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寧若鴻
權力染上銅臭味,是最大的從政風險
領導干部違規兼職,實質上是“權力兼職”。俗話說,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違規兼職取酬,看似付出了“勞動”,實際上是給以權謀私的蛀蟲行徑開了“美顏鏡頭”。權被利所“綁架”,極易形成隱性腐敗。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把監督關口前移,對領導干部的監督管理越來越嚴格,對違規兼職的排查清理越來越有力,就是在提醒廣大黨員領導干部要時刻繃緊紀律之弦。
妄想“兩頭占”,終會“兩頭空”。不當受利益驅使的“兩棲干部”,應成為所有黨員領導干部的一種自覺。
某區領導干部老白負責轄區企業幫扶工作,因熟悉政策、服務周到,受到大家一致好評。某企業提出想發揮他的優勢,請其兼任公司顧問,報酬待遇從優,并說這是他靠本事“吃飯”,應得的。老白覺得不錯,有點動心。妻子得知后覺得不妥,勸他斷了這個念想。
【銳評】
領導干部違規兼職取酬,容易催生權錢交易和利益輸送,導致腐敗現象發生。“受祿之家,食祿而已,不與民爭業”,個別領導干部妄想“兩頭占”,實現“權利雙收”,最終不但會落得“兩頭空”,還將受到嚴懲。因此,面對企業伸出的“橄欖枝”,老白選擇拒絕。
公司老板胡某在同學聚會上,得知同學老沙剛退休。胡某想到,自己公司在老沙原任職轄區內,于是表達了希望聘請老沙擔任公司業務顧問的想法。一想到既能繼續“發光發熱”,又能領取一定的酬勞,老沙有點心動,可是也有些擔心。
【銳評】


只要有權力,就需要監督。領導干部在職期間掌握一定的公權力,即便在本人離職、退(離)休后,其原有職權或地位還會在一定范圍、時期內產生影響,仍然需要監督。因此,離職、退(離)休后利用自己的豐富經驗、專業特長,以適當方式發揮余熱,必須以合法合規為前提。
去年,領導干部老王多次率隊到轄區某企業落實助企紓困政策。事后,該企業邀請老王擔任政策顧問,并支付報酬。在報告個人事項時,老王心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如不報算了。
【銳評】
如實向黨組織報告個人有關事項,是領導干部必須遵守的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是檢驗領導干部對黨組織是否忠誠老實的重要標志。作為領導干部,不如實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絕不僅僅是個人“小節”,而是不守紀律規矩的“失節”,終將受到黨紀國法的懲處。

老田是國企分管工程項目的領導,因工作原因,平時和建筑公司打交道較多。最近,某建筑公司的賈老板找到他,希望在招標中幫幫忙,并許下承諾,知道他現在在職不方便,等退休后會按約定支付一筆“好處費”。老田確實快要退休了,面對賈老板看似貼心的提議,他可以接受嗎?
【銳評】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反腐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的高壓態勢下,“一手交錢、一手辦事”式的直接權錢交易空間越來越小,一些不收斂、不收手、不知止的黨員干部開始打“時間差”。事實證明,離職、退休從來不是貪腐者的“護身符”,更不是監督的“隔離墻”,即便期權腐敗手段再隱蔽、方法再翻新,也掩蓋不了權錢交易的本質,都難逃黨紀國法懲處。
劉某原為某區公證處助理公證員。2013 年至2017 年期間,某金融信息服務公司請托劉某利用其職務便利為該公司公證業務提供幫助,并與劉某約定每完成一筆公證業務都會根據業務量大小給予劉某一定金額的“好處費”。為了讓“好處費”看上去“合法”,劉某特別要求該公司聘任其為“法務主管”,試圖制造“領取薪酬”的假象,以掩蓋其收受賄賂的事實。最終,劉某因犯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6 年,并處罰金人民幣30萬元。
【銳評】
一些黨員干部在領取國家發放的工資基礎上,又通過兼職從企業獲取優厚的酬勞,當“兩棲干部”。這些長袖善舞的“兩棲干部”,本質上演的是權力變通術,赤裸裸地演繹了所謂“關系就是生產力”“人脈就是資源”的說法,為權力尋租找了“過墻梯”,損害公共利益,社會危害巨大。
嚴防出現“兩棲干部”,關鍵在于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讓公權力運行在陽光之下。真正管好權、用好權,“兩棲干部”出現的概率就會小一些,已有的“兩棲干部”也會知難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