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全媒體記者 郭鵬
無障礙環境建設,旨在保障殘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參與和融入社會生活,促進社會全體人員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檢察機關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檢察公益訴訟工作情況,并發布無障礙環境建設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無障礙環境建設,旨在保障殘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參與和融入社會生活,促進社會全體人員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民生周刊》記者了解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已于2023年9月1日正式施行,該法明確將檢察公益訴訟作為監督管理的兜底保障措施。
而此次幾部門聯合發布的典型案例共計12件,涉及無障礙設施建設、無障礙信息交流和無障礙社會服務等方面。從監督糾正的違法情形看,涉及交通出行、日常生活、辦公辦事等多重環境維度,涉及高鐵站、客運站、醫院、圖書館、飯店、公園等重點場所、重點區域;從公益訴訟的保護對象、受益群體看,也從殘障人士擴大到老年人乃至不時之需者等社會成員。

為了消除交通出行領域的有形、無形障礙,保障殘障人士、老年人能夠更便捷出行,我國多地有不少路口,都會為特殊人群安裝過馬路的提示音裝置。圖/郭鵬
此前,藥品說明書“字小如蟻”的問題,一直被老年群體詬病,并在社會上引發廣泛討論。
而剛實施不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就明確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完善藥品標簽、說明書的管理規范,要求藥品生產經營者提供語音、大字、盲文、電子等無障礙格式版本的標簽、說明書。”
事實上,藥品說明書“字小如蟻”的問題被以法律的形式明確要求并得到有效解決,就與檢察公益訴訟息息相關。
原來,最高檢針對非處方藥品說明書“字小如蟻”影響用藥安全問題,先后指導江蘇、上海、廣東、浙江、湖南等地探索開展公益訴訟監督,成功推動一些大型藥企率先開展藥品說明書“無障礙”改造,增設電子二維碼、語音提示等,得到社會廣泛認同。
而后,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后采納多位委員的意見和最高檢的建議,在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第三十七條對藥品說明書問題作出強制性規定。
據最高檢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 年無障礙環境建設檢察公益訴訟在全國開始試點探索,自2019年至2023年9月,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無障礙環境建設領域公益訴訟案件7526件,其中行政公益訴訟案件7497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29件,訴前磋商結案919 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5574件,提起訴訟73 件,切實保障殘疾人、老年人等特定群體權益。
據了解,檢察機關重點針對公共無障礙設施不符合國家強制標準,無障礙設施被改變用途、非法占用、損壞,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未按照有關標準和要求建設、改造無障礙設施等問題,以磋商、聽證、檢察建議等多種手段督促協調相關部門整改到位。
“還主動與住房城鄉建設、城市管理等職能部門對接銜接,建立協作機制,同頻共振,同向發力,發揮檢察公益訴訟督促協同、補充兜底的制度功能。”
“法律賦予檢察院公共利益守護者的角色,有權力、有責任在殘障人士的利益遭受或可能遭受損害時,提起公益訴訟。”
據最高檢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發布的12件典型案例,對于監督保障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統一正確實施、促進無障礙環境建設實現良法善治,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在此次公布的案例中,記者看到案例六的內容為“浙江省寧波市人民檢察院督促完善‘119’消防報警緊急呼叫系統無障礙功能行政公益訴訟案”
其基本案情是,寧波市消防報警系統僅具備“119”普通語音報警功能,未開通短信、微信小程序等可以編輯文字的報警功能,無法滿足聽力、言語障礙人士自主呼救需求,存在潛在的安全隱患。
針對這些情形,寧波市檢察機關通過公開聽證、磋商等方式,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完善消防報警系統無障礙功能,切實保障聽力、言語障礙人士的生命財產安全。
2023 年7月26日,寧波消防短信報警功能模塊正式上線,全市聽力、言語障礙人士可直接發送手機短信至指定號碼進行報警求助,報警人通過點擊推送的網址鏈接,自動獲取實時定位,上傳現場視頻、圖片,有效縮短接警時間,提高了報警的準確性和便捷性。
該案例的典型意義在于,緊急呼叫系統是重要的生命救援通道,消防報警緊急呼叫系統的文字報警功能是聽力、言語障礙人士自主呼救的重要保障。
“本案中,檢察機關加強與殘聯組織聯動,通過公開聽證凝聚各方共識、強化精準監督,充分發揮公益訴訟的預防性功能,推動消防報警系統增設文字報警功能,提升地方無障礙社會服務水平。”
此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檢察院烏魯木齊鐵路運輸分院督促規范車站無障礙設施建設行政公益訴訟案、廣東省深圳市人民檢察院督促完善過街音響提示裝置無障礙功能行政公益訴訟案等多個案例,都是立足于以司法助力促進無障礙環境建設,保障特定群體合法權益。
對此,有評論指出,這些公益訴訟折射出檢察機關踐行以人為本的司法理念,辦案方式也實現從“我管”到“都管”的轉變。
需要強調的是,殘障人士是社會中的特殊群體,也是備受關注的弱勢群體。建設無障礙環境,有利于提高殘障人士生活質量,是社會文明的一扇窗口和重要體現,既折射社會發展和進步,也體現社會的關愛和友好。
“法律賦予檢察院公共利益守護者的角色,有權力、有責任在殘障人士的利益遭受或可能遭受損害時,提起公益訴訟。”
最高檢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檢察機關將持續以檢察公益訴訟高質效辦案、高質量發展助力無障礙環境建設從“有沒有”到“好不好”轉變,滿足更多群體在更多領域對無障礙環境的需求,真正讓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相關規定落到實處,以檢察公益訴訟助力“讓愛無‘礙’共享美好生活”。