太過單一,并且設定的行權價格偏低。因此,為降低操控股價的可能性,企業應該設置合理的行權價格[5]。Z公司可以提前設定一個日期作為基準日,再選定一個基準期間,最后通過比較基準日和基準期間的股價高低,以較高的股價認定為行權價格。只有設定適中的行權價格,企業才能充分實現股權激勵計劃的激勵效果。過高或過低的行權價格都可能導致企業的管理層操縱股價。
3.3? ?激勵計劃與企業內外部環境相適應
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其資本結構和經營方式都不相同,并且企業的外部環境也會對股權激勵計劃實施效果產生影響。首先,企業在制訂股權激勵計劃時應當結合自身發展階段特點和戰略目標,要與自身發展情況相適應,這樣才能獲得顯著的激勵效果。其次,股權激勵計劃實施過程中,企業應當充分考慮外部環境影響因素,如金融市場情況、經濟消費情況以及宏觀政策等因素。總之,企業要結合內外部環境制訂并實施更加有效合理的股權激勵計劃。
主要參考文獻
[1]魚玥.中興通訊股權激勵案例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2(2):124-126.
[2]朱德勝.不確定環境下股權激勵對企業創新活動的影響[J].經濟管理,2019(2):55-72.
[3]師毅誠.股權激勵對上市公司財務績效的影響探析:以中興通訊公司為例[J].經濟管理文摘,2021(3):30-31.
[4]歐麗慧,陳天明,李真.高管股權激勵模式對激勵效果的影響研究: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比較分析[J].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18(3):303-318.
[5]馬才華,何云佳.員工持股計劃研究:基于華為與中興通訊股權激勵模式的比較[J].財會通訊,2016(26):88-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